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南方地区-资源套餐【教案+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南方地区-资源套餐【教案+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想一想
你印象中的珠江三角洲是什么样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
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
的地理区域。







江门
1980年设为经济特区
1984年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设为沿海开放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想一想
国家为什么会选择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地,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地理位置
珠江
南海
南临南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毗邻香港、澳门地区
珠江下游
广东省的东南部
北回归线穿过
亚热带、湿润地区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自然条件: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状况。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我国1月份等温线的分布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粮食基地
蔗糖基地
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市场
亚热带水果基地
1、珠江三角洲农业的主要种植品种是什么?
2、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发达?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热量
降水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十分发达
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亚热带季
风气候
河川众多,水量丰富
肥沃






开放性的农业
3、影响对外销售的因素?
影响农产品销售的条件
政策
市场
交通
港澳农产品缺乏
相同的饮食习惯
农产品销往港澳和东南亚
对外开放的政策条件
外贸装运点和口岸众多






靠近港澳,东南亚
至日本、
美国
至菲律宾、
澳大利亚
至新加坡、欧洲
海陆交通便利
京广线
京九线
2001年底,有8万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仅500强企业就有252家。这些国际名牌产品远销海外,为我国创收大量外汇,2002年的出口额达954亿美元,占广东省的54%、全国的25%。外资企业的出现使珠三角地区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外资来源地
香港、澳门和台湾
0
全国
珠江三角洲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983
1990
1998
单位:亿美元
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占全国的比例
年份
珠三角为什么能吸收这么多外资?这些外资来自于哪里?
地理位置优势
廉价的劳动力
土地成本低
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B
C
A
毗邻____。与______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______”
港澳
东南亚
南大门
人文因素:
著名侨乡,华人、华侨的投资。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中国有约500万海外华人,大约拥有2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70%集中在东南亚地区,而在东南亚华人中,65%以上的祖籍为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大量人才与现金管理办法,珠三角引进企业多达30000多家。
温泉山庄
汕头大学
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
广东凯撒有限公司
造福桑梓办教育
投资兴业振中华
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贡献
珠江三角洲
我有土地可以建厂,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港澳地区
我有丰富的资金,还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东南亚






大洋洲
外向型经济
生产电器。服装,电子通信等
是亚洲乃至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区位因素
(地利)
政策因素
(天时)
人文因素
(人和)
纬度位置
气候优越
农业基础好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交通便利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著名侨乡
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珠三角发展探秘






沿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区位因素:
(地缘)
人文因素:
(人缘)
政策因素:
(商缘)
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3、毗邻港澳,提供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吸引外来资金。
1、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2、廉价的劳动力;
3、土地成本低。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和现在的景观对比
经济发展的困境及举措
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
1、问题?
2、举措?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技术和科研投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港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26张PPT)
上海
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
上海能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历史背景
◇工业基础
◇政策支持
上海市,简称沪。地处长江三角洲,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
长江
江苏
浙江
一,上海的地理位置
一、上海的地理位置
1、临海
地处东海之滨,以长江三角洲为依托
2、沿江
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港。
位于江海交汇点的优越地理位置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良好条件。
二、上海的自然条件
1、地形
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3、河湖
河湖众多,与太湖流域相连成片。
上海重要铁路枢纽
找找看,上海是哪几条铁路线的起点?
京沪线
沪杭线
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通车,北京到上海最快只需4时48分,总理温家宝主持通车典礼。
上海是中国水、陆、空交通的枢纽。
世界著名的十大港口之一——上海港
上海高速公路网
上海地铁
上海铁路有京沪、沪杭两条干线与全国铁路干线相连接,每天有80余对列车往返全国各国。
上海有两个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其中上海最大的航空港浦东国际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560架次左右(每小时达23架次)。
浦东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已达48家,航线覆盖73个国际城市,62个国内城市。
上海浦东机场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1、地处东海之滨,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
2、气候条件好,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3、既沿江又临海,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捷。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的“缩影”,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
上海的历史
1、200多年前,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上海南京路
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商埠。
曾经的华尔街
3、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成为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4、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上海被推向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上海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如今浦东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中心
浦东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
浦东的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体现了上海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
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表现: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70多家外资银行和60多家外资银行代表处落户这里。外资金融机构超过全国一半以上,是外资金融机构和种类最多的城市。
1、金融业发达
张江高科技园区
该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成为蜚声中外的科技创新基地。
2、高科技产业发达
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表现:
浦东的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体现了上海的竞争力。
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表现: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3、工业基础好,制造业发达
繁忙的“黄金海湾”上海港
至2004年底,上海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个港口和600多家航运公司建立了航运和贸易联系。在上海港进出口商品总额占了全国1/4,港口货物吞量占全国1/10。
4、航运业:上海港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表现:
外国人来经商、旅游的很多。日均2万人。
截至2002年年底,上海共吸收23000多家合资企业,全球500强中有270多家在上海有投。
5、旅游业
上海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APEC会议
世博会
◇自然条件
◇历史背景
◇工业基础
◇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中心
金融业
高科技产业
制造业
航运业
旅游业
发达
表现
课堂小结
3、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是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说一说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表现有哪些?
1、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工业体系,是我国的工业中心。
2、是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第二课
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是(
A

