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水乡孕育的城镇》 (说课稿+课件,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水乡孕育的城镇》 (说课稿+课件,2份打包)

资源简介

《水乡孕育的城镇》说课稿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虎山路初中 孙 洁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选择的课标是: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围绕课标,我的说课题目是《水乡孕育的城镇》。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水乡孕育的城镇》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中的部分内容。这课选择了四个典型的区域:太湖流域的城镇、四川盆地的盆地文化、珠江三角洲的独具特色以及上海的经济优势。“水乡孕育的城镇”围绕水乡──太湖流域展开。重点说明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对城市、水对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七年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从知识和能力体系看,此时的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初步具备了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探究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抓住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究,从而有效促进他们学习新知,获得个性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傍水而居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太湖流域的相关材料,培养收集、检索、分析资料并运用于课堂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各种图片、地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对太湖及太湖流域的描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爱家乡、爱水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展示自己,学会与人合作。
学习重点:水乡城镇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学习难点: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学法: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新范式的教学中强调学为中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使他们由学会转化成会学。
教法:教师作为一名倾听者,认真听取学生讨论结果;作为一名引导者,给予启发、引导、鼓励;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一曲一诗
走进水乡
教学设计:课前播放歌曲《太湖美》的MTV配上乌镇和周庄一组风景图片,展现太湖流域地形平坦、沃野千里、河湖沟渠密布、良田万顷、城镇密集的区域特色景观。
正式上课后,引入一首唐诗──《送人游吴》,并由全班齐读。
教师提问:
1.歌曲中一直唱到“太湖美”,请问太湖到底美在哪里?
2.朗读唐诗中,我们发现“枕河”、“水巷”、“小桥”、“菱藕”、“春船”、“渔歌”这些词都和什么有关?
意图:利用课前休息时间,
学生欣赏歌曲,丰富学生的感官,并从歌曲的歌词、旋律、画面中走进太湖、初步感受太湖的特色。一方面通过音乐营造轻松欢愉的上课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为正式上课做良好铺垫,使学生能快速进入上课主题。正式上课后,引入一首唐诗,这首诗不仅体现古时太湖流域的风貌,更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载体。
第二环节──群力群策,预习交流
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书本45—47页,并完成题目,并在书上划好相应记号。
1.太湖是我国第________大淡水湖,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2.太湖流域水产丰富,被称为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为主,其余是________和________;太湖流域位于________(纬度带)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
3.太湖流域的大多数城镇,最初只是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________或者货物的________。随着参与交易的人数和商品不断增多,这些地方逐渐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就渐渐演变成小城镇。
4.________是水乡城镇的特色。众多的________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人们往往________。如今,具有这种建筑特色的民居,还完整地保留在________、________等水乡古镇里。

学法预设:小组单位、站立形式、组内交流,以落座表示该组交流完毕。组内中,一名发言人、一名记录人、其余为质疑人包括前面的记录人。采取逐个任务交流方式,交流中能通过兵疑兵、兵教兵解决能够解决疑惑,同时又能够记录未解决问题。这些小组的疑惑可以通过向其他组或老师请教。
教法预设:巡视小组间,倾听学生的交流内容,捕捉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亮点从而及时掌握学情,并在奖励板块上写上各组的“小展示”分数。其分数的评价以全体参与为6分,未参与者一人扣一分。
设计意图:此环节,先进行预学评分,目的是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然后安排小组交流,目的是培养学生“兵教兵”的课堂互学习惯,同时在组内交流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第三环节──小试牛刀,展示延伸
1.教学内容:见先学任务中的我能自学内容,在小组全班展示中,教师做适当延伸。延伸问题如下:请说说江、浙、沪的全称,分别的行政中心,说说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2.学法预设:分小组展示本组成果,其余小组点评补充。
3.教法预设:(1)组织各小组进行有效的全班展示。(2)及时板书各小组提炼的结论,并记录各小组的展示和点评得分。
4.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全班展示,任务组派出代表进行展示,展示的位置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则侧身在该学生旁倾听,必要时对展示同学的仪态和语言组织进行规范与指导。其他小组成员在该生叙说完毕后进行质疑和补充。一来组间不同的意见可以得到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二来任务组在交流问题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和质疑能力。同时教师预先设计了几个延伸性问题,在全班展示过程中,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
第四环节──切磋琢磨,探究提高
1.教学内容
认真阅读图6-25《太湖流域》并且赏析唐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①,人家尽枕河②。
古宫闲地少③,水巷小桥多④。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⑤。
遥知未眠月⑥,乡思在渔歌。

