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初中)人教八上 3.3.1 政治上继续削弱诸侯 课件 (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初中)人教八上 3.3.1 政治上继续削弱诸侯 课件 (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38张PPT。温故知新1、西汉的建立 刘邦于 年战胜项羽,
建立 ,定都 ,史称
,刘邦就是 。公元前202汉朝长安西汉汉高祖文景之治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⒈⒉⒊⒋(2)主要的措施:⒈⒉⒊⒈⒉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法。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呢?材料一: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原因:长期的战争和秦朝暴政材料二: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对比秦朝和汉初的统治政策,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暴政亡国,统治者因实行“仁政”,轻徭薄赋,才能够长治久安。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汉武帝 西汉鼎盛2、汉初的统治 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庙号“世宗”,谥号“孝武”,葬“茂陵”。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西汉鼎盛时期,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继续削弱诸侯西周秦朝分封制郡县制西汉郡国制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七国之乱晁错刘濞 七国之乱被平定,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面临着王国的威胁。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皇帝诸侯王诸侯王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中央统辖的郡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郡 国 制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1)背景
(原因):(2)内容:(3)影响(作用):①汉初,汉高祖大量分封同姓子弟和功臣为王侯。
②诸侯王的势力迅速膨胀,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隐患。在汉景帝时还发生了“七国之乱”。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以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新封的侯国要听命于朝廷。王国逐渐分为许多小侯国,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再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不费财力兵力,和平削弱诸侯国势力,且得到诸侯子弟支持。削夺众诸侯,
推恩一妙计。
不费多少力,
再现大一统。
2、加强监察制度(1)目的:(2)措施:加强对各地官员的监督。①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监察区),每部委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②设立司隶校尉。(3)职责刺史职责:司隶校尉职责: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监视所属郡国主要官员的行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汇报。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4)影响:提高官员行政效率,加强皇帝权威。监察制度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诸侯王势力;加强监察制度,设立刺史制度和司隶校尉。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经济上措施: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1)找找当时经济上出现的哪些问题:货币、食盐、铁器私人铸造导致社会混乱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值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之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这是什么?
五铢钱
谁在位的时候发行?
汉武帝
为什么要发行这种货币? 汉武帝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收入,在经济上促进了大一统。(2)影响(作用): 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诸侯王势力;加强监察制度,设立刺史制度和司隶校尉。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董仲舒思想上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目的:(1)内容: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凡是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思想上的统一是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实现中央集权。2、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1)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2)在地方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汉代讲学图汉武帝时建的太学礼堂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鼓励和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积极: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实现了思想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消极:只发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做法,禁锢人们头脑,不利于文化发展。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诸侯王势力;加强监察制度,设立刺史制度和司隶校尉。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③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文化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思想文化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太学官学长安地方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生产,增加中央收入东汉王莽篡权光武中兴王莽篡权东汉建立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但失败。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光武中兴(2)结合所学说说秦汉在我们历史上重要性的体现是如何体现的?总结:(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是历史上的哪个时期?秦汉时期①中国版图之确立。②中国民族之传承。③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④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儒家思想正统思想延续至今)(多民族国家形成)(封建的中集权制度延续2000多年到清)课堂小结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生产,增加中央收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官学长安地方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就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大一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