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C()C()C()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同步知识梳理一、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溶液: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举例:碘酒,溶剂?溶质?糖水,溶剂?溶质?注:一种液体与另一种液体相互溶解,其中有一种液体是水时,习惯上把水作为溶剂。二、悬浊液和乳浊液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也称为悬浮液。例如泥土、钡餐等溶于水得到的浑浊液体,血液也是浑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例如煤油、油脂等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牛奶、肥皂水是乳浊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像许多物质能溶于水,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里,却可以溶解在其他有机溶剂里,例如酒精、汽油、丙酮等。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浓溶液。浓溶液也可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例如蔗糖溶液。溶有较少的溶质,称为稀溶液。稀溶液可能不再继续溶解该物质,即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例如石灰水溶液。四、溶解度溶解度: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指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在室温20℃下,溶解度>10g,易溶;溶解度1~10g,可溶;溶解度0.01~1g,微溶;溶解度<0.01g,难溶。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外因:温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钾。思考:添加溶剂能否改变溶解度?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饱和:添加溶质,减少溶剂,降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添加溶剂,加热升温同步题型分析1、能证明硝酸钾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5℃,有硝酸钾出现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C、取少量该溶液恒温蒸发,有硝酸钾出现D、恒温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溶解答案:D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答案:D3、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40克B.20克C.8克D.无法计算答案:B课堂达标检测1、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克.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克中溶有硝酸钾137.4克,如果蒸发掉90克水后,在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答案:12.55g2、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温度(℃)10406575 剩余固体(g)2611758282 硝酸钾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1040505560657580 溶解度(g)20.963.985.595110126150169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答案:1)从10°升温到40°硝酸钾的溶解度差值为63.9-20.9=43g 也就是说加100g水那么温度有10°升到40°,固体减少量应为43g那么加水量 m=(261-175)÷43×100=200g (2)有条件可以看出,65°以后个体粮不在减少,说明硝酸钾全部溶解,所以可以求得10°是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m1=261-82=179g,由第一问可知溶剂水的质量问200g,又因为10°时还有为溶解的硝酸钾,所以10°是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设10°时溶液中的硝酸钾质量为m2:则 m2/200=20.9/100得m2=41.8 所以该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M=m1+m2=179+41.9=220.9g3、下列关于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C、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答案:D同步知识梳理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即溶质的质量分数P%=m溶液/m溶质×100%=m溶液/(m溶质+m溶剂)×100%公式(1)m溶液=m溶液·P%=ρ溶液·V溶液·P%公式(2)2.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单位为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100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100g+溶解度)即①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此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一个定值(该温度下的最大值)P%饱和=S/(S+100)×100%②T℃时,某物质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P%P/100=S/(100+S)溶解度S=P/(100-P)×100%思考: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有晶体析出后3.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常见题型①直接给出溶质,溶液(或溶剂)的质量解题:直接套用公式(1)②溶质过多。给出溶质,溶剂的质量,又给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解题:根据溶解度判断是否全溶,根据溶解部分的质量进行计算即m溶液/m溶质与S/(100+S)的值大小比较,取小的值为该溶液的实际质量分数③溶液的配制,稀释浓度(不析出晶体的情况下)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根据配制、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解题:套用公式(2)注意:m水=m稀溶液-m浓溶液,不能直接用V水=V稀-V浓二、同步题型分析1、将100毫升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毫升)缓缓倒入100毫升水中,搅拌均匀,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63.5%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g.现用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于”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方法一:用57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下同)()g.方法二:将57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g),分三次漂洗.第1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g;第2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g;第3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g.由以上计算分析,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一次漂洗效果好,还是将水等分成三份,分三次漂洗效果好?()。答案:11/581/201/4001/8000三、课堂达标检测1、要配制100克2%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500毫升量筒量取98.0毫升水B. 将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2.0g NaOHC. 将pH试纸伸入2% NaOH溶液中测得PH=13.7D. 10毫升2%的NaOH溶液加入10毫升水稀释得到1% NaOH溶液答案:B2、(1)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 000克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 0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水多少克 (2)5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中含氯化氢多少克 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200克10%的稀盐酸,需水多少克 答案::(1)但进入病人的氯化钠质量是9g,配置该溶液需18%溶液是50g,水是950g.