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水乡孕育的城镇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七年级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知道太湖流域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太湖流域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3.通过合作探究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角度分析理解水乡城镇的形成原因。4.热爱城镇建设,了解建设新型城镇和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途径。重点 了解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色以及水乡城镇的形成原因。难点 理解水乡如何“孕育”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和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途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水乡孕育的城镇”这篇课文。我们先来看标题,“水乡”指的是哪个地方?生:太湖流域。师:“孕育”是什么意思?生:比喻从既存事物中培养新生事物,意思是有了太湖流域才有分布在太湖流域周围的城镇。师:同学们预习了,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太湖流域城镇?生:比较有名的城镇有乌镇、同里、周庄、盛泽、南浔等。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先来欣赏这些太湖流域城镇,领略水乡特色,建立水乡特色的一个大概的印象。 欣赏完这水乡特色,同学们有哪些问题要问的吗? 从题目着手,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内容?生1:太湖流域在哪里?生1:太湖流域周围的城镇是如何形成的?生3:太湖流域城镇的人们是如何生产和生活的?生4:太湖流域的水质怎么样,我们怎么保护和治理水环境? ……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请看学习内容。 请同学们稍加准备,尝试着解决问题。 (教师板书:上方横着写“水乡孕育的城镇”,左方竖着写:1.位置范围: 2.水乡城镇特色:生产特色、生活特色 (上下分行写) 3.水乡城镇形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上下分行写) 4.建设水乡城镇: )讲授新课 二、正课。 (一)水乡城镇的位置范围:出示太湖流域的整体图片。师:太湖流域位于哪个平原上?生:长江中下游平原。师:具体一点,长江中下游的哪个方位?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缘。师:太湖流域的城镇包括哪些省市?生:江、浙、沪两省一市。师:周围有哪些江河或海。生:三面濒江临海,北抵长江,南滨杭州湾,东临东海。师:请同学总结一下太湖流域的位置范围。生: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缘。2.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3.三面濒江临海,北抵长江,南滨杭州湾,东临东海。(二)水乡城镇的特色师: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因为有水才有了古色古香的城镇,有哪些古镇呢?刚才我们说过了,重复一遍。生:乌镇、同里、周庄、盛泽、南浔等。师:请观察太湖流域示意图,这些古镇是怎么分布的?生:多沿河环湖分布,河湖众多,城镇也就密集。师:那这些古镇之间,依靠什么作通道呢?生:依靠的是河道作为通道。师: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这里的生产特色是什么呢?生:生产特色是有发达的渔业和农业,有“鱼米之乡”的称号。师:那么生活特色表现在哪里呢?生:水乡城镇的区域景观是“临河建屋”,形成“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的独特风景。吃的主要食物是米饭,还有鱼虾。比较著名的“太湖三白”,叫做太湖银鱼、白鱼、白虾。由于河湖众多,行走常要通过河道和桥。在习俗上,比较典型的是同里“过三桥”,周庄“摇快船”。 师:这样的文化,我们称为水乡文化。 形成板书: 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 生产特色:鱼米之乡。渔业、农业。 生活特色:水乡文化 住、食、行、习俗。水乡城镇的形成原因。师:有这样的特色,令人陶醉,令人神往,那么“水乡”是如何孕育“城镇”的呢?或者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哪两个方面?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师:我们先来分析自然环境。请观察图片,地形是什么?生: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师:什么类型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师:土壤是不是肥沃呢?生: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土壤肥沃。师:水资源和灌溉条件怎样呢?生:这里河湖众多,灌溉条件优越。师:有这样的条件,使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成为“鱼米之乡”,也孕育出了众多的城镇。 但是光有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就能孕育出众多的城镇?生:不会的,还离不开人文环境,历史因素。师:很好,我们来看看水乡城镇在历史上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请同学们翻看书本46页上面第一段以及阅读卡有关水乡城镇的历史介绍。生:学生轻声阅读。师:请简洁说出水乡城镇的历史形成过程。生:由于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充足的灌溉、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众多的河湖等,人们很早就在太湖流域周围生活,逐渐形成“鱼米之乡”。农副业、手工业发达,水路发达,形成货物交易的集散地,后来出现店铺、街道、手工作坊和居民等,最后形成集市,出现城镇。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者因素作用下,“水乡”孕育了“城镇”。 (形成板书: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水文。 人文环境:鱼米之乡→集散地→ 集市→城镇。 )建设水乡城镇。师: 太湖流域城镇形成了,你认为该怎样建设呢? 生1:要大力发展新农村、新集镇建设。 生2: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3:水乡城镇的特色要保护好,发展好,开发好。 生4:城镇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城镇建设好了,太湖才会焕发青春活力,呈现勃勃生机。请欣赏《太湖美》视频。师:伴随着农业人口的“城镇化”过程,太湖流域的一座座新的城镇正悄然兴起,焕发出新的活力。请看图片、华西村。生:学生观看图片。(赞叹太湖流域的城镇发展,特别对华西村的发展感到不可思议。)师:在这样的城镇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生:水污染。师:出现了水污染,你认为该怎么做?生1:倡导“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生2:向当地政府提出整治太湖的建议。生3:为整治太湖作积极的宣传工作。生4:身践力行。