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化生活》复习要点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文化是什么(内涵)(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思想意识)及其产品(书、文字、科技、语言)。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例如光盘,书籍)二、文化的力量(其他问法:诸如文化的作用,诸如中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等的作用)(一)总体来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例如:头脑中先有大楼形象—设计图纸----工人建设完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作用的双重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二)文化对社会作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注释:1、文化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先于社会变化或者落后于社会变化而变化(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例如中英两国近代不同发展道路是受民族文化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例如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出口,对外国的文化影响有其政治因素)(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接第一课(三)、文化对人作用(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家庭、社会);B、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演唱会、体育活动)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或者说是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中外礼节不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中欧写信的格式不同)。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外国的唐人街、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表现(1)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凶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秋,端午)【来源:21·世纪·教育·网】(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文化遗产。(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希腊神庙)【出处:21教育名师】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8、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9、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 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五课 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4、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然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1·cn·jy·com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1·c·n·j·y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版权所有:21教育】(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9、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1)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文化传承中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www.21-cn-jy.com(3)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21·世纪*教育网(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www-2-1-cnjy-com5、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必要性:中华文化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来源:21cnj*y.co*m】意义:(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5)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6)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综合探究: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81)①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21*cnjy*com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好现在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吸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 西化、分化的图谋。21*cnjy*com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1、什么是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2.怎样发展大众文化?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必须做到: 国家:(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积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企业:(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群众个人:(5)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文化的眼力,做出正确文化选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③政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2)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政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5、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怎样克服文化生活的“忧虑”和“阴影”?)在个人方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等等。21cnjy.com在国家方面:依法管理,正确引导。(1)、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政治上: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3)、经济上: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等等。2-1-c-n-j-y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3.怎么发展先进文化(1)把握住现金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优点,不断创新(4)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5)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6、全面认识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1)文化特点: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力量(2)文化与经济: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3)文化与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文化交流: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繁荣世界文化(5)文化传承:教育能选择传递创造文化(6)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7)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提高人民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9、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是什么?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两者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2)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21教育网(3)怎么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的基础性工程。4、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5、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解决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6、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和思想道德的含义 (1)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构成了基本内容(2)为什么?①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宗国特色谁主义发展方向②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标识(3)怎么办?①坚持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8、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1)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环境(2)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建设(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竞争力(4)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化风尚9、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国家角度:①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良好文化环境,提高人们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眼力②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示范作用,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高尚精神塑造人,优秀作品鼓舞人③大力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个人角度: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熏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②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