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编写:秦余芳 审核:卜祥华编号:701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3.通过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重点难点】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页一、二自然段“解开地理之谜”,完成1~2题。1.查阅资料,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看谁的发现多?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任务二: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1~3题。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2.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提高对生活的能力。3.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条件;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 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3.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1.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2.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1、2题。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市?试解释为什么?(温馨小提示:家具不便长距离运输且运输成本较高)(4)如果你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阅读“荷兰的风车”回答:荷兰人民为什么筑坝围堤、与海争地?3.完成教材第5页活动题和地图册第1页第三题填表。活动四:地理与风土人情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结合图1-7到1-9,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思考并交流下列问题:(1)图1-8是什么运动?在哪个地区最有名?(2)阿拉伯人的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3)解释日本人爱吃鱼的原因,理解饮食与地理的关系。(4)我国“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差异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一.选择题(6分)1.“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与地理的关系A.生产建设B.日常生活C.风土人情D.交通旅游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主要反映的是与()地理的关系A.地形变化B.气候变化C.饮食文化D.服装差异、3.以下活动与地理知识不相关的是()A.观看天象B.外出旅游C.测量血压D.地区规划4.下列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A.辨认方向B.风土人情C.随心所欲D.天气预报5.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A.《易·系辞》B.《水经注》C.《诗经》D.《地理学》6.在历届奥运会的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取得好成绩,是因为()A.黑人身体素质好B.当地交通不便,靠步行C.国家贫穷,人们能吃苦耐劳D.生活在高原,无氧耐力强二.连线题(4分)斗牛南美足球比赛傣族泼水节藏族藏袍西班牙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秦余芳审核:编号:701年级班姓名一.选择题(7分)1.“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的是()与地理的关系。A.农业生产B.日常生活C.风土人情D.工业生产下列地区中,2.下列现象与“地理”没有关系的是()A.夏天我们家乡昼长夜短B.黑龙江的小麦在春天播种C.台风“桑美”在浙江沿海登陆D.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3.天气预报只是近几年的事。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祖辈辈观察、积累流传下来的天气知识。请根据下列事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可能不会下雨的是()①星星布满天②蜻蜓、燕子低飞③蟑螂乱飞④蜘蛛织网⑤蚂蚁搬家A.①②⑤B.①④C.②③⑤D.③④4.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是下列哪个国家男子的传统打扮()A.英国B.日本C.阿富汗D.巴西5.你一定学过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知道诗句描写的是我国哪一地区的景象吗()A.宁夏B.四川C.内蒙古D.海南6.下列不属于影响啤酒厂建厂因素的是()A.啤酒瓶易碎,不易长途运输B.消费消费市场C.原料与运输D.气温高低7.下列四幅图是我市一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你认为夏季的正午日照最接近哪一幅()二.综合题(13分)1.请你选择下面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问题一: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能不能改变这种传统的肥田方法呢?问题二:有人想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房价稍微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些。选择哪一处好呢?请你做参谋。我选择的问题是;我的看法是。2.写出下列著名旅游景点所在的国家名称(6分)。3.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见右图),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人文景观。看了这幅照片,你有何感想?(4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1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课本第7页及图1-12和1-13,思考:完成1~3题。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 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任务二:读课本第8页,思考下列问题:1.地平面上的方向有哪些?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任务三:阅读课本第9页,完成1~3题。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种形式表示。想一想: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任务四:阅读课本第11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1课时)编写:秦余芳 审核:编号:702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3.了解地图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重点难点】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合作探究: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3.完成课本第7页活动题1、2题活动二:方向判定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2.合作探究:图中A点在B点的____方向。【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正北方3.完成课本第9页活动题2、3题和地理填充图第三页第四题。活动三:比例尺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三”。2.合作探究: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教师精讲点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3.读图1-17、1-18,完成课本第9页活动,1、2题;。4.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第页第1题。活动四:地图的分类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四”。2.合作探究:《东平县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地图?3.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第4页第5题。【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一.选择题(10分)1.地理活动小组为学校绘制一幅平面图,宜选用下列哪种比例尺( )A.1∶150000 B.两千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D.1/11000002.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泰安市地图 B.山东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3.将数字式比例尺1:20000改写成文字式比例尺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2千米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0千4.下列有关确定地平面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指南针定向时,指南针的磁针总是指向太阳B.晴朗的夜空,不管位于地球的何处,都可用北极星来定向C.用太阳和手表定向时,要先将手表放平,并让时针对准太阳D.在北半球,数枝繁茂的一侧一般可指示北方5.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 )A.站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看北极星非常美丽B.自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向正东行都可能回到原地C.从赤道向北,不改变方向,可以回到原地D.在野外用手表定向时,时针总是指向北方6.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则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A.30千米 B.60千米 C.300千米 D.600千米7.