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二次工业革命15世纪——“文艺复兴世纪”16世纪——“宗教改革世纪”18世纪——“启蒙世纪”19世纪——?3. 重大突破:19世纪中期,完善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1.西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研究。2.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重镇。①宽敞的实验室、精良的实验仪器。
②增设自然科学课程:出现了专门的理工大学。
③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学会。“科学的世纪”新机器、新发明的应用产生了的巨大生产力。 “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是最强大的,也并非是生存环境最优越的,而是最具活力的。”达尔文:《物种起源》“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当时,科学研究的氛围非常浓,硕果累累,除了
生物进化论,还涌现了许多重要人物和著名学说。电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
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条件:
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资金: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掠夺
劳动力:革命和改革所得
技术:自然科学发展转化而来1.开始时间:2.领先国家:3.最突出的特点: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能与蒸汽能相比的优点:电力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5.结果:6.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兴起,并开始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磁铁产生电的实验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汽车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有线电话飞机1、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迅猛发展的主要表现法拉第英国西门子德国格拉姆比利时爱迪生美国卡尔·本茨德国莱特兄弟美国莫尔斯美国贝尔定居美国马可尼意大利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人物及重要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后半期,科技突飞猛进的三个方面表现:1.电力的广泛应用(最突出特点)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831年,英国法拉第完成了磁铁产生电的实验。1870年格拉姆(比)发明电动机1866年西门子(德)发明发电机法拉第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电的发明和应用1879年爱迪生(美)发明电灯1885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的电灯19世纪巴黎的电力铁路最早的电影放映机影响: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标志着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电力
(新能源)电动生产工具、家用电器出现大型发电厂出现远距离输电网络建立→→→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白炽灯
世界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留声机
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1831年,英国法拉第完成了磁铁产生电的实验。1870年格拉姆(比)发明电动机1866年西门子(德)发明发电机法拉第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879年爱迪生(美)发明电灯1882年爱迪生建立一个小发电厂19世纪80年代法国巴黎出现了电路铁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实际利用 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普遍应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电能有什么优点?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产生什么影响?想一想 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能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
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 电机、电灯等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改进。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制造汽车和飞机解决了发动机装置问题,引起一次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1900年巴黎世博会电器宫夜景图19世纪后期,欧洲人设计出内燃机。它使用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内燃机工作原理1885年.本茨汽车 卡尔·本茨(汽车之父): 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内燃机和交通领域的革命卡尔·本茨和他发明世界上最早的三轮的汽车(从此汽车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卡尔·本茨: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第一台轻内燃机。1885年,本茨制成用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尾部有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时速13千米/小时,是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后来,中国人根据本茨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巧妙而恰当地表现出汽车的特征。19世纪90年代,亨利·福特 (美)制造四轮汽车1908年福特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汽车的演变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使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内燃机广泛应用石油开采和提炼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兴起并开始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石油、电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美国莫尔斯设计的电报机美国贝尔试电话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19世纪电讯事业发展塑料制品最初的油田科技开启现代生活!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范围遍及欧洲北美多个国家,其中美国德国后来居上,发展势头赶超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美国和德国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和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广泛,发展较迅速;
3.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在科技影响生产的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厂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式 一方面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流水线作业连续不断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增加了劳动强度,不利于工人健康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2)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2.电力的广泛应用(1)内燃机的诞生(卡尔·本茨)(2)汽车的出现 1885年 卡尔·本茨 (德)(5)贝尔发明电话 1876年(德) (1)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电力成为主要动力(4)爱迪生发明电灯 1879年(美)(3)飞机的出现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3)比利时格拉姆设计出电动机课堂小结两次工业革命不同: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主要凭技工的经验;第二次则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最大区别)
2.第一次:首先在英国开始;第二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和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广泛,发展较迅速;
3.第一次是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新阶段(电气时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蒸汽机、蒸汽机车电动机、电灯、汽车、飞机、电话英国美国、德国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冶金业、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思考谈谈给我们的启示?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感悟工业革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