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洋务运动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课。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从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所以位于本单元的第一课。二、课程标准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洋务运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目的,培养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论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开辟了道路,使学生了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五、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展示:内忧外患陷困境战争时间对中国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动摇了封建统治(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面临的困境,和开展洋务运动的深刻背景。)教师: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清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内忧外患寻出路展示:[预习提纲]一、内忧外患寻出路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2、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3、时间:19世纪。4、洋务派: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5、代表人物:(1)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2)地方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6、运动:“”的洋务运动。(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知道对洋务运动有初步的认识。)教师:通过预习教材知道,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清朝的统治集团也出现了分化,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探索,这些人物是:展示: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教师:我们把这些人物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开展运动的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展示: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曾国藩材料二“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李鸿章(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的目的。)学生: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以资攻剿”,解决内忧外患,最终是维护封建统治。教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洋务派做了哪些事情呢?自强求富自救忙展示:[预习提纲]二、自强求富自救忙1、前期:以“”为口号,创办了一批。2、军事: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和三支海军。3、后期:以“”为口号,创办了一批。4、教育: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学堂。(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初步对洋务运动的过程有个整体认识。)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预习,可以看出当时的洋务派为了解决困境,确实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首先从创办的军事工业、军事方面来看:展示:军事工业:创办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地位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安庆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上海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远东第一大船厂教师: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明白要想军事真正的强大起来,那还要以强大的经济作为基础,所以说到后来洋务派怎么做的呢?学生: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展示:创办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地位1872年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上海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1893年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武昌1893年汉阳铁厂张之洞汉阳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教师: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为了适应中外交涉和洋务运动新形势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展示: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学堂创办时间学堂名称类别1862京师同文馆外语1863上海广方言馆外语1876福州电气学塾科技1880天津电报学堂科技1866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80天津水师学堂军事1885天津武备学堂军事教师:这些新式学堂的创办有哪些作用呢?学生:新式学堂的创办培养了一批近代的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表格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更具体、形象的认识。)出师未捷近代化教师:洋务派为解决当下的面临的问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结果如何?学生: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教师:为什么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的运动最后会破产呢?展示: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用管军队的办法约束工人,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他们制造的炮弹铜箍不合格,战时需用锉刀加工,然后才能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使用过这种炮弹,深受其害。(课本29页)材料三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爱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课本29页)(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原因。)学生:官办,维护反动统治;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洋人学生:经营管理腐败;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革命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其实,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失败了,那是不是一无是处了呢?展示: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启用少数洋匠。(课本29页)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材料三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课本29页)(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积极作用,不能简单地贴上失败的标签。让学生认识问题更加全面。)学生: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学生: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教师: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只是以“东施效颦”的形式进行的,它仅仅把西方的近代科技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变革封建制度,只能以失败告终;但正是在“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以前中国所没有的新事物,大机器、工业化的生产,新式学堂教育的出现,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曙光。六、课堂检测测验题目一:材料分析:材料一中国的文馆制度比西方好,只是军事武器不如他们。……西方人的大炮能攻能守,天下无敌。——李鸿章材料二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一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李鸿章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观点是什么?导致了什么行动?(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什么变化?又导致了什么行动?(3)你认为这些行动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吗?为什么?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七、板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八、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近代一部民族探索史,在这个过程有三个阶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而《洋务运动》则是这个过程的开端,地位重要,所以位于本单元的第一课。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针对于此,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划出重点,让学生熟悉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特别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上,教材上将其简单的归结为“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忽视了其对近代化的作用,所以展示一些材料,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两分法”来看待这一事件,同时也突破这一教材难点。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筹办近代海军南洋水师北洋水师福建水师中国第一艘铁甲舰——平远号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京师同文馆洋务派派遣的留学生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列强侵略军事工业筹建海军民用工业新式学堂近代化开端内忧外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