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8张PPT。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二、蒙古灭西夏与金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族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3.成吉思汗统治措施1.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游牧生活1.蒙古族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各部落为争夺资源纷战不休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铁木真经历了部落纷争的磨难,认识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铁木真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3.成吉思汗统治措施(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2)组建了一支有一万人的护卫部队(3)建立司法机构(4)创制蒙古文字二、蒙古灭西夏与金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于1227年灭亡西夏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于1234年灭亡金金灭亡后,南宋与蒙古形成南北对峙,前后对峙持续了40多年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元朝的建立2.元统一全国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弑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忽必烈1.元朝的建立国号:时间:建立者:都城:元1271年忽必烈大都(今北京)2.元朝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文天祥2.元朝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意义: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天祥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兵败被俘,写下《过零丁洋》,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文天祥严词拒绝,从容就义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课后习题1.(2016?四川内江)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2.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AB课后习题3.“蓝蓝的天空,清淌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B课件18张PPT。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二、行省制度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元朝的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二、行省制度1.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2.行省制度1.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1.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制度,下设六部(2)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3)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皇帝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以外,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2.行省制度2.行省制度目的:影响: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澎湖巡检司2.宣政院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1.澎湖巡检司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2.宣政院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西藏从此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维护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将全国居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为第一等级,享有各种特权。色目人是指党项人、畏兀儿人以及以西诸族出身的人们。汉人是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各族人民,以及四川、云南两省的人,除汉族外,还有女真人、契丹人。南人大体是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人。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课后习题1.(2016?山东临沂)图中的历史人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元朝 ②创立行省制 ③灭亡南宋 ④废除丞相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A2.(2016?内蒙古包头)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A课后习题D3.(2016?天津市)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课件29张PPT。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宋词三、元曲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开封大相国寺2.瓦子3.宋元时期的杂剧4.传统节日一、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社会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1.开封大相国寺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2.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2.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包括说书、唱曲、杂剧、杂技、蹴鞠等等勾栏内说书2.瓦子傀儡戏蹴鞠2.瓦子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等等,十分热闹除了城市中的瓦子之外,民众在街头巷尾或是集市庙会上也能欣赏到艺人的精彩演出3.宋元时期的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大城市和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3.宋元时期的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元代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喜爱4.传统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便已经有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春节放鞭炮元宵节挂彩灯端午节赛龙舟二、宋词1.苏轼2.李清照3.辛弃疾二、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二、宋词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1.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苏轼2.李清照李清照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忧患情怀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2.李清照——《如梦令》3.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辛弃疾——《破阵子》三、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舞蹈、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窦娥冤》《窦娥冤》《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被誉为元曲四大家课后习题1.(2016?湖北咸宁)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2.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不包括( )A.说唱 B.杂技 C.歌舞 D.蹴鞠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BDB课后习题4.元曲艺术在元代发展繁荣,其经典剧本《窦娥冤》的作者是(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郑光祖C课件31张PPT。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三、发达的中外交通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影响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我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咸通九年《金刚经》(雕版印刷作品)缺点: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加工工序活字版活字印刷在印完之后,把泥字拆开,就可以再次排版,可以重复使用,印制多本书籍雕版印刷活字印刷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毕昇发明的是泥活字,后来,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影响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2.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司南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后来人们把磁性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了罗盘罗盘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传播和影响: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火药的应用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2.火药的应用元朝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比之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2.火药的应用传播和影响: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陆路交通2.海路交通3.中外交流三、发达的中外交通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1.陆路交通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东西方往来方便2.海路交通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航海家不仅使用指南针,还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巅峰2.海路交通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3.中外交流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3.中外交流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视马可波罗马可·波罗,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他在元朝生活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被关监狱,狱中口述被一个作家鲁斯蒂谦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可波罗课后习题1.(2016?