积极参与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和清洁污物活动;不乱扔生活垃圾,不乱排生活污水等。生5:同破坏太湖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总之,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练习巩固。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就这些,下面我们来总结回顾一下各个知识要点。…… 是不是真的掌握知识点了,我们当堂练一下。生:学生当堂练约6分钟。教师巡逻指导。师:教师组织学生讲解当堂练,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约4分钟。 布置作业,上课结束。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四个问题“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来解决课文内容, 知道了太湖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太湖流域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通过合作探究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角度分析理解了水乡城镇的形成原因,同时了解了建设水乡城镇和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途径,懂得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集镇建设。板书 水乡孕育的城镇 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南缘、三面濒江临海、地跨江、浙、沪水乡城镇特色 生产特色: 鱼米之乡,渔业、农业 生活特色:住、食、行、习俗 三、水乡城镇形成原因自然环境:地形、土壤、水文、气候人文环境:都江堰水利工程 四、水乡城镇建设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 五水共治保护环境了解学习内容定向,了解学习重点,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知识落实程度学生做当堂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水乡孕育的城镇人教版 七年级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下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水乡孕育的城镇导入新课江苏苏州(昆山)周庄──神州第一水乡浙江省嘉兴(嘉善县)西塘──梦里的水乡古镇 浙江嘉兴(桐乡市)乌镇──最具文化气息的水乡古镇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甪直──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南浔──曾经最富庶的江南古镇江苏苏州(吴江市)同里──东方威尼斯水乡孕育的城镇在哪里:怎么办:为什么:怎么样:太湖流域在哪里?水乡是如何孕育城镇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城镇、特色)?太湖流域城镇有哪些特色(生产、生活特色)?位置范围建设途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表现特点学习内容怎样建设水乡城镇?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缘。2、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3、三面濒江临海(北抵长江,南滨杭州湾,东临东海)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河道是通道。水城镇城镇密集 , 多沿河环湖分布乌镇、同里、周庄、盛泽、南浔等渔业农业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生产特色鱼米之乡西塘区域景观: 临河建屋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食:习俗:河道桥行:米饭、鱼虾同里:过三桥周庄:摇快船水乡文化鱼米之乡讨论: “水乡”如何孕育“城镇”?自然环境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土壤:土壤肥沃。水文:河湖众多,灌溉条件优越(水乡城镇如何形成?)讨论: “水乡”如何孕育“城镇”?(1)充足的灌溉(2)湿润的气候(3)肥沃的土壤(4)众多的河湖鱼米之乡水路发达货物交易的集散地出现城镇水乡出现店铺、街道、手工作坊和居民等,形成集市(物产丰饶)农副业、手工业发达人文环境(历史因素)你认为该怎样建设水乡城镇?4.城镇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1.要大力发展新农村、新集镇建设。2.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水乡城镇的特色要保护好,发展好,开发好。东苕溪岸无锡昆山夜景水乡孕育的城镇——新型城镇悄然兴起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96年被农业 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子。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水乡水质让人忧太湖一瞥流向太湖的废水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环境,你该怎么做?1.倡导“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2.向当地政府提出整治太湖的建议。3. 为整治太湖作积极的宣传工作。5.同破坏太湖环境的行为作斗争。4.身践力行。积极参与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和清洁污物活动;不乱扔生活垃圾,不乱排生活污水等。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水乡孕育的城镇在哪里:怎么办:为什么:怎么样:太湖流域在哪里?怎样建设水乡城镇?水乡如何孕育城镇?太湖流域城镇有哪些特色(生产、生活特色)?位置范围形成原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表现 特点自我检测建设途径长江三角洲南缘、三面濒江临海、地跨江、浙、沪鱼米之乡(渔业、农业)住、食、行、习俗地形、土壤、水文、气候鱼米之乡、货物交易集散地、集市、城镇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五水共治保护环境水乡古镇:同里、乌镇、周庄、南浔、盛泽当堂检测1.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水乡景观 的古镇是( )A.乌镇、周庄 B.西安、洛阳C.扬州、宋城 D.南京、上海2.“水乡”城镇的最主要特色是 ( )A.手工业发达 B.农业发达 C.水网密集 D.商贸兴盛3.下列关于太湖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湖密布,有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和太湖②太湖流域的同里有“过三桥”的习俗。③自古以来是中国农业高产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④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暖湿,灌溉方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CAA4.读下图,回答问题。 4.(1)长三角、长江、黄海、东海。