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0张PPT。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温故我国南北方之间的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我国东西部之间的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我国东西部之间的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共同发展知新交流与互补交流与互补的目的(作用):交流与互补的主要内容:资金 技术 人才 信息资源能源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南水北调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这是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通过引水渠道,可以将长江水引到干旱缺水的华北地区等。在规划的50年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总投资将达4860亿元人民币。 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另一路向东,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长江流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为加速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1988 年 6月,国务院决定实施"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解决我国电力资源分布和负荷中心不均衡矛盾的最佳途径,对实现全国联网,促进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是通过开发西南、西北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建设大容量、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并向东部沿海地区送电的工程。包括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北通道是“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水电向华北和山东送电;中通道是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向华中和华东送电;南通道是西南水电、坑口电站和三峡水电向广东送电。 “西气东输” 工程从新疆塔里木轮台县南起,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9省区到达上海,全长4000余公里, 全线实现供气后,每年将供气120亿立方米.工程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新疆因此每年获得十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同进也方便了东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新疆上海黄长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铁路全长1963千米,估计投资219亿元。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进藏难”的 问题。中部地区有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六省,面积1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10.7%,人口3.61亿,约占全国28.1%,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23%。六省粮食产量14468万吨,占全国比重30.6%。中部地区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区位重要。作为连接东西部的桥梁和纽带,中部地区崛起是东西互动、南北合作,使我国经济布局均衡和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点。中部概况差异需要区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课堂小结东西南北(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我们国家为什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优势互补,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东、西部优势互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拓展提升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的战略。 作为一个浙江人,你觉得我们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你觉得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与外地的交流与互补?我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