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了解马可·波罗来华的史实。探究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其意义。认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和平交往,促进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教学重点: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教学难点:阿拉伯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意义。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条著名的通道吗?是的,这就是连接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通过《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古代文明由于相对隔绝,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得以传播与发展,那就是——战争与征服。如果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只有这么一种方式,那么人类为了走到一起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其实,即使没有战争,东西方文明之间也有无数的通道,比如我们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教师引导,自学探究:展示:思考:《14世纪欧亚主要的商路》一图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1、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分为陆路和海路。2、陆路的亚洲部分为阿拉伯人,欧洲部分是意大利人。3、地中海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教师:在这些连接东西方的商路上奔波的阿拉伯人、意大利人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学生活动:讲述阿拉伯数字发明和传播的过程。1、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2、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并加以改造。3、12世纪初,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4、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讨论:1、你认为“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合适吗?请说出你的理由。2、如何你认为不合适的话,应该如何修正?学生:“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合适,因为是阿拉伯人改造和传播的,应该称为阿拉伯数字。学生:“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不合适,因为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是印度人发明的,印度人是原创,因此不能称为阿拉伯数字。学生:“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应该修正为“印—阿数字”。试一试:1、参照下列阿拉伯数字,写出以下两个四位数:1589、3762.1589:3762: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学生们对“5”的写法最感兴趣。2、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如何表示以上两个四位数:1589:壹仟伍佰捌拾玖Onethousandfivehundredandeighey—nine3762:叁仟柒佰陆拾贰Threethousandsevenhundredandsix—two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通常不能完成正确的书写。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使用其他计数法,来认识到阿拉伯数字的简单、便捷和一目了然。议一议:通过以上活动,说一说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有什么意义?学生: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渡:阿拉伯人奉献给世界的不仅是阿拉伯数字,还有文学、艺术、天文、医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但穆罕默德却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具有宽广、谦逊胸襟而又地处欧、亚、非交界处的阿拉伯人就这样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说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我们不能不说到蒙古。从13世纪起,蒙古势力勃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经过战争,拓建起一个横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凡持有蒙古大汗所发金牌的人,皆畅行无阻。因此,许多欧洲使节、商人、传教士、旅行家相继东来。一位意大利的旅行家就这样来到中国。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活动与探究: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地点,在地图中绘出马可·波罗前往中国和回国的大致路线。说明:进行这一探究活动,必须是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师:17岁的马可·波罗于1271年出发,在1275年终于来到了元大都,深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在中国做官17年。1292年,思乡心切的马可·波罗请求护送蒙古汗国公主远嫁伊尔汗国,完成护送公主的任务后,与1295年终于回到了阔别25年之久的家乡。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了《马可·波罗行纪》。由于书中的一切离奇古怪,言过其实,当时的人们送给马可·波罗一个绰号——“百万先生”,因为马可·波罗开口闭口总是说百万这个,百万那个。也有人因此怀疑马可·波罗并未来过中国。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思考:古代文明相对隔绝,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主要方式:战争与征服(或暴力冲突)、和平交往。教师:由于古代世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造成了各个区域文明之间相对隔绝。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这些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打破了隔绝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是,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流是和平交往。地处欧亚交界处的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为东西方文明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板书设计: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测试题目:完成本课《助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师的教师设计致力于让学生开口说、让学生动手做。通过阅读《十四世纪的欧亚主要商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阿拉伯数字首先让学生总结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过程,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写两个四位数,使学生在对比之中,认识到阿拉伯数字的简单、易识和便利,从而总结出阿拉伯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意义,有水到渠成之感。马可波罗来华,通过学生绘制其来华和回国的路线,对马可·波罗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课型:新授教学模式:简洁的六三六教学模式教具:多媒体、历史挂图、地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阿拉伯人为何能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启发导学:展示:播放纪录片《丝绸之路》中的片段教师:这条商道承载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任,在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去了解这条沧桑古道,了解古道上为东西方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使者们。(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展示: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思考:请从这幅地图提取有效信息,说出:“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最远到达哪里?(“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说明:要求学生认真读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展示:纪录片《丝绸之路》中的片段,要求学生结合视频中的解说词分析:这一条条商路承载着哪些重任?