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声音》姓名: 班别:一、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 )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2、声音可以用( )、( )、( )、( )等进行描述、归类。3、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音叉,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较( ),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较( )。4、敲打同种音叉,轻轻敲打时发出声音较( ),重重敲打时发出声音较( )。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 )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2、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中,水会产生( ),说明了( )。3、用手迅速抓住正在振动发生的音叉,它的振动停止,声音( )(会/不会)停止。 三、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2、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 )来决定;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 )来决定。3、物体振动越( ),声音越高;振动越( ),声音越低。4、我们发现: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5、比较装水的杯子声音高低:以相同的力敲击杯口,杯中水越多,声音越( );杯中水越少,声音越( )。6、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 ),橡皮筋拉得松,声音( )。 四、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的尺子时,听到声音( ),钢尺振动速度();拨动伸出桌面8厘米的尺子时,听到声音( ),钢尺振动速度()。2、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过程中,我发现:伸出桌面的尺子越长,听到声音越();伸出桌面的尺子越短,听到声音越()。 五、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2、声音可以通过固体、( )、( )进行传播,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速度( ),其中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3、声音不可以在( )中传播。4、铝箔、棉线、木尺、尼龙绳这四种材料里面传播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 )、( )、( )、( )。5、空气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 ),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 ),可以感受声波的振动。2、人耳是由( )、( )、( )组成的。中耳包括( )和( )等。3、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4、能将振动转化为大脑接受的信号是耳朵中的( )。5、连线题 耳廓 把声波转化为振动 耳道 收集声波 鼓膜 传递声波 听小骨 把振动转化为大脑接收的信号 耳蜗 把信号传递给大脑 听觉神经 传递振动 七、保护我们的听力1、当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要佩戴( )。2、减弱声音可以从( )、( )、( )三个途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