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原因和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后果;知道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感知历史(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件的内涵。通过史料法、故事法、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后果。通过识图法,感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帝王的用人直接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用人得当则国运昌盛,用人失当,则有可能国破家亡。从中感受创业难,守业更难。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后果。难点: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的灭亡。三、教学方法史料法、故事法、比较法,识图法。四、教学媒体PPT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唐朝从建立开始,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 http: / / www.21cnjy.com )世,达到了国力的顶峰,然而正当人们沉醉在盛唐气象之中,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打破了这一迷蒙,并使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合作探究一、“安史之乱”1、概念教师: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由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政治叛乱,是藩镇割据势力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教师:天宝年间,正是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江山一统,万国来朝,物阜民丰,万民安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是什么原因促使安史之乱的爆发。2、叛乱原因①玄宗怠政 3个人左右着朝政,他们是口蜜腹剑李林甫、专权乱国杨国忠、倾国倾城杨贵妃。②藩镇设立,军事格局外重内轻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一二自然段。收集资料。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3、叛乱经过时间:755-763年主要人物:安禄山、史思明经过:范阳起兵 南渡黄河 攻下洛阳 次年破潼关 占领长安结果:彻底平定叛乱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识图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4、影响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经济,人口锐减,唐朝由此有盛转衰。问题: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学生活动:学生抢答。自主学习二、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设计意图:类比分封制,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过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这种背景之下盛大的唐朝也不例外,唐朝也即将灭亡。三、唐朝灭亡原因:①节度使与宦官勾结。②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典型:黄巢起义a.时间:875-884年。b.经过: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后来,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c.结果:在唐军各路人马的联合镇压下,黄巢被迫率军撤出长安,在山东兵败自杀。d.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已经衰弱不堪的唐朝统治。时间:907年结果: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教师过渡:唐朝灭亡了,节度使纷纷成立自己的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设计意图:类比大国争霸,方便学生理解。三、五代十国1.“五代”与“十国”:(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2.各国举措及影响:(1)积极: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经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开展对外贸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2)消极:加重赋税,相互征战,争夺地盘,给人民带来了灾难。3.进一步发展: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代帝王的用人直接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用人得当则国运昌盛,用人失当,则有可能国破家亡.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塔山中学张小佳2017.3.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