A.水稻
B.花生
C.甜菜
D.油菜
2.下列不属于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是(
B

A.海南岛
B.山东半岛
C.雷州半岛 
D.云南南部
3.有些裸露的红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被人们称为(
A

A.“红色沙漠”
 B.“紫色盆地”
C.“北大荒” 
D.“天府之国”
4.分布于江南丘陵的经济林木是(
A

A.茶树、油茶 
B.红松、紫椴
C.苹果树、柿树
 D.橡胶树、椰子树第二课
南方地区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一、【课标解读】:
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课标解读:“不同地区”: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尺度辩证思想,整体论思想)
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既要展示各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之间的联系。(人地关系论思想)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色差异显著。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在第六单元中选择了北方地区的山地、高原、南方地区的平原,盆地。来展现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人地和谐的观念。
2.教材结构体系: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重点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珠三角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开放性农业和工业,建立了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联系,特别是与港澳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利用相关地图,描述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有关图文资料,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人文特色。
3.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现象,探究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3.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从各种生活场景中体会我国不同区域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和及其区域特色(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民俗等)。
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和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
学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图导图练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归纳法、情境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印象珠江三角洲。出示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导入新课。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珠三角。
七、【板书设计】:第二课
南方地区
一、单选题
1.南方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是(

A.水稻
B.花生
C.甜菜
D.油菜
2.下列不属于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是(

A.海南岛
B.山东半岛
C.雷州半岛 
D.云南南部
3.有些裸露的红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被人们称为(

A.“红色沙漠”
 B.“紫色盆地”
C.“北大荒” 
D.“天府之国”
4.分布于江南丘陵的经济林木是(

A.茶树、油茶 
B.红松、紫椴
C.苹果树、柿树
 D.橡胶树、椰子树
二、综合题
1.读图2-6“四川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川盆地为什么是一个外流盆地?
(2)简述四川盆地为什么冬季温暖,霜雪少见。
(3)四川盆地内长江沿岸的谷地,为什么是我国夏热中心之一?
(4)简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一、1.A
2.B
3.A
4.A
二、1.
(1)地处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盆地东部巫山因流水侵蚀成山谷,能发育外流河,属外流盆地。
(2)盆地北部的秦岭、大巴山海拔超过2000米,对冬季寒潮和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大大削弱了冷空气对盆地内部的影响。所以盆地内冬季温暖,霜雪少见。
(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晴热天气多;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又位于大娄山的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助长了夏季的炎热程度。
(4)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盆地内部为成都平原,地势平坦,为紫色土,土壤肥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