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4课民族和睦和中外交流课型新授编号0704时间主备复备审核教学目标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4、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重点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理解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特点。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个人复备知学目标展示揭示目标预学预习检查1、吐蕃是今天______族的祖先,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把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2、是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进行学习的使团。3、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至今在还安放着他的坐像。4、贞观初年,派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大大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互学三、合作探究一、“和同为一家”1.师展示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简要介绍松赞干布的事迹。提问:(1)松赞干布为什么想和唐朝联姻?(2)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历史意义?3、文成公主与藏和亲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新的友好交往?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讲述遣唐使含义。2.材料一: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向唐朝络绎不绝地派出“遣唐使”。他们当中留学生和学问僧占了相当比例,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广泛收集各类图籍,拜师交友,学习知识。——选自《遣唐使与学问僧》(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课本谈谈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政治影响。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2)“鉴真盲目航东海”在什么时期?指出鉴真在日本所传的“道艺”和他在奈良城所留的“痕迹”。对中日之间的交流有何影响。3:玄奘西行材料一“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钱文忠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谁?说出他“享誉佛国”的表现。可让学生阅读,想象唐人一天生活的情况,让学生从中体会盛唐时期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导学四、总结点拨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检学五、当堂反馈1、有人评价一位历史人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人民尊称为“天可汗”。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谁()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强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3、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一位扬州唐代高僧的坐像将再次回乡省亲,他就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A.鉴真B.玄癸C.空海D.圆仁4、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5、唐朝时我国称印度为()A、安息B、天竺C、大食D、大秦6、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A、武则天B、文成公主C、鉴真D、玄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但不用简单的读书或背书的形式,通过一张表格,内容更加清晰。学习比较拓展思维课后作业背诵知识要点,并预习第5课伴你学第4课板书设计一、“合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三、玄奘西行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