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5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6张PPT。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想的历史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追求个性解放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反对重农抑商①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4)阶级: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代表人物: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家李贽★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自刎而死 李贽的言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意识,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击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家李贽(1)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的权威。(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 “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批判专制皇权
主张平等民主 明末清初,社会进入了比较剧烈的变化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他们三人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代表,对专制制度和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三先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独立性,反对束缚、追求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平等。“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挑战资料1 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走仕途不如经商;
资料2 商业和农业一样重要。
资料3 肯定商人阶层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甚至“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受到挑战。中国 “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受到挑战的原因资料1.明代人口有较快增长,但科举名额并未有相应增加。16世纪,社会上淬着一种说法:士而成功着十之一,贾而成功也十之九。
原因1:明清人口增长迅速,科举名额并未相应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成功机会降低;
资料2.明代学者归有光说: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而士与农商常相混。
原因2:晚明以后,四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资料3.雍正时山西巡抚奏折上说,山西“子孙后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原因3: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
原因4: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商业的地位的提高;
……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甚至“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受到挑战。在商人阶层的带动下,
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表现为:
①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地位也有逐渐提高;
②晚明时期,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社会风俗变迁二、世俗文化的发展社会风尚的变化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陆楫: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
顾公燮:奢侈风气有助于就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古典小说的高峰1.明清小说明清世俗文化的发展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高 鹗吴敬梓蒲松龄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朝清朝清朝清朝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以揭露科举制度腐败为主。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明清小说一览表罗贯中1、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祁县、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四大名著2、施耐庵和《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四大名著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 3、吴承恩与《西游记》 四大名著4、曹雪芹和《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名沾(音zhān),字梦阮,号雪芹,。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四大名著 明清时期小说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有哪些?1.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2.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3.明清时期小说的社会氛围良好;4.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条件。 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主流。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明清小说反映内容的共同特点: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延伸探究明清时期的小说都是以反映人民渴望自由、反抗压迫、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为主题,你认为原因何在?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不断强化君权,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严厉的控制政策,如文字狱。与此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由买卖、交换的经济形式使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不断增强。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2.戏曲欣赏——人们主要娱乐形式19世纪中期,一种以徽、汉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新剧种初步形成——京剧。京剧四大行当京剧小百科昆曲——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汤显祖和《牡丹亭》昆剧和京剧明朝中期之前小说、戏曲主角:帝王将相、官吏文人明朝中后期小说、戏曲主角:商人、酒店掌柜等市井人物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原因:
随着商业的繁荣、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城市平民的增多,反映城市平民阶层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的小说,适合广大平民阅读欣赏的小说迅速发展起来。文学作品内容的变化: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为什么能得到进一步发展?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茶馆、酒楼、戏园大大增多;
②每逢民俗节日、民众游乐、士绅宴集甚至社会交际,人们都以观赏戏曲为主要娱乐形式。清代北京的戏楼历史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区别?说一说历史:要求是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历史小说:前提要求能本质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娱乐性内容,赋予了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如:城隍爷出巡活动,抬神游街,万人空巷.锣鼓喧天,路人尽情观赏舞龙、高跷、技击等娱乐活动。 杨柳青午画,描绘了中秋节日的活动,展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此图描绘了明代元宵节观灯的场面,其中有杂技、弹奏等表演,气氛欢快。明代元宵观灯图中秋佳节图中国七大传统节日(明清时期基本定型)(一)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二)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三)寒食东风御杨柳——清明 阳历4月5日(四)艾符蒲酒话升平——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五)年年乞于人间巧——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六)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七)把酒赏菊倍思亲——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明清时代特征1、政治:腐朽君主专制制度2、经济: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3、阶层:市民阶层兴起,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小说戏剧书画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课堂小结批判皇权,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一)进步思潮:(二) “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观念受到挑战1.古典小说的蓬勃发展四大名著:2.戏曲的发展——京剧与昆曲3.传统节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三)世俗文化繁荣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课堂小结李贽 追求个性自由发展
黄宗羲 批判皇权,进步思潮“重农抑商”观念受挑战传统节日基本定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被誉为“四大名著”) 世俗文化社会风尚的变化(拜金逐利、金钱至上、奢侈享乐)
古典小说成文学主流欣赏戏剧成为主要的娱乐形式
(京剧、昆曲) 中华文明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乏杰出的思想家。如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等,但他们的思想为什么都没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①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因此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
③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
合作探究: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进步思潮 明清时期,专制王朝犹如一艘沉舟已风雨飘摇;传统的儒学思想好象一棵病树充满枯枝败叶。而当时的世界却千帆竟发,万木争春。几位进步思想家上下求索,承古萌新,试图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启蒙思想框架,但仅仅是晚风轻拂,难以形成大潮巨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