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应采用的定向规则是( )A.“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C.“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上北下南,左西右东”8.下列关于地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例尺越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 B.比例尺越大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越详细C.比例尺越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 D.比例尺越小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越详细9.某人站在北极点上,他的正前方是 ( )A.西方 B.北方 C.东方 D.南方10.某人自赤道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0米,最后他将位于出发点的( )A.正北方 B.正南方 C.正东方 D.正西方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1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秦余芳 审核:编号:702年级班姓名一.选择题(8分)1.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为5000千米,若按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的比例尺绘制地图,那么图上的距离应是()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20厘米2.当你面朝东方对着初升的太阳时,你的左侧是()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3.下列比例尺大小相同的是()①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50千米②1﹕35000000③三百五十万分之一④1﹕3500000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A.泰安市地图B.山东省地图C.中国地图D.亚洲地图5.WTO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要在地图上查找它,最佳的方法是()A.先查欧洲政区图,再查世界政区图,最后查瑞士政区图B.先查世界政区图,再查欧洲政区图,最后查瑞士政区图C.直接查世界政区地图D.直接查欧洲地形图6.某人站在北极点上,他的正前方是 ( )A.西方 B.北方 C.东方 D.南方7.如果有人步行做一日往返的野外考察,下列比例尺的地图不适用的是()A.1∶5000B.1∶1000C.1∶25000D.1∶100000008.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这说明()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广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二.综合题(12分)1.请你帮助实验中学的下列四位同学出出注意,看他们分别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地图?(4分)甲同学:我想了解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地方在哪里?。乙同学:寒假里,我打算到武汉姑妈家探亲,想了解一下乘车路线?。丙同学:听说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丁同学:上海真大啊!我想知道“东方明珠”在哪里?。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1)此图根据 确定方向,小河的流向是自向流。(2)若该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公路AB段的实地距离约是 千米,公路AB段的方向是向,公路BC段的方向是向。(3)村庄b在c的 方向,a在c的方向。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2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课本第10页及图1-19,思考:完成1~3题。1.读一读:什么是图例和注记?在课本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2.比一比:仔细观察,首都和主要城市、铁路和公路、高速公路有哪些区别?3.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地图上常见的图例?把你印象深刻的试着画出来(至少3个)4.做一做:(游戏规则:结合1-9常见图例,同桌指图比赛,看看哪谁说得最快、最准。)任务二:阅读课本12、13页,完成1~2题。1.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2.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常用的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任务三:阅读课本13页,完成1~2题。1.地理考察的途径有哪些?2.进行地理考察,我们应做哪些准备?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2课时)编写:秦余芳 审核:编号:703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2.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3.初步学会把所学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难点: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图例注记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记住常见图例。2.合作探究:读一幅地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要把握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3.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第3页第3题。活动二:收集地理信息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2.合作探究:结合探究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新闻报道:巴基斯坦为谁而哭泣?有人说,中东是宗教和文化的战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竟如此奇怪地汇聚在“圣城”耶路撒冷;又有人说,中东是大国逐鹿的战场,贫瘠之地,汇聚着众多国家和霸权的利益;在这片流淌着石油和鲜血的土地上,我们每天过目着无数的悲剧。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硝烟会散尽?什么时候杀戮会停止?······①你还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了关于中东地区的信息 ②面对这则报道你能分析一下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吗?【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宗教、文化差异;对石油和水资源、领土的争端······活动三:开展地理观察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三”。2.合作探究:暑假我校将组织去临沂地下大峡谷旅行,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选择晴天的天气、选准路线(或跟随旅行团)、带防暑和治腹泻的药品、雨衣、矿泉水、照相机、雨伞、钱、太阳帽等3.完成课本地14页活动题1-5题。【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一.选择题(6分)1.下列比例尺中在地图中量算距离最精确的是()A.三千万分之一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C.1:30000 D.三百万分之一2.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一个是()A.1:1000000 B.1/50000 C.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D.一千万分之一3.比例尺图A为1/200000,图B为1/5000000,这两幅图中()A.图A表示的范围大 B.图B表示的范围小 C.图A表示的内容详细 D.图B表示的内容详细4.在一张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cm,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500千米 B.300千米 C.1500千米 D.150千米5.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学校规划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A.1:500 B.1:50000 C.1:100000 D.1:150006.(2011年泰安)下列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应是()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山东省地图D.泰安地图7.读图连线(4分)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2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秦余芳 审核:编号:703年级班姓名一.选择题(9分)1.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①③④②2.(2011年泰安)下列图例中,表示水库的是()3.(2012年泰安)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有关下列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二.综合题1.请识别下列图例符号(8分)。①____________②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2.人们经常需要在野外寻找方向。你有哪些在野外识别方向的方法?请写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4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课本16-18页,完成1~3题。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2.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________洋、___________洋、___________洋;在世界地图上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的路线。