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具:多媒体一、教材内容分析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先进政党的领导,从此,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二、课程标准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弟弟啊、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的联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点: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共青团团歌》歌曲并配合相关文字画面。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80多年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说明: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气氛。)(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 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篇章革命前夜——山雨欲来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满布阴霾。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将席卷中国。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展示:思考:⑴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⑵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⑶结果如何?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和日本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教师:巴黎会议作出的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是中国蒙受更大耻辱的的决定传到中国,传到北京,中国人积压已久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一场震惊世界的,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般喷发了。(设计说明:通过问题的设计,及时了解学生对五四运动原因的掌握情况,为下面问题的展开打下了基础。)第二篇章五四丰碑——感动中国教师:这是一段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历史。1、爆发:播放:《五四运动》片段。思考:1、领导这次运动的人物都有谁?2、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口号?3、由这些口号可以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学生:领导人有陈独秀、李大钊。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教师:“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将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口号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学生: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国家领土——爱国;宁死也要斗争到底——不妥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教师:5月4日,除了上述活动外,还有什么活动?阅读47页文字。学生:“火烧赵家楼”可以看出学生对卖国贼的愤恨。教师: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学生:这次革命的性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教师: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学生:派出大量军警进行镇压,并逮捕了32名学生。教师:政府的行为,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学生活动。2、发展:教师:6月3日以后,这次运动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紧接着,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工人相继罢工。教师:斗争形式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展示:时间中心斗争形势主力前期(6月5日前)北京集会、游行、罢课学生后期(6月5日后)上海罢工、罢市工人、商人3、结果:展示:教师:由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学生:释放被捕学生,北洋政府罢免曹陆章,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教师:无产阶级中蕴含这伟大的革命力量,这是与以往革命最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此后,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到无产阶级身上,由此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崭新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五四运动以新民主主义的起点载入史册。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商人都表现了哪些精神?学生:爱国、进步、团结教师:如今,历史的天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平盛世下的21世纪的青年又将以怎样的热情去开创未来呢?学生:回答问题。(设计说明:五四精神是本课的难点,在对五四运动过程和意义充分阐述的基础上,设计这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归纳出五四精神的内涵。)教师:五四运动运动后两年,一群青年中的精英,缔造了年轻的先进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第三篇章中共诞生——焕然一新探究:将学生分成情报组、记者组、专家组,分别负责收集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的情报,报道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具体情况,研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学生:分组合作,探讨交流。结论:情报组: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有必要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党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展示:学生:汇报大会情况展示:时间地点代表人物内容教师:这是一次青春的聚会,与会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8岁,又是一次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聚会。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成立又和历史意义呢?学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你会用哪些词语?学生: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教师: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呢?学生:1、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奋斗目标——提出实现共产主义。(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教师:五四运动像夜空一声惊雷,感动了国人,促进了民族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我们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今天的学习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写下自己的青春感言。历史留言板:3分钟畅所欲言:交流青春感言。六、课堂检测:测试题目一:⑴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测试题目二:做《助学》相关内容。七、板书设计: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前夜——山雨欲来五四丰碑——感动中国中共诞生——焕然一新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精心图片、视频与教材紧紧相扣,调动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吸引力,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的情绪。歌曲、图片丰富,是内容的大奥充实和延伸,选材注意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乡土知识的恰当渗透。设问及时,环环相扣,有梯度,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有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坚持论从史出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对史实进行充分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不是硬塞和硬灌,培养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本课内容较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取舍,有效的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北洋政府罢免曹陆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合约声明中共一大会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