【注释】
①姑苏:苏州的别称
②枕河:临河。枕:临近。
③古宫闲地少:即古都,此处指代姑苏人烟稠密,屋宇相连。
④水巷:河汊子,指流经城市的小河。
⑤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
⑥未眠月:月下未眠。
1.你能数清图中几条河流几个湖泊吗?这说明太湖流域河湖分布有________的特点。在众多的河流当中,你觉得哪条河流最为特殊。
2.从唐诗和书中找出太湖流域盛产哪些农作物,“鱼米之乡”的美誉与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有何联系?(请从地形、气候、水文等角度分析)
3.你能数清图中太湖流域的城镇有几个吗?这说明这些城镇的分布有何规律?从唐诗中找出有利于城镇发展词,并说说它的发展与密集的河流、湖泊有何联系?
4.从唐诗中找出反映水乡特色的词,并作适当解释。(可从衣、食、住、行、建筑、交通、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也可从书中寻找其他水乡特色。)
5.虽然今日的太湖流域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水污染却日趋严重,请你谈谈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6.请就本堂课进行简单的小结或谈谈你们的收获。
学法预设:组内成员先独立思考,思考完成后组内成员充分交流,并做好记录工作,对于难题及时请教巡视老师。
教法预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并对部分难题加以小组点拨和启发。
设计意图:历史与社会课本身就贴近生活,源自生活,因此上课过程中应贯穿情趣性与生活性。一味死板的呈现问题,学生便失去了上课兴趣。本环节以一首唐诗作为媒介,充分挖掘诗中的字眼,可谓层层深入、抽茧剥丝般的引出水乡生产和生活的特色,在落实知识之余又不失课中趣味与韵味,得出太湖地区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可现在又为水而忧。
第五环节──大展经纶,组间大PK
教学内容:导学案我能探究部分。
学法预设:分小组展示本组成果,其余小组点评补充。
教法预设:(1)组织各小组进行有效的全班展示。(2)及时板书各小组提炼的结论,并记录各小组的展示和点评得分,并评出本节课最优小组。(3)及时对小组汇报成果加以小结,并写好相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在展示中其他小组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不断完善答案,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六环节──设身处地,共发倡议
教学设计:教师讲述萧山许多乡镇名字由来,例如浦阳、临浦、义桥、河庄、党湾以及新塘等等,这些乡镇都是因水得名。从古到今,水对萧山的孕育、发展、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生命之水。接着展示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取自虎山路初中周边板桥江,一瓶取自黄家桥(两瓶水从外观上看来,颜色浑浊,水体表面还漂着一层油渍)。过去的生命之水、造福之水现在却变为了致命之水,从而设身处地的发表自己的倡议。最后教师总结:愿生命之水长流、愿水之故乡长青、愿人水之情天长地久。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的环节,拓展了学生的乡土知识,联系了家乡,联系了自身,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水的思想感情,提升本节课的宗旨。
板书设计:
(共14张PPT)
傍水而居
水乡孕育的城镇
杭州市萧山区虎山路初中
孙洁
《送人游吴》

杜荀鹤(846~904)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地跨苏、浙、沪两省一市;
杭州湾











北抵长江
南滨杭州湾
东临东海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河流密如蛛网,
湖泊星罗棋布。
《送人游吴》

杜荀鹤(846~904)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A:菱藕(农产品)
绮罗(手工产品)
B:水巷
船载
C:贸易码头
集市、夜市
E:城镇

D:店铺
街道
手工作坊
渔(水产品)
水乡风情








公共设施
新式楼房
宽阔的街道




谈谈原因并说说解决办法:
我能小结
请同学们就本堂课进行简单的小结或谈谈你们的收获。
太湖流域是“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水乡城镇的形成。
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
今日水乡面临的问题。
因水得名
浦阳
临浦
义桥
党湾
靖江
瓜沥
河庄
新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