3.查找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讲给你的同桌听,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任务二:阅读课本18页,完成1~3题。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稍扁、_______略鼓的_________的球体。2.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是_______千米,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_________千米。。3.动动手:找一个大点的桔子,在上面标出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任务三:阅读课本18-19页,完成1~5题。1.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2.纬线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最长,到两极缩小成__________。3.纬线都指示______方向,南半球或北半球上纬线的长度_________。4.纬线的度数从______到_________,赤道的纬度________度,南北极点的纬度是________度,赤道以北的纬度用字母________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用字母_______表示。5.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限为______,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为______。我们东平县在北纬36°附近,属于______纬度地区。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编写:卜祥华审核:蒋娜编号:704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知道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知道南北半球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难点: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地球的形状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活动二:地球有多大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2.合作探究: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⑴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⑵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活动三:认识地球仪。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在地球仪上,通过观察、寻找、归纳出纬度划分的规律,并把活动结果记录在下来。2.猜谜语: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3.动动手:(1)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时针(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2)推选一个同学拿着地球仪站在教室中间,并且让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北边和南边的同学分别说说地球仪是怎样转的。4.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第5页第1题。【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一.选择题(6分)1.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B.地球是个赤道稍扁的球体C.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南北极缩小为点)D.度数越大纬线越长3.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B.坐地日行八万里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4.我们坐上飞机从东平起飞,一直向东,最终可以()A.到达北极点B.到达南极点C.回到东平D.回不来了5.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线的长度都不相等B.纬线有90条C.纬线有无数条D.小明和弟弟拉着手南北站立,他们在同一条纬线上6.(2011年泰安)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二.将下列各地所处纬度用线与相应的内容连接起来(4分)。A.55°N低纬度,南半球B.19.5°S中纬度,北半球C.36°N高纬度,南半球D.89°S中纬度,北半球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卜祥华审核:蒋娜编号:704年级班姓名一.选择题(11分)1.(2011年泰安)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A.麦哲伦环球航行B.人造卫星上天C.郑和下西洋D.人类登上月球2.(2011年泰安)读图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线的特点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B.极半径是6378千米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D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3.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D.南北方向的分界线4.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都叫()A.北回归线B.经线C.纬线D.本初子午线5.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D.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6.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中纬度是指()A.30°~60°B.23.5°~66.5°C.0°~30°D.60°~90°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9.赤道是()A.0°经线B.0°纬线C.90°经线D.90°纬线1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北回归线B.北极圈C.南回归线D.赤道11.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A. 东方 B.南方C.北方D.西方二.读图填空题(9分)。1.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1-3中相应的横线上。A.地轴B.经线C.北极D.赤道E.南极F.北回归线G.南回归线H.北极圈I.南极圈第一节认识地球(第2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课本20-22页,完成1~4题。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_____________。国际上把通过_____国______________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_____________。2.经线的形状是________,经线的长度_____,经线都指示________方向,经线与纬线_______相交。3.0°经线以____为东经,用字母_____表示;0°经线以____为西经,用字母____表示,东西经各划分为______°,东经180°和西经180°合为________经线,即_________经线。4.国际上通常用_____和______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向东到160°E是_____半球,20°W向____到160°E是_____半球。任务二:阅读课本23页,回答1~3题。1.在课本上划出什么是经纬网?经纬网有何用途?2.在地球仪上找位置:40°N120°E、25°S90°W、72°N20°W、55°S120°E 3.结合给出的四个字母所在的位置,说出经纬度。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2课时)编写:卜祥华审核:蒋娜编号:705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线,知道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划分,能与纬线、纬度区别开。2.知道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的经纬度度数。【重点难点】重点: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划分。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的经纬度度数。【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经线和经度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阅读P20内容及图2-12,对比纬度的特点和纬度的变化规律,知道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注规律。(1)认识经度: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越来越______,以18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越来越______。(2)动手观察:把一个苹果从顶部平均切成两半,同样把地球也经南北两极平均分成两半。苹果的切面上形成的圆可看作几条经线?__________________。(3)学生动手画一条经线和纬线,完成下表。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线经线3.对比南北半球的划分,看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4.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第5页第2题。活动二: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动手尝试:根据P22“活动”第2题自己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看谁做的既准确又美观。活动三:经纬网定某地的地理位置1.在地球仪上,由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__________。2.接力接龙:给学生座位所在的每行、每列规定经度和纬度,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位置。