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8张PPT。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德国统一 ——于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广大落后的亚非拉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如中国。俄国农奴制改革 ——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美国内战 ——废除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此时日本的情况如何?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明治维新明治——日本天皇睦仁天皇的年号维新——即改革明治维新——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简介远古时代日本与亚洲大陆连在一起,约12000年前因海水的进退与大陆分离。日本的由来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4世纪统一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2世纪末幕府统治①镰仓幕府(1192——1333年)②室町幕府(1336——1573年)③德川幕府(1603——1867年)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日本的幕府时代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日本武士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天 皇 (傀 儡)将 军大 名武 士农 工 商士1.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明治维新的背景(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2)天皇大权旁落,日本处在腐朽的德川幕府统治之下。(3)1853年,美国军舰打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意开放港口,欧洲列强接踵而来。外患: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直接原因)闭关锁国 在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结合下面资料,思考德川幕府采取“锁国体制”的目的及其影响。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为了巩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同时也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国家的独立。锁国政策的影响:使日本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几乎完全割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了的日本,进一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距离。惊 破 太 平 梦几 只 蒸 汽 船佩里登陆图(1853年)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500?名兵士,乘4?艘军舰突然出现在日本的浦贺港,为增加威慑感,他们将4?艘军舰全部涂成黑色,日本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舰船,望着浓烟滚滚,炮口吓人的庞然大物幕府方面不得不接受了美国的国书,这就是所谓的“黑船事件”。黑船事件日本幕府腐朽封建统治使近代日本落后,给西方列强侵略提供可乘之机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条约B、日本沦为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从“锁国”被迫走向“开国”。1原因内因:外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3.影响:A、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签定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1)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2)激化日本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3)冲击旧体制,客观上推动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4)先进思想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2.倒幕运动1868年,讨伐幕府的武装在京都附近战胜幕府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世事见闻录》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怎样?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他们被迫从事工商业以糊口,而且对幕府封建统治阶级不满。(日后成为武装倒幕的中坚。)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1830-1878)木户孝允(1733——1877)西乡隆盛(1827——1877) 1865年2月,长州藩高杉晋作掌握藩政,萨摩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掌握藩政,1866年3月,萨长两藩结盟,之后西南四强藩联合起来,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大政奉还图 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1868年 通过鸟羽,伏见战役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改革新政权,改元明治。 1869年,京都迁往东京。 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也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 明治维新的背景(历史条件)(抄在P73最上面):1.经济: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闭关锁国、落后封建;天皇大权旁落在幕府将军手中3.外交(外患):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直接原因)4.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5.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归纳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后 “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1868——1873年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年继承王位 1868年以《易经》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号为明治元年。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1.政治方面:①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 以加强中央集权。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择业。2.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4.军事方面: 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东京京都大阪三府七十二县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天皇将军大名武士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政治: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经济: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1872年通车的日本第一条铁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伊藤博文社会生活:努力发展教育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发展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1877年成立的日本东京大学1876年建的一所日本新式小学明治初期的小学教师身穿西式服装,正在上数学课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像欧美学习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的措施---改造封建文化,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明治时代建立的东京上野公园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鹿鸣馆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 ,供改革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1890年,东京浅草建成60米高的凌云阁,轰动一时。军事: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建立常备军,从国外购买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创办军工企业,培养军事人才。——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但同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于天皇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用武土道教育日本军人1.背景:2.确立:3.意义:①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人人心。②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标志着日本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明治维新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明治宪法虽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毕竟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英日君主立宪制的对比1.性质:2.影响: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积极影响: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 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成为亚 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2)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如何认识评价明治维新?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积极:(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成为民族独立国家。消极:㈠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侵占亚洲,征服全世界大陆政策从图中找出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主动向西方学习,在多个领域吸收工业文明成果新事物:蒸汽火车、铁路、电线、西服等;旧事物:帆船、人力车、马车、日本和服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幕府的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亚历山大二世,资产阶级性质明治天皇,资产阶级性质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军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留下大量封建残余。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课堂小结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1)所处时代相同:(2)性质相同:(3)结果相同(进步性):(4)局限性: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相同: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背景内容:方式:内容: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性质:影响: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领导:内容不同点: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学史致用(启示)如果你是中国国家政策研究室的一名研究员,请你就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来谈谈我们中国现代化建设可从中获得哪些启示?1、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 与时俱进。2、重视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3、面向世界,全面学习,借鉴学习 4、科学发展、和平发展 思考: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①英国和法国:②美国:③俄国和日本:④德意志和意大利:方式:①资产阶级革命②民族独立战争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④民族统一运动近代化的途径(方式):启示:2.通过资产阶级改革和立法的方式:如日本、俄国等3.通过国家统一和立法的方式:如德国、意大利等4.通过民族解放独立和立法的方式:如美国、拉美各国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立法的方式:如英国、法国等1.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因素是本国具体国情(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国情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2.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处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明治维新.ppt 佩里叩关.wmv 日本明治维新.flv 日本明治维新岩仓使团.rmvb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flv 黑船事件.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