(2)答:含有的氯化氢的质量是175g,稀释时需要水的质量是142.86g同步知识梳理同上二、同步题型分析1、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0.8A克水B.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2A 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答案:B2、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答案:B3、配置20%的氢氧化钠溶液150克,①需要纯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克,需要水_____克;②若用6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来配置,则需要60%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克,10%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克;③若用氢氧化钠固体与1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配置,则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克,10%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克;④若用6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水混合来配制,则需要60%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克,水________克。答案:301203012016.7133.350100三、课堂达标检测1、将一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平均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答案:10%4052、某同学用固体氯化钾配制8%的氯化钾溶液,实验室现有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精灯等仪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所需氯化钾的质量为_____g;(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钾。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填字母);A.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B.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3)配制溶液过程中,上述仪器不需要的是_____(填序号);(4)该同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在如图所示的标签内写好标签的内容。答案:(1)8(2)B(3)⑤(4)KCl溶液8%课后作业1.在t℃时,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a克水,当温度回到t℃时析出溶质b克,将剩下的溶液再蒸发掉a克水后当温度回到t℃时又析出溶质c克(c≠b),则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A.100b/a克B.100c/a克C.50(b+c)/a克D.100c/(a+c)克 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20克NaCl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A.86克B.70克C.69克D.68克 3.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n:m,则在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A.100n/(m-n)克B.(m-n)/100n克C.100n/m克D.m/100n克 4.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为X克,20℃时的溶解度为Y克。取20℃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到2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Z%,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Y>X,Y>ZB.X>Y>ZC.YYD.X 5.已知KNO3在不同得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KNO3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温度(℃)010203040溶解度(克)13.320.931.645.863.9A.0℃~10℃ B.10℃~20℃ C.20℃~30℃ D.30℃~40℃ 6.t℃时,220克某硝酸钾的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又蒸发掉10克水,再析出6克晶体;继续蒸发掉10克水时,又将析出晶体() A.4克B.2克C.6克D.8克 7.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配制m克质量分数为P%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1)称量(2)过滤(3)蒸发结晶(4)计算(5)溶解(6)洗涤干燥.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A.(4)(5)(2)(3)(6)(1)(5)B.(4)(5)(2)(3)(1)(6)(5)C.(5)(2)(3)(6)(4)(1)(5)D.(4)(1)(5)(3)(6)(1)(5) 8.将W克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W/10克食盐B.再加入2W克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 C.蒸发掉溶剂的一半D.蒸发浓缩成W/2食盐溶液 9.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15.6克固体.将此固体15.6克再加到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体.在此混合物中,可溶性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它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 10.t℃时,将V毫升密度为d克/厘米3、质量分数为c%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掉m克水,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答案:1.B.提示:依题意可知原溶液蒸发掉一定质量的水后有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的溶液才为饱和溶液,可以进行溶解度的计算,对于原溶液,由于未直接说明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直接进行计算 2.D.提示:先根据溶解度进行5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为18克,故所得的溶液质量为68克而不是70克 3.A.提示:本题直接依据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A.提示:本题应该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Y>X,然后再依据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比较得Y>Z 5.C.提示:据题意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当作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反求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度的数值为37.5克,对比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可知此数值在31.6克与45.8克之间,故答案选C 6.C.提示:依题意知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则表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当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后,析出6克晶体,则再蒸发10克水,仍然析出6克晶体 7.C.提示:本题是考查粗盐的提纯和溶质质量分数配制的综合应用 8.BD.提示:本题的解法可以参照例题3 9.83.3%;36克. 10.Vdc%/(dV-m)dVc/(dV-dVc%-m)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