3.完成P25“活动”题。4.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第7页第5题。【当堂达标】一.选择题(7分)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以180经线为界,往两边经度度数越来越大C.赤道和经线的长度相等D.经线长度都相等2.某人北极点上,他的前面是()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3.某人以北是北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该点在()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160°E,纬度0°D.20°W,纬度°4.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方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5.与60°W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A.60°EB.120°WC.120°ED.0°6.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A.三个方向B.四个方向C.一个方向D.两个方向7.关于右图中A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B.A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A点位于东半球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A点位于南半球二.综合题(3分)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的经度是,纬度是。 (2)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3)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方向。(4)就低、中、高纬度区来看,A、B属于纬度区。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2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卜祥华审核:蒋娜编号:705年级班姓名一.选择题(6分)1.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20°W,160°E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D.0°经线和180°经线2.在A点(0°、0°)正西方向的是()A.0°,30°EB.90°S,30°EC.10°N,0°D.0°,40°W3.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仪上,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B.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C.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D.纬线都是半圆4.下列四个地点中,同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东半球的是()A.67°N,28°EB.18°N,172°EC.0°N,10°WD.40°S,32°W5.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的房子是可能的A.北极点上B.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C.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D.南极点上6.下列地点中,属于西半球、南半球A.9°W,10°SB.5°W,40°SC.160°W,30°ND.140°W、35°S二.综合题(第1、2题各4分,第3题6分)1.图中经度度数没有标注完整,请标出,并注明东经、西经。观察A点在____(东或西)半球。2.读图完成1~2题(4分)。(1)图中、两地的经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的经度是_________;地在地的_________方向,在地的_________方向。(2)图中各地在北半球、中纬度的有_________,在西半球的有_________,在东半球的有_________(填序号)。3.读地球的部分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1)请你在图中描画出0°经线和赤道。(2)如果每条经线的间隔是15°,那么A点的经度位置是,C点的经度位置是。(3)如果某飞机从B点一直向正北方向飞行,它能经过的地点应该是A、D、C三点中的点。(4)你能判断这五个地点位于哪个半球吗?请你把相对应的字母填到下面的表格里。西半球东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第一节认识地球(第3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复习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等内容,学生能准确地判读经纬网图。任务二:阅读课本26、27页,回答1~5题。1.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和。2.地球自转是地球绕_________自向转动的运动方式,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_现象。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地球公转产生了_______现象。4.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_。5.查阅资料,在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的的公转方向,并在相应的位置标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完善地球公转示意图。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3课时)编写:卜祥华审核:蒋娜编号:706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能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的经纬度,并能确定方向,会运用经纬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重点难点】重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地的位置,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的位置并判断方向,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经纬网1.复习总结:填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纬线形状数量指示方向长度是否等长0°线名称本初子午线2.深入探究:如何判读经纬网图3.巩固练习:(1)写出D点经纬度___________。(2)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3)A在B的_________方向,C在B的________方向,D在B的__________方向。活动二:地球的运动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2.合作探究:(1)老师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2)学生利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3)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3,教师精讲点拨,完成活动题27页1-3题。4.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24页1、2题。【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一.选择题(5分)1.有关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B.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C.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D.在地球仪上,0°纬线是本初子午线2.关于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一条纬线都可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B.西经2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C.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D.15°W经线在西半球上3.小张说他转眼间就能跨越所有的经度,他可能在()A.北极B.0°纬线上C.0°经线上D.本初子午线上4.北京(39°N,116°E)和东平县(36°N,116°E),我们发现北京在东平的___方向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5.和东经70度正好相对的一条经线是( )A.东经110度B.西经110度 C.西经70度 D.东经20度二.综合题(5分)(1)写出各点的经纬度: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2)C在A的___________方,A在B的____________方,D在B的____________方。(3)在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在中纬度的有_______,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3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卜祥华审核:蒋娜编号:706年级班姓名一.选择题(5分)1.下列四个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10°S,30°W B.25°N,10°W C.50°N,170°E D.20°S,30°E2.陕西大部地区于北纬35°到北纬38°之间,这属于()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兼跨中高纬度3.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4.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A.北半球B.东半球C.南半球D.西半球5.某人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南侧是南半球,北侧是北半球,此人位于()A.20°W,0°B.160°E,0°C.0°,0°D.180°,0°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经纬度。A.BC.(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地,位于东半球的是地,位于西半球的是地。