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你知道被誉为《四大名著》的是哪四部作品吗?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专制集权高度膨胀,治阶级极端腐败,危机四伏。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为思想界注入崭新时代气息的原因有哪些?一、明清进步思潮的出现(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追求个性解放、主张平等民主、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内容: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代表人物:2.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内容和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李贽、王夫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阅读课本P14资料1.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书记载的孔孟言行不过是“因……资料2.李贽宣称,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乃是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资料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主张。问题:1.材料反映了他们什么思想主张?2.李贽、黄宗羲的言论会有什么影响?(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3)批判君主专制他们的议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的意识,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资料4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还认为“工商皆本”。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重农抑商”受到挑战:资料1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资料2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资料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资料4明代学者李维桢记陕西商人王来聘诫子孙之语曰:“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商贾。”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评价出现了新动向……1.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了怎样的挑战?2.分析出现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②晚明以后,四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③明清人口增长迅速,科举名额并未相应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成功机会降低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甚至“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受到挑战。在商人阶层的带动下,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表现为:(看教材P15二、三段)①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地位也有逐渐提高;②晚明时期,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4.社会风俗变迁资料1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了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也说不过潼关。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明.朱载堉《山坡羊·钱是好汉》资料2课本P15陆楫和顾公爕的资料1.以上资料说明明清时期社会风尚、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明清时期崇尚奢侈之风。如陆楫认为。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顾公爕认为,奢侈风气有助于就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2.陆楫和顾公燮分别持怎样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奢侈观 著作名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作者成书时间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中期清前期——古典小说的高峰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二、明清世俗文化的发展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背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印刷术的空前发达,创造条件。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主流。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人们主要娱乐形式京剧形成——以徽调、汉调为基(19世纪中期)京剧(BeijingOpera/PekingOpera),又称平剧、京戏、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及“国剧”之称。它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生旦净丑京剧四大行当指男子指女子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文名昆曲外文名KunquOpera起源时间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发源地苏州昆山代表作品牡丹亭文化价值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的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明朝中后期后的小说、戏曲等文艺与之前相比有什么特征?1.明中后期的文艺,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商人、手工匠等市井人物,堂堂正正地登上艺术殿堂。2.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展现明清社会风貌。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娱乐性内容,赋予了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中华文明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乏杰出的思想家。如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等,但他们的思想为什么都没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①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因此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③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合作探究: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 课标: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课标解读:1.中国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突出贡献,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本课主要从思想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本文选择四大名著、昆曲、和京剧等世俗文化,让学生知道这些成果产生的时代、历史地位、突出特点等内容。即要了解文化成就产生的条件和背景,认识它们的价值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学会常识这些文化成就二、【教材简析】: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的内容是明清(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进步思想的内容、代表人物,以及这些代表人物的议论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以小说、戏剧、传统节日等方面来反映明清时期世俗文化的发展。从内容上看他们其实存在着相同的内涵,小说、戏剧的内容都体现了揭露封建专制统治,提倡个性发展,体现出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资料分析,体会理解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之( http: / / www.21cnjy.com )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从四大名著、戏剧等产生体会中华文明在世界发展中的价值和突出贡献,树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难点: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及深远的影响五、【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体会进步思潮的内容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被誉为《四大名著》的是哪几部作品吗?创作于什么时期?2.说一说小说所反映内容的共同特点。以揭露封建专制统治,提倡个性解放导入明清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发展(二)新课学习(一)进步思潮的出现1.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出示进步思潮的历史背景材料问:明清之际为思想界注入崭新时代气息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想的历史背景)2.明清进步思潮内容和代表人物内容:追求个性解放、主张平等民主、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李贽、王夫子等阅读课本P14资料1.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书记载的孔孟言行不过是“因……资料2.李贽宣称,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乃是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资料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主张。问题:1.材料分别反映了他们什么思想主张?2.李贽、黄宗羲的言论会有什么影响?问:资料4又反映黄宗羲的何种观点?3.“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挑战(1)根据课本P15三则资料,说一说,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经济观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上述种种变化的原因(学生讨论,然后得出结论)4.社会风尚的变化(1)社会风气发生变化的表现(学生看教材15页归纳)(2)以上资料说明明清时期社会风尚、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评价奢侈观?(二)世俗文化的发展1.市民文学兴起(1)小说成为文学主流请学生以一两句话归纳四大名著的内容。他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3)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2.欣赏戏剧成为主要的娱乐形式(1)京剧是如何产生的?介绍京剧的一些简要概况(2)简要介绍昆曲的相关知识(3)明朝中后期后的小说、戏曲等文艺与之前相比有什么特征?3.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三)合作探究:中华文明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乏杰出的思想家。如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等,但他们的思想为什么都没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板书设计】一、明清进步思潮的产生二、明清世俗文化的发展1.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1.明清小说的发展2.进步思潮的内容、代表人物2.戏剧的发展和影响3.明清进步思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3.传统节日的定型和发展七.作业布置:导学稿课堂练习资料4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还认为“工商皆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doc 进步思潮和世俗文化.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