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3张PPT。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自古以来航海事业就很发达。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独木舟,到商代有了木板船。战国时吴国、越国已有海军。
汉代开辟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远达大食(阿拉伯帝国),当时的大船长达四五十米,可装载约千吨的货物。公元5世纪初,中国就有商船活跃在波斯湾和幼发拉底河。唐朝初步开辟了到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
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航程之远,船队之众,在世界航运史上是空前的。重温航海史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1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简介哥伦布简介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对比:航海的规模(一)郑和下西洋当时的“西洋”主要指文莱以西的南洋和印度洋一带。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区:
最远到达:福州、占城、满剌加、榜葛剌、锡兰、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二)哥伦布航海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区:
最远到达: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美洲郑和下西洋的规模(1)船只构成:宝船、马船、粮船、座船和战船共百余艘。(2)出航人员:最多时27800余人,包括使节、随员、航海技术人员、军事人员、翻译和医生等。(3)船上物品:航海图、罗盘针、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货物。(4)回航物品:香料、染料、药物及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 (1)船只构成: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艘(2)出航人员:最多一次1000余人(3)船上物品:牲畜、农具、种子、粮食、玻璃珠、小镜子、花帽子、铜铃、针线、小刀、眼镜等百货。(4)航船大小:海船长24.5米,宽6米旗舰“圣玛丽亚”号载重120吨。 哥伦布航海的规模粮船马船大 宝 船战船水船坐船重温历史 明成祖时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对比:航海的规模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路线长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设备都要远远超过西方从两者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观点1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当时选郑和做使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途经的许多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出身回族家庭,船队由郑和率领,可以减少隔阂,表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符合加强海外联系的需要。
观点2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
观点3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观点4 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还有哪些观点?说说你认同哪种观点,并提供你的证据。分析:航海的动机 《明史·郑和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炫耀明朝军事的强大以及国家的富强。我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证据主要是郑和船队中携带大量的中国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等,这些都作为礼品赠送给所到之处。 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还有哪些观点?说说你认同哪种观点,并提供你的证据。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动机有什么不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平地与海外各国交往;发展贸易;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等。
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有:寻找黄金;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满足欧洲与东方贸易的需求。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动机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主要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经济动机很弱。朝廷“厚往薄来”对待海外各国,航海不仅没给朝廷带来丰厚的利润,甚至导致国库亏空。哥伦布航海主要是经济利益驱使,无论是哥伦布还是他的支持者西班牙王室都希望从探险活动中获利。①宣扬国威;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③和平地与海外各国交往;
④发展贸易;
⑤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⑥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①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 ②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 ③传播基督教和掠夺土地郑和哥伦布阅读书本P54四个观点,说说你觉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别出于什么目的?读读议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寻找黄金、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掠夺土地……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政治目的为主经济目的为主“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明史郑和传》 “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 郑和在不到20年时间内(前6次)跨越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的远播到海外。
—— 《剑桥中国明代史》 探索历史东西方航海的对比皇帝特遣船队私人航海探险队国库支付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王室赞助宣扬国威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外交使团殖民者、通商者、海盗东方航空母舰西方小渔船新大陆为什么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新大陆为什么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1.郑和航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动因;
2.中国人崇尚和平,没有向海外掠夺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新领土的野心;
3.从国内经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明朝推行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
4.从参与者情况来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础狭窄。(1)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消极影响: 由于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工匠逃亡,远洋航海的壮举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1.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 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明帝国威震海内外;但也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经济负担。探讨:航海的影响 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郑和的遗迹,这说明什么问题? 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友谊使者,他在航海中带去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等货物,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造福亚非,所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缅怀。 郑和下西洋(想象图)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其中所带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丝绸、瓷器。 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劳民伤财,应该禁止;另一种认为可以发扬国威,增加与海外联系,不应该禁止。你同意哪一种观点?郑和下西洋禁与不禁1.促进了明朝和海外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明朝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 (积极影响)
2.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成绝响.(消极影响)(2)在印第安人中,哥伦布受到谴责。2.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1)在美国,哥伦布受到尊重和纪念。资料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想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黑暗的日子。”观点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共产党宣言》)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但也给拉美人民打来了灾难。 联系新航路开辟后的相关史实,说一说为什么对哥伦布会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 两种观点都没有以全面的观点、从整体上去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另一方面则促成美国等 “移民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上述两种观点都以偏概全,难免片面。
形成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是因为他们看事件的出发点和所持的立场不一样。 哥伦布航海后,以下动,植物品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推广养殖与种植。查阅资料,指出它们当中哪些原产于美洲。猪、狗、牛、马、驴、羊、小麦、水稻、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南瓜、番茄、辣椒、可可、香蕉、菠萝、芒果、甘蔗、咖啡、葡萄、橄榄资料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出现了西方殖民航海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是: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有文化。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黄晴《郑和属于世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7月11日。) 结合上述材料和观点,尝试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与影响,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平交往殖民掠夺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成绝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导致了对美洲财富、土地的掠夺,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航海影响对比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都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融。和平交往殖民扩张1405年1492年加强了中国同亚非诸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但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负担。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导致了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长期的落后与贫穷。课堂小结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相同点: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大事不同点:1、动机不同: 郑和船队以政治目的为主,扩大明朝影响;而西欧以经济目的为主,到亚非拉掠夺金银财富。2、规模不同: 郑和船队船多、船大、人多,远远超过开辟新航路活动。3、性质不同: 郑和船队是各国友好的
使者,而西欧属殖民扩张活动。4、结果和影响不同: 郑和船队停航,对中国自身没有产生重大正面影响;西欧新航路开辟活动不断发展,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历史的启示要有危机意识。
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息的精神。
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积极作用。
……假如郑和确实没有最先发现美洲大陆,你觉得有哪些原因导致?郑和航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动因;
中国人崇尚和平,没有向海外掠夺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新领土的野心;
从国内经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
明朝推行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
从参与者情况来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础狭窄。议一议议一议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比较,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也给拉美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友好往来,但因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年(1557年),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当时的中国对外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国古代社会盛衰史实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 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在盲目自大情绪的作用下,中国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国沦为列强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