四川成都)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雕版印刷术 ④转轮排字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2016?江苏淮安)“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BD课后习题4.(2016?山东滨州)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的发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2016?湖南怀化)6.《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BC课后习题5.(2016?甘肃天水)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6.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盛时期(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DA课后习题7.(2016?内蒙古巴彦淖尔)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A.确立了中国文明故国地位 B.推动力文艺复兴运动兴起C.推动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D课件24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重文轻武的政策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1.北宋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事件: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东京)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吸取唐末武将专权的教训,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取代过去藩镇的爪牙,并对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重文轻武的政策2.重文轻武的影响1.重文轻武的政策内容:(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重文轻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2.重文轻武的影响影响: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课后习题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D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D课后习题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C课件24张PPT。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2.党项族1.契丹族契丹族:国号:建立者:时间:定都:契丹武士游牧在北方的民族,9世纪后期已有农耕等生产活动辽(有时称契丹)耶律阿保机(辽太祖)10世纪初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治国措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契丹文字2.党项族党项族:国号:建立者:时间:定都:元昊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大夏,史称西夏元昊11世纪前期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治国措施: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西夏文字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宋冲突2.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1.辽宋冲突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宋冲突加剧燕云十六州示意图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和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1.辽宋冲突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2.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澶渊之战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澶渊之盟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具体内容即为岁币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宋夏冲突2.宋夏议和1.宋夏冲突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也遭受很大损失2.宋夏议和后来,西夏与北宋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议和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易发展,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课后习题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BA课后习题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C课件20张PPT。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二、金灭辽及北宋三、南宋的偏安一、女真族的崛起2.阿骨打统一女真1.女真族3.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1.女真族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2.阿骨打统一女真女真族部落众多,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完颜阿骨打像3.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建立者:时间: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并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大金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115年二、金灭辽及北宋1.金灭辽2.金灭北宋1.金灭辽金与北宋订立盟约,夹攻辽朝,1125年,辽被金灭亡辽被金所灭的原因:(1)辽后期统治腐朽,国力衰落(2)辽对女真人的民族压迫,激起女真人反抗的斗志(3)金人军队战斗力强2.金灭北宋金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妄想妥协求和宋徽宗宋钦宗2.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金军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数千人北返,并掠走库藏金银和大量文物珍宝,因宋钦宗年号为“靖康”,史称“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2.岳飞抗金3.宋金和议1.南宋的建立宋高宗赵构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2.岳飞抗金岳飞南宋初年,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2.岳飞抗金但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军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秦桧精忠报国的岳飞秦桧夫妇跪像岳飞造反“莫须有”3.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满足偏安江南一隅课后习题1.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赵匡胤2.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 A.西夏和北宋 B.辽和北宋 C.金和北宋 D.辽和南宋AD课后习题3.(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4.(2016?湖南株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DB课后习题5.(2016?内蒙古赤峰)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C课件25张PPT。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兴盛三、商业贸易的繁荣一、农业的发展1.粮食作物的发展2.经济作物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粮食作物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1.粮食作物的发展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的发展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2.制瓷业3.造船业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古墓出土的宋代丝绸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出现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2.制瓷业瓷都景德镇瓷器哥窑瓷器北宋时江西景德镇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哥窑、汝窑、定窑等技术精湛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3.造船业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宋代海船模型二、手工业的兴盛中心瓷都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出现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北宋时景德镇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哥窑、汝窑、定窑等技术精湛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都市贸易繁荣2.海外贸易繁荣3.纸币的出现1.都市贸易繁荣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大量商业都市,其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城市中街道以及窄巷之内都可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唐长安与北宋东京清明上河图2.海外贸易繁荣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是当时世界重要的海外贸易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2.海外贸易繁荣3.纸币的出现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交子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纸币的出现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南宋时的会子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南宋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小结课后习题1.占据宋代粮食作物产量首位的是( )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水稻2.被誉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泉州 C.广州 D.成都3.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中书省 C.节度使 D.通判DAA课后习题4.(2016?湖南湘西)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银票 B.法币 C.交子 D.会子5.(2016?湖南郴州)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ppt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ppt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pt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pt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