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0张PPT。 这是乔治三世国王派遣庞大的访华使团的船队。为首的是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副使是乔治·斯当东男爵,访华的成员共有八百多人。他们将远渡重洋,前往遥远古老的中国,参加当朝的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典礼。 公元1792年的9月26日(乾隆57年)上午 ,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印度斯坦号”等几艘乘着早潮,从英国南部的朴茨茅斯港出发了。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一、回望“盛世余晖”说说乾隆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资料1 乾隆中期,清政府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回部叛乱,清朝统一大业最终完成,从此对边疆地区真正实现了长期有效的政治管辖和军事控制,确立了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世界大国地位。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资料2 乾隆时期,高产作物和精耕细作得到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这使得中国在人口急遽增长的情况下,仍然能以大约9亿亩的耕地养活3亿左右的人口,而且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2、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巨大进步资料3 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超过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3、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资料4 乾隆时期,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也成书于这一时期。4.文化上,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 以设计表格的形式,试将乾隆时期与历史上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作纵向比较,判断一下,“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是否准确。 666. 37万平方千米1255万平方千米383万平方千米1037万平方千米1284万平方千米6000万8000万2100万6330万三亿GDP占世界总量的40%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60%, GDP占全球总量的50%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占世界总 GDP的40%工业产量仅仅为全世界的6%,占世界总 GDP的30% 根据上表可知,“清朝(1840年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衰朽阶段”的评价正确。 二、透视“盛世阴影”以下资料反映了乾隆时期哪些方面的危机?资料1 乾隆末年,洪亮吉提出,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帝在比较了康乾两朝的人口之后,也得出了“朕甚忧之”的结论。资料2 乾隆时期,有人这样描述官场:地方官员中实心为民办事的人,十个人里最多有一两个,而这一两个人常要被那八九个讥笑,被认为是迂腐笨拙,不会做官。上面的长官也认为这一两个人不合时宜,尽快调走他们。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负担严重2、官场腐败资料3 乾隆二十年(1755)以后,连年出现文字狱,延续二十多年,办案七十多起、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前朝所未有,也是世界历史上所少见。资料4 如果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来看,1750年中英两国相差并不太远,与整个欧洲比较则处于相等水平。而到乾隆末年,也就是18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 以上资料反映了乾隆时期哪些方面的危机?你认为,这些危机中,哪种危机的后果最为严重?说说你的理由。后果最为严重 因为此时的欧洲开始向近代化迈进,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还在竭力维护专制统治,工业化水平依旧保持在农业社会的水平。3、连年出现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气氛,思想控制严密4、中英之间的工业化水平差距开始拉开1.马戛尔尼使华目的: 名义上:为乾隆帝祝寿为名; 实际上: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2.要求:三、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乾隆帝对各项要求加以驳斥,完全拒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观点1 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抵制了殖民主义的侵略。观点2 乾隆帝拒绝英使的要求是错误的,他简单地一概拒绝,断然关闭了谈判的大门,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观点1和观点2都比较笼统,容易以偏概全。具体地说,对英国使团领土方面的要求,应该断然拒绝;对于改善贸易的要求,乾隆帝应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不应闭关自守。战船模型越野炮他携带这些礼物的用意是什么?乾隆观看军舰模型后的反应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乾隆对英国海上优势的了解,由此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他未能从根本上了解到英国的的海上实力,说明了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 向中国显示西方文明的先进,达到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开拓英国海外市场的目的。阅读书本P28马戛尔尼留下的资料,说说哪些资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哪些资料反映的是中西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资料1 马戛尔尼访华途中,在船上留两位中方官员一起进餐。他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吾人所用刀叉,两大人初觉用之不习,然未几即能随意叉切”,“两大人告别时,亦学西礼,与余握手”。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资料2 马戛尔尼说:“中国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国,不与外界接触,其开化之程度已足称完备;若令其与世界民族相见则知识殊形缺乏。”(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资料3 在给乾隆帝祝寿之前,英国使团与中国官员就英使的觐见礼仪发生争执。马戛尔尼坚持行英国臣下见英王的礼节,即行屈膝单腿下跪礼。清廷则要求英使必须行中国传统的臣子觐见皇帝礼仪,即行三跪九叩首礼。资料4 马戛尔尼说:“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资料5 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尚属一不易置答之疑问也。”(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资料6 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英国人为他们的绞车、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而自豪。已经席卷他的国家的工业革命是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灵,天朝的落后使他一目了然。(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习俗上的差异?资料1和资料3。上述资料中,哪些反映的是中西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资料2、4、5、6。 你认为以上哪些差异会对中西双方实力的对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说说你的理由。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程度的差异。理由: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发展程度远远低于英国。英国已是工业文明,中国仍是农业文明。最终中国的农业文明难抵英国工业文明的炮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戛尔尼的使华报告:马戛尔尼有何依据,预测中国近代会落伍?(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概述)清与同期西欧的对比用史实评析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这一观点。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装备落后船坚炮利、战斗力强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日趋衰落世界强国中英近代前夜历史对比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联军侵华1860年,火烧圆明园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感悟历史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冲击; 科技文化:以总结性著作为主,基本上停滞不前; 对外:边疆地区不断遭受外来侵略,对外活动主要是抗击外来侵略。“盛世余晖”乾隆盛世的表现“盛世阴影”对比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乾隆盛世的危机纵向横向小结推荐课外读物:《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乾隆英使觐见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9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ppt 康乾盛世.flv 盛世危机.flv 英使马戛尔尼访华.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