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17课 三国鼎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教学插图、视频,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学习从各种途径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讲述有关三国历史的小故事。层层设疑,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阅读课文,找出关于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有关因素,提高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起重要作用。通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主要作21·世纪教育网2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较熟悉,思维肯定很活跃,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历史事件间因果联系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同时由于思维的散乱,往往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不肯从教材中提取与归纳信息,凭主观意识学习,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认识容易现出单一和绝对的偏向。www-2-1-cnjy-com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1-c-n-j-y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三国鼎立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5分钟)1、请你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目标解读】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的形成活动2【讲授】三国鼎立二、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8分钟)(一)、三分天下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地点:;双方:拥有10万大军的军队和只有2万人的军队;结果: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曹操基本统一了。21·cn·jy·com2、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地点:_________;双方:拥有20万大军的__________军队和只有5万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联军;结果:孙、刘联军用__________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影响:刘备乘势占据__________大部分地区,又进占__________,孙权则完全拥有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3、三国鼎立的形成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蜀吴(二)、地区经济的发展4、曹操下令推广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通过屯田,曹操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21教育网5、诸葛亮以成都平原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修浚___________,推广“_____________”,积极发展____________,并实行盐铁官营,使蜀国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2·1·c·n·j·y6、孙吴_________业比较发达,由__________等率领的船队于________年到达________(今台湾)。21cnjycom活动3【活动】三国鼎立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2分钟)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南阳武侯祠前有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帳里变金不土革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来源:21cnjy.com】材料二: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①、两则材料描述的人物是谁 ②、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③、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功劳的是那一句 ④、请列举与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活动4【测试】三国鼎立四、拓展升华,检测评价(10分钟)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2.下列事件与台湾有关的是A.丝织业兴旺B.修建水利工程C.船队到达夷洲D.大兴屯田3.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 ”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21cnjy.com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4.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5.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魏国的建立者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7、小明和班上的同学要排一出东汉末年的历史剧,要表现“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幕,那么小明应该查阅哪位历史人物的资料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袁绍B、刘备C、曹操D、孙权总结评价:(1)、让各小组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点评。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