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下科学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2016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七(3)(4)
任课教师
本学期课时安排
授课
60
课时
练习
5
课时
复习
6
课时
实验
8
课时
测试
6
课时
作文
课时
活动
课时
机动
5
课时
总计
90
课时
善教者善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教学分析与措施
教科书名




出版社


教材分析第一章“代代相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命”以学生熟悉的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为教学起点,注重探究,注重反映新知识和新技术。本章的重点:有生命周期的共同性;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衰老和死亡的实质;被子植物发育过程;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首先从总体上描述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样用身体感觉器官来感觉周围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环境。在介绍声和光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描述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最后以人类如何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作为结束。
第三章“运动和力”首先介绍各种形式的运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使学生对物质的运动形式和能的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但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集中对机械运动深入地进行研究。再学习力的有关知识,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弹力、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重点学习重力和摩擦力。最后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知识以及两力平稳的条件。
第四章“地球和宇宙”主要从宏观的层面上探讨一些属于地球科学领域、与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内容包括地球自转运动和绕日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地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地方时和区时的划分、计算;地球的公转所产生的现象;地球内部的圈层特点;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
掌握趋势胜于追求流行,做对的事情比做对事情更重要。
教科书名


出版社


学生情况分析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与生活联系的较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科学课,通过上学期学习,很多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习态度不认真,轻视科学学科,造成科学素养发展较弱。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看,任教的2个班成绩都比较一般,学生学习兴趣还不够浓厚,有待于提高。 学生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轻视科学学科,造成科学素养发展一般。
教学的核心能力往往体现在“讲”和“练”功夫上。
教科书名


出版社


教学目标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重点:有生命周期的共同性;人体生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衰老和死亡的实质;被子植物发育过程;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过程。难点:对生命周期的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的物质交换;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重点: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听觉的形成过程;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作光路图;光的折射定律;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会用作图法来表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难点: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演示;乐音的三个特性;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作光路图;光的折射定律;会用作图法来表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第三章“运动和力” 重、难点:用速度公式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算;力的作用效果:改变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作用的相互性;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用弹簧秤测量物体重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判断平衡力;物体在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等。 第四章“地球和宇宙” 重、难点:太阳和月球的概况;地球的自转与绕日运动产生的效应;日食和月食;太阳系的概况;了解宇宙的概况;
人生境界的三项指示:生活情趣、文化品位、精神视野;人生
境界的三种体现:闲适、智慧、从容。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教育对象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 质量,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
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适当增加难度,以适应难度逐渐加大的中考形式。
教学途经上:注重教学民主,形成和谐氛围。促使学生激励进取,分步到位。 教学过程上:注重人人参与,强调学生是主体。
教学环节上:循循善诱,有梯度地指点,将学生存在的问题, 解剖小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分步指导。
五、后20%学生帮扶措施1、 加强思想教育,给予关爱。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以每次考试有所提高为学习目标。
2、 及时查漏补缺, 做到实验率70%。
3、 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
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调整原则:
1、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中考涉及到的内容在上课时、练时测试时充分强化。
2、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工具使用、实验方法和过程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017年02月15日
附表: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课时
备注
1
2.13-2.19
1.1新生命的诞生1.2走向成熟
4
2
2.20-2.26
1.3动物的生长周期1.4植物的一生
5
3
2.27-3.5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5
4
3.6-3.12
练习课、单元复习单元检测、检测讲评
5
5
3.13-3.19
2.1感觉时间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
6
3.20-3.26
2.3耳和听觉2.4光和颜色
5
7
3.27-4.2
2.5光的反射和折射2.6透视和视觉
5
8
4.3-4.9
练习课、单元复习单元检测、检测讲评
5
9
4.10-4.16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5
10
4.17-4.23
3.1机械运动3.2力的存在
4
11
4.24-4.30
3.3重力3.4牛顿第一定律
5
12
5.1-5.7
3.5二力平衡的条件3.6摩擦力
5
13
5.8-5.14
3.7压强练习课、单元复习
5
14
5.15-5.21
单元检测、检测讲评4.1太阳和月球4.2地球的自转
5
15
5.22-5.28
4.3地球的绕日运动4.4月相
5
16
5.29-6.4
4.5日食和月食4.6太阳系4.7探索宇宙
4
17
6.5-6.11
练习课、单元复习单元检测、检测讲评
5
18
6.12-6.18
期末复习
4
19
6.19-6.25
期末复习
5
20
6.26-7.2
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