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并将其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三国灭亡的顺序是( )源:21··网】A.魏蜀吴 B.蜀魏吴 C.魏吴蜀 D.蜀吴魏3.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 ③淝水之战 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5.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小论文,其中有错误的是 ( ) A.《北魏统一了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6.唐朝时,杭州人要到洛阳去经商,走水路先后经过的是( )A.江南河—长江—邗沟—淮水—通济渠—黄河 B.通济渠—黄河—邗沟—淮水—江南河—长江C.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淮水D.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淮水7.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8.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9.“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食、胡乐、胡舞盛行”,以上文字描述的情景出现在( )A.北魏时期 B.北宋时期 C.唐代时期 D.东汉时期10.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11.“得忠臣可兴国,所用非人,国之将亡”,下列四组君臣配对,造成的结果与其他三者最不相同的是( )A.唐玄宗——安禄山 B.刘备一一诸葛亮 C.唐太宗——魏征 D.宋真宗——寇准12.火药应用于军事上,最早开始于( )A.三国时期 B.北周时期 C.唐朝前期 D.唐朝末年13.《忆昔》诗描写了唐玄宗时期的富庶景象,其作者是唐代诗人(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欧阳修14.某校七年级8班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网站,下列政权与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辽——契丹族 B.北宋——汉族 C.金——回族 D.西夏——党项族15.按图中序号填写朝代或政权名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唐②辽③南宋④明B.①唐②契丹③明④南宋C.①唐②辽③北魏④蒙古D.①唐②契丹③蒙古④明1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首诗被宋朝儿童奉为金科玉律。这与当时的哪项政策有关 (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印刷术的改进 C.统治者采取重文抑武策略 D.官员俸禄的增加17.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 A.行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18.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宋元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澶渊之盟”、“岳飞抗金”、“蒙古兴起”、“回族的形成”。这些信息反映出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19.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20.下列朝代中,使中国由分裂局面走向统一的有(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隋朝 ⑤唐朝 ⑥北宋 ⑦元朝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⑦ C.①③④⑦ D.①③④⑥2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表述正确的有( )①到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②棉花在两宋成为一项重要经济作物③棉纺织技术在松江一带传播开来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宋元时期,城市和乡村百姓生活中,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有( ) ①到“瓦子”去看杂剧表演 ②农民在使用秧马插秧 ③到“夜市”里吃夜宵 ④“坊”和 “市”界限森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泥活字印刷术 C.木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盘24.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25.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一副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店员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来 (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 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画中所绘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三国鼎立图 材料二:魏蜀吴三国国力比国名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 (1)请写出ABC三国的国名和建立者 (6分)(2)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哪一著名战役?(2分)(3)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请各举一例说明(6分) 通过表格中数据比较,哪个国家的实力强大?这说明三国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还是南方?(2分) 27.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6分)【贞观之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2分)【创新精神】(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你说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分)(3)唐朝时期,国家政治体制也在创新,右图的政治体制称为什么?(1分)有什么作用?(3分)【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4)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2分)简述这一事件的主要影响?(2分)(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出两点唐朝繁荣的原因。(4分)28.阅读材料(18分)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三幅图反映的当时政治局势的特点各是什么?(6分)(2)小明是山东济南人,当时他的家乡所处地域在图1、图2中各属于哪个政权管辖?(2分)在图3中,他的家乡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管理?(1分)(3)材料二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盟约历史上称为什么?(3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一中的盟约。(2分)(4)上述的三段材料反映了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哪两种交往的方式?(2分)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2分)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ABDCAACDCDAD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CACDDDCCABBD二、非选择题26.(1)A:魏国-曹丕;B:蜀国-刘备;C:吴国-孙权(6分)。(2)赤壁之战(2分)(3)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6分)(4)魏国;北方(2分)27.(1)唐太宗李世民(2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2分)(2)曲辕犁,筒车(2分)(3)三省六部制(1分)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4)藏族;(2分)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等等(1点2分,4分)28.(1)图1是北宋、辽与西夏三个政权并立;图2是南宋与金对峙; 图3是元朝统一全国。 (6分)在图1中属于北宋政权管辖;在图2中属于金政权管辖; 在图3中属于中书省管辖。(3分)(3)宋真宗;契丹族;澶渊之盟(3分)。评述:对北宋而言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客观上双方保持了100多年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2分) 战争与和平交往(2分); 辽、宋、夏、金之间战和交融,他们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他们之间以和为主,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