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二课《富庶的四川盆地》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第二课《富庶的四川盆地》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第二课《富庶的四川盆地》
一、【课标解读】:
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课标解读:“不同地区”:在第五单元基础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尺度辩证思想,整体论思想)
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既要展示各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之间的联系。(人地关系论思想)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色差异显著。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在第六单元中选择了北方地区的山地、高原、南方地区的平原,盆地。来展现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人地和谐的观念。。
2.教材结构体系:
“富庶的四川盆地”重点介绍了四川盆地的盆地文化,这里发达的农业、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安逸的生活等,均与其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利用相关地图,描述四川盆地在中国的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有关图文资料,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描述四川盆地的人文特色;
3.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现象,探究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3.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从各种生活场景中体会我国不同区域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和盆地文化
难点:理解四川盆地自然条件和盆地文化(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
学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图导图练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归纳法、情境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师:这里分布着被喻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这里有国宝之称的大熊猫、有美丽惊人的九寨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是指哪些吗?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学生自学8分钟,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对照P11图5-13和P48图6-31、图6-32描述四川盆地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2、据图6-32、6-33、,说一说盆地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并找出盆地内的主要河流,如长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等
3、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历来被称作“天府之国”,在新天府的评选中荣登首位,你认为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首”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些方面的?
4、看P49第二段文字和阅读卡,说一说都江堰的地理位置、构成及其修建的原因和作用
5、四川盆地的“富庶”既指物产的丰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指文化的兴盛,即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巴蜀文化。请分别说说四川盆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工农业等方面)和巴蜀文化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注意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
二、生生互动,你问我答:
学生自学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并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对自己有难度的题目,讨论完毕,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下,并对其它小组提出,由其它小组解答问题。其它小组也解决不了的,由老题引导解决。
本环节重点突出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性知识和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材料和图表为依据得出答案,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还要将学生的提出的重点问题变成大纲板书在黑板上,使知识系统化
三、生考生或师考生,挑战你我:
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解决后,各小组和老师可以将大家都没有提出的问题抛出,考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掌握教材。
本环节重在对新课文的查漏补缺,使知识更全面、便系统化。
6.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不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区域的发展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与它的自然环境有关,还与区位、政府的政策以及它的人文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一个开放的珠三角。
7.作业布置:作业本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
七、【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八、教师反思:(共18张PPT)
富庶的四川盆地
横断山脉
请对照P11图5-13和P48图6-31、图6-32描述四川盆地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部
地处长江上游
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
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脉,南临云贵高原,西部有横断山脉,东临巫山
经纬度位置:30°N-34°N,105°E-110°E
图6-31
图6-32
105°E
110°E
30°N
34°N
四川与我国哪些省相邻?
青海、甘肃、陕西、湖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秦岭
横断山脉
云贵高原
巫山
东接湘鄂西山地(巫山),南连云贵高原。西依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北靠秦岭、大巴山。
位于第二阶梯,我国纬度最低的盆地。
识四川盆地
——位置
边缘:以   为主;
内部:以   、    
    为主。
结合两图,说说四川盆地的地形特点。
识四川盆地
——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识四川盆地
——气候
和同纬度亚热带季风区的上海进行对比,四川盆地的气温和夏季降水有何不同?
冬暖 
\春早
\夏热
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嘉陵江




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识四川盆地
——河流
——都江堰
谚语:“天府美自古堰来”,你是如何理解的?
1、盆地内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比较富足。这些均得益于都江堰。
2、历史上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富庶之地。
3、时至今日,都江堰仍然在为成都平原——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挥着作用。
——文化价值
——水利价值
识四川盆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这项水利工程是(
),成都平原有

)之称就得益于它。它位于(
)的中游,是秦国的(
)父子主持修建的
对(
)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
)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项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
)和(
)工程。
都江堰
天府之国
岷江
李冰
成都平原
商品粮
防洪
灌溉
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高,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识四川盆地
——农业
四川盆地的农业生产:
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饲养业发达,畜群种类多
平原内部多丘陵、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农作物:水稻、
油菜
(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饲养业:肉猪
家禽
自然条件
生产方式
成都平原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识四川盆地
水利工程
——“天府之国”
优越的  
为什么四川盆地的农业发达?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热量
降水
四川盆地的农业十分发达
盆地底部丘陵、低山和平原
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亚热带季
风气候
河川众多,水量丰富
肥沃






再识四川盆地
芒硝——产量丰富
一种硫酸盐矿物,可用于消化不良、浮肿、水肿、便秘等病症的治疗。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川自贡盐区钻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shēn)海井。
大剑山中断处,两峰对峙,自成狭窄的隘口,七十二峰列阵守险。远眺,石角北向,宛若天然城郭。
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名山。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珙桐
又称“鸽子树”,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银杉
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
银杏
桫椤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白唇鹿
金丝猴
国宝大熊猫
川剧——变脸
你还了解了有关四川盆地的哪些信息?
自然风光与旅游业
九寨沟
黄龙
都江堰-青城山
峨眉山
卧龙—世界级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
四川盆地的自然资源
丰沛的降水,众多的河流
水资源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天然气、芒硝
井盐
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
野生动植物资源
四川盆地——巴蜀文化
巴蜀盆地
宫爆鸡丁
辛辣可口的川菜
四川盆地
富庶的
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河流
土壤
动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
都江堰水利工程
农业发达
工业发达
旅游业发达
巴蜀文化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