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专题三复习资料: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选择(考点31-33)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年中考专题三复习资料: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选择(考点31-33)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7张PPT。专题三: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考点31:描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a
考点3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简述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a
考点33: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a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选择考点31 描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a (历史与社会九下P36-44、P62)
考点32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a
(历史与社会九下P45-50)
考点33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a (历史与社会九下P57-59)专题七: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1.概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过程中取得成就的相关史实,改革开放前中国经历的挫折与失误的主要表现。
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结合史实概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3.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外交原则,用史实佐证新中国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2016杭州卷·11】195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假如我们生活在这一年,可以看到( )A.首都人民热烈庆祝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B.报纸上刊登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消息
C.一场大规模的全民炼钢运动蓬勃开展 D.全社会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016绍兴卷·11】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发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2016湖州卷·24】(10分)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中表示,小岗村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请将年代尺中的A处补充完整。(2分)
(2)对照“改革开放的历程”,运用具体
史实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6分)
(3)综观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在各个
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一个方面加以
阐述。(2分)BC考点31 描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a 【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之时间轴】19491978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195019511952195319571958196119661976①土地改革②抗美援朝③西藏和平解放1956⑤三大改造④一五计划⑥“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召开全面调整国民经济⑦文化大革命属于“巩固新中国政权”的主题:
属于“向工业化迈进”的主题:
属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题:
属于“成长中失误与挫折”的主题:①②③⑤④⑥⑦考点31 描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a 巩固新生政权经济:土地改革政治:西藏和平解放军事:抗美援朝战争目的:保家卫国时间:性质:结果:1950.10-1953.7,彭德怀中朝人民正义的反侵略战争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抗战的胜利。时间:意义:1951年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时间:意义: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考点31 描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a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成就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时间:方针:1953-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等。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内容:完成时间:1956年底①农业: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自愿原则)
②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时间:意义:1956年9月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考点31 描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a 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与挫折失误与
挫折文化大革命时间:总体表现:1958年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主要原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且急于求成。大跃进:工业方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大炼钢铁,赶超英美;
农业方面“以粮为纲”,流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观点。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和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危害: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它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破坏了国民经济秩序,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时间:表现:1966-1976年“文革”期间形成的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致使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遭受迫害,各级政府瘫痪;国民经济状况迅速恶化,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动乱之中。具体史实:“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内乱结束。考点32 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1978年12月,北京①思想上: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上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上: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考点32 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a 改 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典型地区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典型地区是广东的深圳、上海的浦东等。农村城市内容:实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位: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作用:①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②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内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意义:这次全会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考点32 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a 对外开放做法: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向内地发展作用:以多种形式吸收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根据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的精神,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由此迈上新征程。21世纪初,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考点33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a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毛泽东:1949年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原则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背景: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并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邓小平: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考点33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a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联合国。(2)中美建交: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声明“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注意】中美关系变化:20世纪50年代“敌对、紧张”→20世纪70年代初期“接触、改善”→20世纪70年代末“建交”。
●中苏关系变化:20世纪40年代“建交、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恶化、破裂”→20世纪80年代“正常化、重新建交”。(3)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北京申奥成功;2016中国杭州举办G20峰会。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
【2014金华·2】农业稳,天下安。下列做法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②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4宁波·12】口号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打倒孔家店”
③“自强”“求富”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2014绍兴·9】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2014温州·18】1966年6月,毛泽东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诗中“一阵风雷”喻指( )
A.抗美援朝战争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DACC【2014嘉兴·19】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DA.1950-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8-1966年 D.1966-1976年
【2015衢州·9】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大跃进时期
③“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战争时期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文化大革命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台州·20】下图反映1949-1963年我国粮食产量
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14台州·16】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右侧照片“上海
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BB【2014丽水·11】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4杭州·6】某校九(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人了历史新时期。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4台州·20】右图反映了中美贸易额从渐增到剧增的因素有
①大跃进运动 ②文化大革命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DD【2014义乌·14】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参加并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下列属于他生活时期发生的事件有( )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新中国成立 ③文化大革命爆发 ④改革开放政策实施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4湖州·10】以下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与苏联等26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2014宁波·15】2014年2月,乌克兰局势急剧变化。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的途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支持国际社会为缓和局势所作的建设性努力。这表明我国( )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③已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力量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4绍兴·10】分析右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ABD【2015宁波·10】右图为“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图”。据此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关系恢复正常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15绍兴·12】1955年的亚非万隆会议既展示了周恩来光芒四射的个人魅力,更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 C.“一边倒” D.“一国两制”BB【2014丽水·19】毛泽东和习近平的讲话共同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