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三为主合作探究教具课件小黑板历史挂图课标要求1、掌握中古欧洲社会的历史及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的特殊地位。2、了解查理.马特其人其事。3、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提高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4、通过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探究西欧封建社会结束的原因。教学目标知识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教学流程(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希腊罗马历史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说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黑暗时代”。今天我们就来追溯这一时期的历史。说明:回忆已经学过知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知识的前后贯通,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教材;同时也吸引学生对教材的进一步探索。展示:出示地图(指导学生看地图,了解这些主要国家,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教师: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统治了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欧洲封建制度也不断发展起来。(二)师生合作探究:一、西欧“金字塔”的形成过渡:欧洲封建制度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这个“金字塔”等级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展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查理·马特改革相关内容及《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使学生认清每一层领主和附庸的名称以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总结: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思考: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某些国家和地区流行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条常规,它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也就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但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神权却凌驾于“金字塔”结构等级制度之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丕平献土”和导入框的小故事,并结合下图,谈一谈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看课文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如:布鲁诺最后就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二、金字塔基的松动----西欧城市的兴起过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城市衰落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又产生了许多著名城市。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和重要城市(学生阅读课文P30二三两段内容后回答)说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有效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说明:此环节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而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思考:在西欧城市发展过程中什么阶级形成了,有何意义?结合课本P31“动脑筋”思考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有何特点?(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总结:这一时期市民阶级形成,它进一步分化出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本家,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而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三、风雨飘摇中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过渡:在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存在时间较长的、曾繁荣一时的是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廷帝国。展示:多媒体展示《拜占廷帝国疆域图》,(学生看课文相关内容和下图,了解拜占廷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疆域。)总结: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于5世纪灭亡,东罗马帝国却存在一千多年,它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厡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曾经繁荣一时,留下许多辉煌成就。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圣索非亚大教堂》图片。总结:拜占廷文化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文化,它绚丽多彩,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让学生感受拜占廷文化的辉煌)教师: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三)、回顾知识,提炼升华教师:在学习了中古欧洲社会的史实后,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2、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占有什么重要地位?3、西欧城市的市民阶级兴起于何时?有何意义?4、总结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什么启示?说明: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以谈话的方式完成上述问题。教师: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欧封建制度、城市的产生与基督教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而作为古代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廷帝国的衰落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板书设计西欧“金字塔”的形成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金字塔基的松动----西欧城市的兴起风雨飘摇中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测验题目一:1、说说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和影响。2、基督教会是大封建土地所有者,又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出理由。3、西欧市民阶级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的出现对历史有哪些影响?4、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 给我们那些启示?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中的达标训练教学反思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古时代欧洲的社会概况,包含“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罗马天主教廷”、“西欧的城市复兴”和“君士旦丁堡的陷落”四个子目的内容。它上承西方的上古时代,下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在本册中地位十分突出。本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对教材有所调整,对西欧封建社会分成三个模块进行学习,分别是西欧“金字塔”的形成、金字塔基的松动----西欧城市形成和风雨飘摇中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这样就使学生对西欧封建社会的了解比较直观且全面,易于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本课教学中最大启示。本课教学强调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的教、学新方式。因为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磨砺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又可转变教师角色,把教师从单纯施教的苦海中解放出来。但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觉得要进行探究式学习,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灭亡。掌握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历史教训。(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有哪些特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怎样?西欧市民阶级怎样形成?拜占廷帝国为什么灭亡?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在中古欧洲社会,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海洋文明”,形成了与东方不同的封建等级制度、新生的城市与基督教等,人文素养方面:作为古代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廷帝国的兴衰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难点: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启发导学:展示:播放视频《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生活》教师:刚才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欧洲的点滴风貌。大家想不想深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全貌呢?现在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走进中世纪的欧洲。(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等级森严——西欧的封建社会展示:播放视频《世界历史》中法兰克王国的形成片段思考:结合视频和教材谈谈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史?展示: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式总结,适时出示史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教材29页思考: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欧洲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教师: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突破,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查理马特改革。展示:视频《查理马特改革》,使学生对查理马特改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查理马特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展示:向学生提供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示意图思考: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与西欧的封建政治制度有何区别?总结:西欧的封建主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于是,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力量得到加强。中国古代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则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两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展示:多媒体展示《教皇为皇帝加冕》,并提出问题:在西欧封建时期教皇及教会充当怎样的角色呢?二、“真正的王者”——教皇、教会思考:在西欧封建时期教皇、教会的社会地位?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讨论。总结: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展示:播放视频“丕平献土”帮助学生理解。总结:在教皇和教会加紧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的同时,西欧的一些城市正在冲破层层阻力重新兴起。三、资本主义兴起的沃土——西欧城市展示:播放视频《中世纪欧洲城市》思考:结合教材和视频概括一下西欧城市发展的状况?总结:城市的兴起,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开始摆脱原始的孤立状态,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当时的城市遍布欧洲各地。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的花朵”到处开放。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它们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辐辏的都市。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后来又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那么,同时期中国的城市有什么特点呢?展示:记录片《中国古都长安》思考:同时期东西方的城市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呢?总结: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教师:当欧洲的城市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条件的时候,有一个帝国正在试图恢复昔日的辉煌而穷兵黩武,四处征讨。这也导致其最终灭亡。四、美梦幻灭——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展示:教师演示课件,播放纪录片《拜占庭帝国》,引导学生直观地形成拜占廷帝国疆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欣赏图片和课件中的索菲亚大教堂,感受拜占廷文化的辉煌。教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还未能建立一种与古典文明媲美的新文化。而拜占廷帝国则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文化,绚丽多彩,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思考: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总结: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思考:本课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确立、发展及走向衰落的发展进程。请同学们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内容分析中国与西欧封建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说明:通过问题的讨论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力。(四)训练反馈,应用提升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A.法兰克王国B.法兰西王国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C.大化改新以前D.大化改新以后3.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1世纪C.1世纪D.2世纪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A.君权B.兵权C.财权D.神权5.拜占廷帝国就是A.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C.东罗马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6.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A.安卡拉B.君士坦丁堡C.巴比伦D.罗马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A.500多年B.800多年C.1000多年D.1200多年8.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板书设计一、等级森严——西欧的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2、查理马特改革二、“真正的王者”——教皇、教会1、地位2、影响三、资本主义兴起的沃土——西欧城市1、琅城起义2、市民阶层四、美梦幻灭——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原因2、启示教学反思: 1.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精心的备好了课,正如我料想的一样,同学们在这堂课上表现的非常活跃,特别是让他们畅所欲言时表现的更加异常。同学们在轻松娱乐中上完了这一课。但不否认有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时只停留在表面,这需要教师多加以点拨与指导。2.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史实,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地理课、音乐课等的融合运用,效果很好。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学生因预习的不够充分,又看录像,又看课本,有点顾不过来。另外,还应让学生自己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以后多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上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doc 九上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