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序号1课时1课型新授课题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材分析本课上承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贯穿三部分内容的主线是金的发展壮大,以及金与两宋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金的发展及其与辽、宋的关系。另外,整篇课文,始终贯穿着民放交融这条暗线,这一时期频繁的故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也造成了人口的迁徙,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形成民族交融的新高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有一定程度上为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创造了安定环境,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处于认知的初始阶段,理性思维能力有待开发和培养。在前面七年级上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的掌握了历史的学习方法,知道梳理历史线索,弄清历史大事以及评价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于我们的今天所学的《金与南宋的对峙》,其中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在难度,需要依托史料、图片和视频等感性的资料,让学生有感性直观在认识。感受岳飞抗金以及北方人民反抗金的压迫是正义的斗争,岳飞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认识到女真族对开发祖国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重点、难点重点:金的崛起以及宋金的对峙难点:如何客观看待岳飞抗金。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小黑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学生活动及问题处理二次备课1.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中的“靖康耻”是指()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西夏和金订立盟约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和议。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请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2)材料二中的“和议”给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割据局面?(3)上面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两个盟约的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个盟约?自由回答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讲授打下良好基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预习回答问题。活动一:自主学习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并在课本上重点圈出。学生自学课本,找到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以及措施。表格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知识点。活动二:学生同桌讨论交流,锻炼其看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三:学生结合课本与视频一起梳理线索,理清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生自由发言学生回答,点明战争带给百姓的痛苦。小组合作讨论,组长组织发言。结合课前预习,回答课前准备。1——2名学生即可小组合作,组长负责记录组织语言。学生自由回答,抒发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岳飞是抗金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学生齐读课本,并画出宋金和议的内容。板书设计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