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二)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二)
1、选择题
1.中国象棋被誉为“纵横之智慧,浓缩之历史”。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
C.“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 D.“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
2.下列古希腊名言最契合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潮的是( )
A.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B.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C.奋斗在人,成功在天 D.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不会放弃爱智之学
3.杭州的世经丝厂,由于怡和洋行于189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杭州建造了烘茧灶,垄断了茧价和丝价,“难得好茧接续供应”,被迫停办。与世经丝厂倒闭密切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4.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概括准确的是 ( )
A. 加强思想控制 B. 促进文化发展 C. 加强思想教育 D. 推行儒家文化
5.为了牢牢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在中央,汉武帝设立的加强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和检举的机构是(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蓝田丞相印 B.秦官印(“法丘左尉”)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6.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
7.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现的是( )
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
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
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
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
8.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
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D. 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
9.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www.21-cn-jy.com
A. 司母戊鼎 B. 北宋纸币拓片 C. 锦衣卫印 D. 《尼布楚条约》文本
10.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2-1-c-n-j-y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11.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21*cnjy*com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12.1923年,梁启超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B. 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4.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签约:划一条线,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则把美洲抱在怀里。西班牙能“把美洲抱在怀里”主要得益于( )【版权所有:21教育】
A. 但丁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迪亚士
15.“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散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地中海逐渐转移到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后的几十年世纪工业品集中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大国的兴衰》”。在这两次转移中得益的国家分别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英国美国 B.英国意大利 C.意大利西班牙 D.美国意大利
16.“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21*cnjy*com
A. 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B. 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 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7.《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杰斐逊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杰斐逊这么说的主要理由是( )21cnjy.com
A. 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曾得到法国帮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 B. 法国大革命鼓舞了美国的民族革命 C. 起源于法国的启蒙思想影响深远 D. 美国人大多是法国人的后裔
18.《大国衰落之鉴》 中对英国的崛起有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描述:“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6世纪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包括新航路的开辟
B.17世纪政治的改造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18世纪经济“起飞“的因素不包括工业革命
D.19世纪进入最辉煌时代的成就之一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下图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拿破仑战争的刺激 D.英国人都喜欢使用煤取暖
20.某校九 (2)班同学对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积极探讨。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D. 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2、材料题
21.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多次政权大更替。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1)材料一是指秦朝创立的哪一制度?王夫之对该制度的作用是如何评价的?
材料二:“晚清政治彻底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运动,可分两节。……前者尚允许清王室之存在……后者,连清王室一并推翻。” ——钱穆《国史大纲》
(2)材料二中的“两节”运动分别是什么?其中后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请你列举近代以来我国政权更替的实例一个。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潘《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 堪得滦洲所属开平西南十八里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开端)。2·1·c·n·j·y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21·世纪*教育网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回答下列问题:
(1)奕?、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他们的口号是什么?
(2)从材料一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他们主要从事哪些活动?
(4)从材料三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3.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 民族融合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www-2-1-cnjy-com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来源:21cnj*y.co*m】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节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材料二: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曾鼓舞着孙中山走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革命反清的道路,美国也是他在华侨中发动反清革命的重要根据地。……美国政制及其实践,是世界宪政史上的一个创举。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美国因素是一个巨大存在。
——邓丽兰《美国宪政理念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演进》
(1)材料一的两部文献分别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两部文献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美国历史给孙中山带来如此重大影响的原因。
(3)从中、美两国革命对各自国家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5DBCAD 6-10ADCDC 11-15CADCA 16-20DCCBD
21.(1)郡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政权巩固,国家统一。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21教育网
(3)新中国的成立;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22.(1)、洋务派,“自强”、“求富”
(2)、维护清朝统治。
(3)、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4)、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3.(1)分封制;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张骞通西域;汉朝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西晋后期;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4)北魏孝文帝;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
(5)兼并战争;友好交往;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