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2课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知道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的优点,认识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了解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向外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其中进行启发和疏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在生与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了解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为再创中华科技的辉煌而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教学重难点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感性认识活字印刷的优点;正确认识火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课前预习题: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D、苏湖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2优良品种占城稻原产于()A、越南B、日本C、朝鲜D、印度3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在()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教学过程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31课,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技术(下)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环境:相对安定2、劳力:大量增加3、技术:不断进步4、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南朝后期,南宋完成)二、经济繁荣的表现(一)、农业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二)、手工业兴旺1、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2、铁、铜等金属冶炼的质量和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3、宋代制瓷业的发展:被称为“瓷之国”三、南方经济的繁荣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2、商业都市—汴京3、繁荣的海外贸易:(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条件。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2)情况: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蕃坊”“蕃市”“蕃学”,设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南岸。(3)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4,纸币的出现——交子、会子、关子(1)纸币出现的原因:宋朝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但原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纸币的出现时商业发展的需要。(2)交子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3)纸币出现的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5,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四、活字印刷1.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隋唐时雕版印刷的知识,思考雕版印刷的优缺点,并通过算一算:唐朝一个技术娴熟的雕刻工每天最多能刻40——50字,我们的历史书共250000字,如果用雕版印刷的方法印制我们的历史书,大概需要多少时间?通过该缓解的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雕版印刷的缺点,从而指出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必要性。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重点知识:活字印刷发明的时间、发明者,并引导学生观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视频,使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活字印刷的步骤,视频播放结束后由学生总结说出,教师补充。3、活字印刷的传播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得出活字印刷的优点,并指导学生结合历史地图册,说出活字印刷的传播方向及地点。五、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学生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示方向工具——司南的国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思考:中国这项技术在何时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战国司南相比有何进步?通过两则材料:材料一:《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诸藩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指南针一经发明便很快应用在航海领域,教师为学生介绍几种北宋时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指甲法、碗唇法、水浮法、缕悬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指出:南宋时指南针有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通过指南针放在世界地图上的一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指南针的应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2.火药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火药发明的相关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思考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的时间及火药武器的类型。教师为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火药武器:燃烧型、爆炸型、射击型。通过教师讲述,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发达。3.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通过三则材料,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的贡献。材料一: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材料二: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的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三: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随堂练习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我国古代经济呈现出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据此回答问题: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南方人口增加③北方民族大融合④政府注意重视农业生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⑵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出现在哪一时期()A、五代十国B、隋唐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宋朝⑶两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中原地区D、珠江流域⑷经济重心最后完成是在什么时候()A、魏晋时期B、唐中期C、五代D、宋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