(2)上海 南京 杭州(3)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4)水乡城镇多沿河或环湖分布,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临河而建,是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5)城镇化趋势。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展观。参考答案教学目标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四个问题“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来解决课文内容, 知道了太湖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太湖流域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通过合作探究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角度分析理解了水乡城镇的形成原因。同时了解了建设新型城镇和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途径,懂得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集镇建设。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水乡孕育的城镇 同步练习1.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水乡景观的古镇是( )A.乌镇、周庄 B.西安、洛阳 C.扬州、宋城 D.南京、上海2.“水乡”城镇的最主要特色是 ( )A.手工业发达 B.农业发达 C.水网密集 D.商贸兴盛3.下列关于太湖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湖密布,有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和太湖②太湖流域的同里有“过三桥”的习俗。③自古以来是中国农业高产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④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暖湿,灌溉方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读下图,回答问题。 版权所有(1)长江三角洲简称“ ”,由A 及B处的钱塘江冲积而成,东部濒临C 与 。1(2)该区域的核心城市是E ,两翼中心城市分别是F 和G 。(3)为了解决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问题,国家已建或正建的工程是________和 。(4)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水乡城镇的特色是什么?其民居大多临河而建,原因是什么?(5)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前一阶段太湖蓝藻集中爆发,从一定程度上说,太湖蓝藻暴发反映了水乡景观和人口发展的什么趋势?为了留住水乡美景,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落实怎样的发展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参考答案A 2.C 3.A(1)长三角、长江、黄海、东海。(2)上海 南京 杭州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水乡城镇多沿河或环湖分布,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临河而建,是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城镇化趋势。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展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 第二课第一课时教案: 水乡孕育的城镇学习目标: 1. 知道太湖流域的位置和范围。2.了解太湖流域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通过合作探究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角度分析理解水乡城镇的形成原因。热爱城镇建设,了解建设新型城镇和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途径。学习重点: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色以及水乡城镇的形成原因。学习难点:理解水乡如何“孕育”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和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途径。教学模式:“35+10”模式,35分钟教学,10分钟当堂练。教学指导方针:坚持“紧扣目标、突出重点、环节流畅、强化训练”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水乡孕育的城镇”这篇课文。我们先来看标题,“水乡”指的是哪个地方?生:太湖流域。师:“孕育”是什么意思?生:比喻从既存事物中培养新生事物,意思是有了太湖流域才有分布在太湖流域周围的城镇。师:同学们预习了,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太湖流域城镇?生:比较有名的城镇有乌镇、同里、周庄、盛泽、南浔等。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先来欣赏这些太湖流域城镇,领略水乡特色,建立水乡特色的一个大概的印象。欣赏完这水乡特色,同学们有哪些问题要问的吗? 从题目着手,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内容?生1:太湖流域在哪里?生1:太湖流域周围的城镇是如何形成的?生3:太湖流域城镇的人们是如何生产和生活的?生4:太湖流域的水质怎么样,我们怎么保护和治理水环境?……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请看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稍加准备,尝试着解决问题。(教师板书:上方横着写“水乡孕育的城镇”,左方竖着写:1.位置范围: 2.水乡城镇特色:生产特色、生活特色 (上下分行写) 3.水乡城镇形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上下分行写) 4.建设水乡城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二、正课。(一)水乡城镇的位置范围:出示太湖流域的整体图片。师:太湖流域位于哪个平原上?生:长江中下游平原。师:具体一点,长江中下游的哪个方位?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缘。师:太湖流域的城镇包括哪些省市?生:江、浙、沪两省一市。师:周围有哪些江河或海。生:三面濒江临海,北抵长江,南滨杭州湾,东临东海。师:请同学总结一下太湖流域的位置范围。生: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缘。2.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3.三面濒江临海,北抵长江,南滨杭州湾,东临东海。(二)水乡城镇的特色师: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因为有水才有了古色古香的城镇,有哪些古镇呢?刚才我们说过了,重复一遍。生:乌镇、同里、周庄、盛泽、南浔等。师:请观察太湖流域示意图,这些古镇是怎么分布的?生:多沿河环湖分布,河湖众多,城镇也就密集。师:那这些古镇之间,依靠什么作通道呢?生:依靠的是河道作为通道。