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考纲考点江苏卷五年命题情况分析(2012年~2016年)“师夷长技”的主张2014年T2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维新思想2012年T22:康有为的思想新文化运动2013年T7:新文化运动;2016年T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五年江苏高考未在此处命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近五年江苏高考未在此处命题从考查内容看,近五年的高考题主要涉及洋务(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等相关内容,而对其它内容考查较少。从考查方式看,援引近代思想家的言论、史学家的论著及其学术观点创设新情境设置问题是其特点。从考查能力看,从知识型要求逐渐过渡到分析、比较和评价等多层次的能力要求。考点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续表 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续表 时期发展历程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强化训练】1.(2016·南通中学高三模拟)魏源在《(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B [材料介绍了英国议会召开的基本情况,反映了魏源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故选B项。A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C、D两项说法错误。]2.《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导学号:69162133】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D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中“《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阵营内部是否发生分歧与材料中“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两位官员,但没有涉及官员普遍反对,故C项错误;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故D项正确。]3.(2016·南京三模)1917年,( http: / / www.21cnjy.com )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这一论述反映了刘半农主张( )A.建立国民新文学B.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C.文学要言之有物D.用西方文化取代传统文化B [从材料中“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可以看出,刘半农主张知识分子必须加强自身改造,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D项与材料主题没有关联。]考点2|三民主义——在斗争中趋时更新的民主革命旗帜时期发展历程20世纪初旧三民主义(1)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 http: / / www.21cnjy.com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2)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0世纪20年代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变化: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3)意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强化训练】1.(2016·如皋中学模拟)1919年7月( http: / / www.21cnjy.com )25日,孙中山宣布:“如果中国人民希望自由的话……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红军。”据此说明( )A.孙中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B.孙中山决定放弃对西方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追求C.孙中山决定学习俄国,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发生了转变D [1919年7月,孙中(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材料中体现了孙中山希望与苏俄合作,正是思想变化的体现,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故C项错误。]2.(2016·淮安中学( http: / / www.21cnjy.com )模拟)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C [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的表述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3.(2016·南京、盐城一模)“凡本(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孙中山的这一思想( )【导学号:69162134】A.突破了民主革命的范畴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C.效仿了苏俄的经济政策D.开始了自身的政治转变B [根据材料中“银行、铁路、航道之属(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得出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一直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主张,它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由国家经营管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由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在政治上孙中山一直代表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倡导进行民主革命,并未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主题1|从传承与创新角度认识近代思想的演变1.(2016·江苏高考)1897(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B [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广泛征集稿件,(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内报道内容偏重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国外偏重西方国家,说明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2.(2010·江苏高考)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可知,这里反映的是把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维新派的观点,故选C项。]3.(2014·江苏高考)1885年(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 http: / / www.21cnjy.com )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 http: / / www.21cnjy.com )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 http: / / www.21cnjy.com )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结合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要使用材料中的原话,指导思想比较简单,“中体西用”思想体现得很明显;第二小问的“体现”注意从材料中把握关键信息。第(2)问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归纳答案时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论证时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合理,表述清晰、严密。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社会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派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革命派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传承与创新是高考考查的核心价( http: / / www.21cnjy.com )值理念。思想理论是社会实践的先导,近代社会思潮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复习备考时,注意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各股思潮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以及其内在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脉络。1.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http: / / www.21cnjy.com ),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这主要是说明其( )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B.主张开办洋务运动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C [材料中“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的信息说明,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均修葺不好晚清政府的“破屋”,由此可知,李鸿章对清政府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故本题选择C项。A项只是材料一个方面的信息,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D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2.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 http: / / www.21cnjy.com )1898)》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导学号:69162135】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C [材料反映维新变法推动过程中阻力源于历史(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托古(圣人之言)改制意在减少改革阻力,故C项正确;A项说法是袁世凯时期的行为;B项说法与题意相反;D项说法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主题2|从时代潮流角度认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2015·江苏高考)1876年( http: / / www.21cnjy.com ),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C [1876年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李鸿( http: / / www.21cnjy.com )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投身洋务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郭嵩焘建议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而没有提及他对西方体制的态度,故排除B项。郭嵩焘主张扩大留学范围的提议遭到士大夫的谩骂,说明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清廷对郭嵩焘的态度无法说明其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2.(2013·江苏高考)一位学者评价说(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客( http: / / www.21cnjy.com )观评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文化,提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使“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因此新文化运动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故选D项。]3.(2011·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在( http: / / www.21cnjy.com )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A [由“20世纪初”“吾宁忍过去国粹(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可知该思想家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家,B、C两项错误;由“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知该思想家认为打破保守的观念,方能实现国家振兴,A项正确,D项错误。]4.(2010·江苏高考)“(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D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A项是方式,不是目的,最终要动摇封建思想观念,用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代替专制、愚昧;B项是直接目的;辛亥革命已经否定了君主立宪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错误。]5.(2016·江苏高考)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第(1)问“认识”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来概括。“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分析。第(2)问为开放性题目,评述时注意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 http: / / www.21cnjy.com )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2)学习过程:①经历了由鸦片战( http: / / www.21cnjy.com )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4)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复习备考时,注意分析各阶级主张所体现的思想解放特点,理解近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作用。1.(2016·淮阴中学高三模拟(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D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近代部分人把(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方文化融入传统文化,有些人批判与排除传统文化,反映出探索的艰难性,故选D项。材料中并不能显示这些人的阶级属性,排除A项;材料只看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没讲述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B项;中西文化碰撞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2.(2016·姜堰中学高三模拟)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 [材料显示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是(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条明线:一条是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历程,另一条是国粹论到中西互补论再回到中国本位论,最后汇合为现代化论。A项只能说明部分历程,排除;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主要受西学影响,不是东学西渐的过程,故B项错误;近现代历程只是受传统儒学影响,最后走向的仍是现代化,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儒学道统在西学的冲击下,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故D项正确。]3.(2016·常州中学质检)人类历( http: / / www.21cnjy.com )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下面的图示表明( )【导学号:69162136】A.民主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线上升C [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经济的近代化即工业化,故A项错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故B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从思想、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政治上推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上推动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项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而非直线上升,故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