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项目自然选择主要观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评价贡献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足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本概念a.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②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2)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①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②隔离a.两种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地理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和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b.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③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A【解析】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故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名师点睛】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即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物界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变异、不利变异),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B正确;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使某些性状得到加强,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C正确。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也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D错误。1.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种群物种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联系(1)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2)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物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1.(2016北京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错误。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错误。【名师点睛】需要明确的知识点:①不同生命层次上研究的问题不同。例如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生物的生殖、进化、遗传多样性等问题;在群落水平上研究丰富度、优势种、不同种群间的关系及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等。②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A.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选择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2.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下列有关进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4.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5.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不发生______、不发生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1.【答案】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D正确。2.【答案】C【解析】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C正确。3.【答案】D【解析】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C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正确。4.【答案】C【解析】小鼠性状的改变可能是环境因素改变而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Y自然选择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进化的方向,C正确;Z表示生殖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它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D错误。5.【答案】(1)0.5(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 不会(3)0.40.2 0.4 会【解析】(1)由题意可知,AA=0.3,Aa=0.4,aa=0.3,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a=0.3+0.4×1/2=0.5。(2)如果该种群足够大、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0.52=0.25,如果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即交配方式是AA与AA、Aa与Aa、aa与aa进行交配,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0.3+0.4×1/4=0.4,Aa=0.4×1/2=0.2,aa=0.3+0.4×1/4=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上述方法进行计算,AA=0.4+0.2×1/4=0.45,Aa=0.2×1/2=0.1,aa=0.4+0.2×1/4=0.45,所以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2.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已知A的基因频率是A%,a的基因频率是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2。(2)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X%,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或已知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Y%,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4.自交和自由交配对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影响(1)自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大,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但基因频率不变。(2)自由交配: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不变。1.把握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