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最先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半坡聚落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姆渡聚落遗址3、半坡人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用陶罐盛水B、饲养家畜 C、穿棉布衣服D住半地穴式房屋4、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文化有较大的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种族B、体质进化程度C自然条件D生产力发展水平5、下列哪些原始人类生活在长江流域(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6、促使原始人类定居下来生活的重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野果和野兽充足C、原始农业的发展D、学会了建造房屋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走入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火的使用B、生产能力有了提高C、陶器的使用D农具的使用8、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始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半坡和河姆渡原始聚落的房屋建筑各是什么特点?成因是什么?三、总结归纳 北方的农耕文化南方的农耕文化时间 所处地区 代表的原始居民 原始农业(粮食作物) 原始畜牧业(饲养的家畜) 原始手工业原始纺织业和捕鱼业 原始制陶业 原始建筑房屋样式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目标:南北方农耕(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2.理解目标: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3.情感目标: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4.技能目标: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因;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21·cn·jy·com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2·1·c·n·j·y三、理念:1.教材中的理念:(1)通过学习,使学生(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艰辛、智慧和创造力。(2)劳动工具的改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已从消极地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发展到利用自然规律主动地获取食物;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社会生产力就越高,社会进步程度也就越快。(3)理解北方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南方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不同风格的成因,理解建筑艺术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2.教学理念(l)强调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探究,捕捉历史生活中反映人与自然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社会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3)针对初中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主体内容展示为一个便于学生理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丰富生动的历史发展进程。(4)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导学式讲解法五、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有关插图。六、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认识了170万前的元谋人和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一百多万年、几十万年的悠悠岁月过去,约在六七千年前的时候,我们祖先的生活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化,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历史场景,大家想象一下:场景一:一群人在分享劳动果实,不经意间一些果实掉在地上。场景二:一段时间后,他们再次经过此地,发现地上长出几株植物,并且上面挂着果实。他们又进行了采摘。一位妇女若有所思,并随手埋下几个果实。场景三:一段时间后,这位妇女又来到此地( http: / / www.21cnjy.com ),她发现自己有意埋下的果实真的长出来了,并且又结了果子。这位妇女非常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围的每一个人。想一想,这三个场景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说明了农耕生活的产生过程,原始农业(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从采集中形成的,妇女们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植物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如此反复地观察实验,九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人工栽培,早期农业生产就由此产生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一、半坡遗址——北方的农耕文化请同学们朗读:课本第一目录。(约2( http: / / www.21cnjy.com )分钟)提问:(l)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植粟、黍等,学会了饲养黄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幻灯片展示:《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河南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律》,边展示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欣赏《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半坡人的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比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农业。读《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提问:原始人在做什么?答;点穴下种,种植庄稼。现代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答;现代农业,机械化进行生产。读图河南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能说一下这个工具的用途吗?答:为粟去皮即碾小米。想一想,现在这样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答:用机器磨。组织讨论:根据情况把整个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师生一起总结,得出:半坡人生活在北方,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于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老师强调指出:农业是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前提;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原始农耕文明产生了。从半坡遗址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之一。2.自主设计、主动探究:半坡尖底瓶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幻灯片展示:《半坡尖底瓶》《尖底瓶使用示意图》(注:由于尖底瓶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老师在尖底瓶的两个瓶鼻上,挂上了一段盘曲的红绳,使一幅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半坡尖底瓶是用来取水的。)(课前,鼓励学生用黄泥仿制一个半坡尖底瓶,课堂上让学生做取水实验,观察尖底瓶的变化,分析尖底瓶设计原理,说明其应用方法。通过上述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华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21cnjy.com二、河姆渡遗址——南方的农耕文化请同学们朗读课本第二目录,河姆渡人的生活。(( http: / / www.21cnjy.com )约2分钟)提问:(1)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水稻等,学会了饲养水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对比北方的半坡人的原始农耕文化,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发言、板书。幻灯片展示:《河姆渡稻谷遗( http: / / www.21cnjy.com )存》《河姆渡人生活想象图》,边展示边启发学生分析。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师生一起总结,得出: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于水稻的生长。师讲:河姆渡人与半坡人一样,创造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从河姆渡遗址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半坡和河姆渡的先民们使用的工具比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更加精致,他们使用的工具是磨制出来,我们把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师讲:同学们,原始农耕文明出现以后,人类的谋生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开始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并逐步形成原始聚落。www.21-cn-jy.com课堂小结:半坡遗址和河姆( http: / / www.21cnjy.com )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的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21教育网当堂检测:布置作业:比较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不同特点,探究形成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教案.doc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练习(无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