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能用多种方法证实地球是个球体3、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态度和方法。学情分析1、通过小学或课外的学习,地球是个球体甚至于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学生已经有所了解;2、用船只的远行或近靠时所见现象,以及月球上的地影等事实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初一学生在知识上缺乏理论的基础。3、地球是球形的事实与大地平面的感觉存在矛盾。重点难点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态度和方法。地球是球形的事实与大地平面的感觉存在矛盾。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导入】1一、新课引入 由章首导言,借助儿童画以及诗人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进一步详细了解地球全貌的兴趣。从而进入本节课题。1、提问: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从多种答案的评析中,提出问题:地球是个球体吗 地面是球面还是平面 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展示古人的地球观:中国古人---天方地圆(伏笔)【讲授】2二、地球球形的证明学生讨论、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逐个评价、强化,使明确至少包括以下的几种证据。(次序可以有所变动)(一)通过现象证明:(1)实验:分别在排球表面和书本表面移动铅笔,观察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情况分析:在球面上,物体的远近不同,所见的长度不同。展示海边观察逐渐驶近的船只的情景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是个球面。(2)演示手影、书本影、球影通过对比分析:影子的形状可以反衬出物体本身的形状,并直观球体的影子。展示月食时月面上的地影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是个球面。(简略介绍亚里士多德)【活动】3(二)通过事实证明:(1)通过多媒体,模拟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通过讲解,明确时间的意义和作用证明地球是个“封闭体”。(2)介绍人类进入太空所见的情景,及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使确信地球是个球体。(简略介绍世界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激发爱国情怀)【练习】4三、地球是个椭球体:数据展示:极半径和赤道半径,通过比较,形象展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简略介绍这是地球自转的缘故)地球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不是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和的平均)(2)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通过学生的计算,近似后得出。锻炼数据的处理能力。说明地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而有限的空间!四、地球是个“梨形体”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讲解。【测试】5五、小结:1、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三次飞跃。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形状将有新的发展。3、解释人站在平原上观察大地时:“天方地圆”的感觉的形成原因。(照应开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