师: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这里的生产特色是什么呢?生:生产特色是有发达的渔业和农业,有“鱼米之乡”的称号。师:那么生活特色表现在哪里呢?生:水乡城镇的区域景观是“临河建屋”,形成“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的独特风景。吃的主要食物是米饭,还有鱼虾。比较著名的“太湖三白”,叫做太湖银鱼、白鱼、白虾。由于河湖众多,行走常要通过河道和桥。在习俗上,比较典型的是同里“过三桥”,周庄“摇快船”。 21cnjy.com师:这样的文化,我们称为水乡文化。形成板书: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生产特色:鱼米之乡。渔业、农业。生活特色:水乡文化 住、食、行、习俗。水乡城镇形成原因。师:有这样的特色,令人陶醉,令人神往,那么“水乡”是如何孕育“城镇”的呢?或者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哪两个方面?21·cn·jy·com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师:我们先来分析自然环境。请观察图片,地形是什么?生: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师:什么类型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师:土壤是不是肥沃呢?生: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土壤肥沃。师:水资源和灌溉条件怎样呢?生:这里河湖众多,灌溉条件优越。师:有这样的条件,使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成为“鱼米之乡”,也孕育出了众多的城镇。但是光有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就能孕育出众多的城镇?生:不会的,还离不开人文环境,历史因素。师:很好,我们来看看水乡城镇在历史上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请同学们翻看书本46页上面第一段以及阅读卡有关水乡城镇的历史介绍。www.21-cn-jy.com生:学生轻声阅读。师:请简洁说出水乡城镇的历史形成过程。生:由于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充足的灌溉、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众多的河湖等,人们很早就在太湖流域周围生活,逐渐形成“鱼米之乡”。农副业、手工业发达,水路发达,形成货物交易的集散地,后来出现店铺、街道、手工作坊和居民等,最后形成集市,出现城镇。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者因素作用下,“水乡”孕育了“城镇”。(形成板书: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水文。人文环境:鱼米之乡→集散地→ 集市→城镇。 )建设水乡城镇。师: 太湖流域城镇形成了,你认为该怎样建设呢?生1:要大力发展新农村、新集镇建设。生2: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3:水乡城镇的特色要保护好,发展好,开发好。生4:城镇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城镇建设好了,太湖才会焕发青春活力,呈现勃勃生机。请欣赏《太湖美》视频。师:伴随着农业人口的“城镇化”过程,太湖流域的一座座新的城镇正悄然兴起,焕发出新的活力。请看图片、华西村。21教育网生:学生观看图片。(赞叹太湖流域的城镇发展,特别对华西村的发展感到不可思议。)师:在这样的城镇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生:水污染。师:出现了水污染,你认为该怎么做?生1:倡导“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生2:向当地政府提出整治太湖的建议。生3:为整治太湖作积极的宣传工作。生4:身践力行。积极参与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和清洁污物活动;不乱扔生活垃圾,不乱排生活污水等。生5:同破坏太湖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总之,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练习巩固。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就这些,下面我们来总结回顾一下各个知识要点。本节课我们通过四个问题“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来解决课文内容, 知道了太湖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太湖流域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通过合作探究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角度分析理解了水乡城镇的形成原因,同时了解了建设水乡城镇和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途径,懂得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集镇建设。是不是真的掌握知识点了,我们当堂练检测一下。生:学生当堂练约6分钟。教师巡逻指导。师:教师组织学生讲解当堂练,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约4分钟。布置作业,上课结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太湖流域太湖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量丰沛,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除水稻外,还有小麦、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人们有效利用水面和低洼地开展池塘养鱼,是我国淡水鱼养殖生产基地。绍兴的古桥绍兴是中国国内古桥保存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座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城市,它的桥梁密度是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的几十倍。在这里,小到小拱桥,大到石梁桥,还有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以及半圆形、马蹄形、椭圆形石拱桥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都随处可见。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在河网密布的绍兴,就连集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格局都是以河道为骨架的,平常人家的房屋大多傍水而建,只在河岸两侧留出宽一米左右的人行步道,沿途商店酒肆通常设有雨廊翻轩,供人休憩。而被河道隔开的两岸居民之间的往来,靠的就是各种桥梁。桥的密度很大,几乎每隔百余米就有一座,样式也很简单,但是却与河道两边的黛瓦粉墙实实在在地融合在了一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水乡孕育的城镇 精品教学设计.doc 水乡孕育的城镇 精品课件.pptx 水乡孕育的城镇 精品同步练习.doc 水乡孕育的城镇 精品教案.doc 太湖流域.doc 太湖流域的城镇.swf 太湖美.wmv 绍兴的古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