说明:要求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总结: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担当着文化交流使者的人们。二、东西方交流的使者(一)让“数字”改变人们生活的阿拉伯人展示:播放纪录片《丝绸之路》中的片段。提出问题:视频中在漫漫沙漠中,与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相伴的是什么人?(阿拉伯人)教师:不错,这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阿拉伯商人实际上同时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任。展示:纪录片《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疆域图》。材料:“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探究:结合视频中的解说词、地图和史料讨论“阿拉伯人为何能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呢?”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搜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渗透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借鉴的思想教育。教师: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优秀民族居住在亚欧非三大洲中心的阿拉伯半岛,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还有强大的帝国作为后盾。所有这些让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交流最活跃的群体。大家知不知道让世界人民永远铭记“阿拉伯”这几个字的是他们的哪一贡献吗?(发展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展示: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变化演示图。说明:要求学生依据演示图总结阿拉伯数字发展与传播的过程。总结:印度人创造的十个数字经过阿拉伯人的发展与传播,传遍了全世界。世界人民也因此永远记住了一个名字——阿拉伯数字思考:在数字出现之前人们是怎样计数的?数字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说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在学生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展示古代人民《结绳计数》、《刻木计数》的图片,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展示:“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世界通史》思考:阿拉伯人除了传播了阿拉伯数字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之外,还有哪些贡献为他们赢得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的美誉?说明:学生结合教材42页的文字部分进行归纳总结。总结:阿拉伯人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制作,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教师:在阿拉伯人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同时,西方一位有着英雄情节的旅行家跟随他的父亲和叔叔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见证了东方的繁荣与富饶。他是谁?和他有关的一部书又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用“行纪”影响世界变化的马可·波罗展示:播放记录片《马可·波罗》片段。说明:让学生通过观看记录片《马可·波罗》对马可·波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展示:教材44页的插图。要求学生结合视频中捕捉到的信息完成插图上面提出的任务。教师:结合马可·波罗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中国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考: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在中国的主要经历?教师:结合43页教材内容进行点拨式总结。展示:“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前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思考:它指什么?它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说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的意见,然后在班级中共享。总结:这本书“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还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间接地使世界发生了巨大地变化,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展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人、马可·波罗、新航路的开辟、近代的西方殖民掠夺、一战、二战、联合国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奥运会、世博会、国际合作等一组图片,立体的向学生展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与和平交流。思考: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那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说明:通过问题的讨论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对世界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合作意识,加深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四)训练反馈,应用提升一、选择1.今天的0,1,2,3,4……等数字符号的发明者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两河流域人C.古阿拉伯人 D.古代印度人2.古代世界,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A.印度人 B.波斯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3.下列不是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中国来的是()A.伊斯兰教 B.伊斯兰文化 C.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 D.基督教4.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C.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D.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5.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受到哪个皇帝的热情接待()A.元世祖 B.元成帝 C.元明宗 D.元顺帝6.约翰阅读完一本记录东方见闻的游记后,发现该游记对日后欧洲航海家的地理探险运动曾产生不小的鼓舞作用。你想约翰应该是阅读()A.《 马可·波罗行纪》 B.《西游记》C.《唐吉柯德》 D.《天方夜谭》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A.17岁从出发前往中国B.在中国生活了17年C.出使日本D.与日那亚人作战8.对连接古代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的商路有三条,有海路也有陆路,其中包括著名的“丝绸之路” B.这些商路不仅使各地的商人们可以通商,而且还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C.中国的罗盘、造纸术、火药就是通过这些商路传到欧洲去的 D.这些商路都以大西洋沿岸为贸易中心二、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交往也日益频繁。请结合今天所学的历史知识,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和困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史料和视频的应用,真正贯彻“论从史出”的历史教学思想。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史实,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2.这节课,很好的实现了历史学科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地理课、音乐课等的融合运用,效果很好。同学们在这堂课上表现的非常活跃,特别是让他们畅所欲言时表现的更加异常。同学们在轻松娱乐中上完了这一课。3.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探究,发现历史问题,探究历史的本源。但不否认有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时只停留在表面,这需要教师多加以点拨与指导。西方东方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上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doc 九上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