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中考第一轮社会考点31-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年浙江中考第一轮社会考点31-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2张PPT。 考点31:描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
曲折历程﹝a﹞参考:九下历史与社会 P36—P44
问题精析P103—P106第八讲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1、注意把握时间特征: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2、内容上: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历的失误与挫折。3、考试要求:了解。194919561978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时间界定3.你能说说我国在上述时间段内还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事件吗?2.说说1949、1956、1978年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大事?抗美援朝19511950年??朝鲜战争态势1.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为了保家卫国,
为新中国赢得和平建设的环境。2.战争进程:进攻阶段:1950年10月-1951年6月,
五战五捷,将美国侵略军
赶回“三八线”附近相持阶段:边打边谈,1952年10月
上甘岭战役1953年7月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3.启示:体现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美五星上将)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1951和平解放西藏1950年解放昌都
1951年4月西藏派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抵达北京。
1951年5月23日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地方政府的协议》;同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全部解放。
正式有效管辖西藏——元朝设立宣政院清朝确立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并且后来设立驻藏大臣。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3世纪中叶(元朝)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问题精析》
P63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1951土地改革完成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简称「土改」)土地改革——消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1951土地改革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区别:新中国建立:1949年
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意义:标志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1951土地改革完成“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成就:意义: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大会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历史意义:
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为探索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
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1951土地改革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建国后我们的失误和曲折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精析P106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1951土地改革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会的召开中国从此进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抗美援朝战争和肃清反革命
西藏和平解放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成长进入社会主义巩固新生政权失误与挫折(1949-1978)时间范围经历事件工业化起步曲折知 识 回 顾军事政治经济土地改革与对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区别【提示】 土地改革使中国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但从性质来说,它还是属于土地私有制。
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把土地从农民私有改为集体所有,这就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时间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2年1953—1956年1958年1978年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事件把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提高、扩大公有化程度和规模土地公有 长期承包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大发展【2014嘉兴】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
【2014金华】农业稳,天下安。下列做法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②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C【2014宁波】口号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打倒孔家店”
③“自强”“求富”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2014绍兴】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2014台州】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
右侧照片“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
合营”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
A.1950-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8-1966年 D.1966-1976年DCB【2014温州】1966年6月,毛泽东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诗中“一阵风雷”喻指( )
A.抗美援朝战争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015衢州】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大跃进时期
③“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战争时期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文化大革命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衢州】下列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合理的是( )
A.“五四”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C.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中国加入WTO——标志我国开始实行开放政策DBC 【2015台州】下图反映1949-1963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A 【2016杭州】195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假如我们生活在这一年,可以看到(  )
A.首都人民热烈庆祝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B.报纸上刊登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消息
C.一场大规模的全民炼钢运动蓬勃开展
D.全社会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016金华】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下列属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  )
①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②推行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6绍兴】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发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BBC 【2014宁波】(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之痛]l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次年,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之兴]1954年,这个甲午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
[甲午之盛]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相比1894年和l954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1954年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之前的60年里,中国人民取得了哪几次战争的伟大胜利?(3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2分,1点1分) 【2015嘉兴】(10分)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儿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长江下游的浙江省,1958 年领到中央分配的40 万吨钢、铁生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浙江把炼钢这一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全民运动,成百上千个小高炉遍地开花。但到年底,全省仅完成钢、铁23.4 万多吨,其中还有许多是矿渣。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资料
(3)材料三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并说说这场运动对发展工业的启示。(3 分)“大跃进”运动。 启示:充分认识国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
   要依靠科技。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个体农业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对农业发展的要求。 于是,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这就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农民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农民把土地交给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合作社里,大家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这样,个体农业经济发展为集体农业经济,个体所有制经济发展为集体所有制经济。
土地改革
地主 农民
个体 个体
私有制 私有制
(主人变,性质不变)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 农民
个体 集体
私有制 公有制
(主人不变,性质变)
土地改革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异同: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全国个体手工业者也踊跃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样,个体手工业所有制经济也逐步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经济。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一种形式。逐步将资本家拥有的私有制经济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