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2做酸奶教案第一学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掌握制作酸奶的方法。知识与技能●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新设计突破传统的课堂局限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充分的体现了学生主体性;过程性材料的收集能够很好的呈现出小组做酸奶的过程,以及发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整个实验的完整性、真实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新设计通过课件的形式便于学生回顾整个制作酸奶的过程,以及后期向全班进行汇报。当然这项任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有一点难度,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高一些,但很能够锻炼有这方面特长的孩子,为其提供了更好的锻炼机会。21教育网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酸奶的制作原理及细菌这一微生物认识不足,没有生活经验,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实践活动加以强化理解。经过调查统计后,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让住在一个区域或者邻近的学生聚集到位置相对集中,或者能满足做酸奶条件的家庭(家长也要参与其中,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建立区域合作的关系,然后再开始做酸奶,这样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实验资源,还加强了同一区域孩子的合作意识,增强彼此情感,深化友谊。重点难点1.能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便的作用。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21cnjy.com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21·cn·jy·com第二学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掌握制作酸奶的方法。2.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3.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www.21-cn-jy.com学时重点1.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掌握制作酸奶的方法。2.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学时难点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通过制作酸奶认识细菌一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6.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8.讨论: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会使细菌传播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细菌传播的途径和解决方法9.学生自主阅读资料(书本第7页),并结合小组内部的想法,谈谈细菌的功与过。二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 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