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眼与视觉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学情分析与生活实际结合度高,学生会有一定的兴趣。重点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3、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 4、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眼与视觉视觉的形成〖任务一〗猫眼在白天的强光下和晚上黑暗中的变化。简述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弱的关系。〖任务二〗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后怎样成像的呢?请同学们结合照相机原理分析视觉形成的原因视觉的限制〖任务三〗 虽然眼睛能接受许多信息,但我们的眼睛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缺陷而影响着视觉的正常形成。即使是正常眼也会有一些限制:实验1:P40小资料、练习1、2你的近点是 厘米,远点是 厘米,明视距离是 厘米。实验2:验证盲点的存在视力的缺陷及矫正〖任务四〗探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及矫正A、实验原理:先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前面,找到清晰的像的位置(矫正以后的成像的位置),然后去掉近视眼镜,再找到清晰的像的位置(矫正前成像的位置),比较这两个像的位置来知道近视眼的眼球在成像的时候的缺陷。B、在探究中,凸透镜代表眼的 ,光屏看作 C、结论: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视力的缺陷及矫正因为经过晶状体的调节后,远处物体的像仍成在视网膜的 方。D、眼的缺陷: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距离过长。E、矫正方法:利用 对光的发散作用,使所成的像相对晶状体 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2)远视眼的眼球缺陷及矫正1)现象: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2)眼的缺陷:晶状体凸度过小,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过长,或者眼球前后距离过短。3)矫正方法:利用 对光的会聚作用,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 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