(3)B地位于C地的方向。(4)从低、中、高纬度看,B位于在纬度;C在纬度。(5)请在上面的图框中标注经线、纬线、北极。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的的公转方向。(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日期是___________前后,我们东平的昼夜情况是长短。(3)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__上,。(4)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处于______季,北极地区此时出现了现象。(5)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东平的节气是___________。此时昼夜长短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课本28页,回答1~3题。1.读饼状图2-25回答: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___,而陆地面积仅占,人们常说“_______陆地,______海洋”。2.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_____色的,因此地球被称为“____”。3.读图2-26回答: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对比南北两个半球得出: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______;读图2-27,对比东西两个半球得出: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半球。任务二:阅读课本28、29页,回答1~4题。1.在课本上划出“大陆、岛屿、大洲”,读一读;查阅资料,知道群岛、半岛。2.结合图2-28,说出七大洲的名称。3.读图2-19观察,回答问题。(1)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_____洲、_____洲、______洲、_____洲。(2)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__洲。(3)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_______大陆、_________大陆。4.我国所在的大洲是_____。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______的一块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_____以上。任务三:读图2-31、2-32,记忆并能在图上识别七大洲的分界限。(1)结合图2-30和2-31回答:亚洲与欧洲的分界限为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河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海峡。(2)读图2-32回答: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限是__________运河,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_______、_________为分界限。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编写:周伟静审核:周长青编号:707年级班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认识大陆、岛屿、群岛、大洲、半岛、海、洋、海峡。2.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3.学会从地图中学习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想像能力。【重点难点】1.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2.学生空间感的建立,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海洋和陆地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辩论:如果让你重新为地球命名,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说出你的理由。3.完成28页活动题1、2题。活动二:七大洲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1)写出七大洲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积大小:“ 、 ”(口诀记忆)。(3)总结各大洲轮廓,并记住他们的模样。2.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主要的大陆、岛屿、大洲。思考大陆和岛屿有什么区别。3.在右图中填注:大陆、岛屿、群岛、大洲、半岛、海、洋、海峡,理解这些概念的不同。4.合作探究:①读图2-26,说出南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②读图2-27,说出太平洋沿岸有哪几个大洲?5.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第8页第2题第1小题,填出七大洲的名称。活动三:大洲分界线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三”。(1)指图说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2)认真观察课本图,准确写出亚欧两洲、亚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2.合作探究:①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②教材P30活动题3;③你能找出以海峡作为分界线的大洲吗?【教师精讲点拨】3.巩固练习:展示七大洲的轮廓图,辨认轮廓,快速说出大洲的名称。【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一.选择题(10分)1.我们居住的星球之所以叫地球,你认为理由应该是()A.地球表面71%是海洋B.地球表面29%是陆地C.人们生活在陆地上D.海洋对我们的影响太小2.下列四个大洲中,表示南美洲的是()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乌拉尔河D.大高加索山脉4.关于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平洋位于亚洲、非洲与南美洲、北美洲之间B.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绕C.印度洋分布在东半球,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D.大西洋完全位于西半球5.七大洲中,符合面积由大到小排序的是()A.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B.亚洲、南极洲、非洲、北美洲C.北美洲、南美洲、亚洲D.亚洲、非洲、南美洲6.赤道穿过的大陆有()A.亚欧大陆、北美大陆B.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C.亚欧大陆、南美大陆D.非洲大陆、南美大陆7.下列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重大B.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北美洲C.七大洲中,北美洲是唯一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D.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8.下列各组地理事物,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A.苏伊士运河、京杭运河B.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C.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D.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9.地跨寒带、温带、热带且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A.亚洲、北美洲B.亚洲、非洲、北美洲C.北美洲、欧洲D.南、北美洲10.下列哪个洲的主体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北美洲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周伟静审核:周长青编号:707年级班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世界海陆的比例是()A.61:39B.81:19C.71:29D.78:222.世界海陆分布不均: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A.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东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3.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4.七大洲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A.格陵兰岛B.台湾岛C.巴布亚新几内亚岛D.马达加斯加岛6.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是()A.亚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非洲7.道穿过的一组大洲是( )A.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B.欧洲、亚洲、北美洲 C.只有非洲和南美洲 D.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8.下列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重大B.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北美洲C.七大洲中,北美洲是唯一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D.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9.下列各组地理事物,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A.苏伊士运河、京杭运河B.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C.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D.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10.世界最大的岛屿在()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二.综合题(每空0.5分,共10分)。1.读东西半球图,回答问题。(1)美国所在的大洲是;中国所在的大洲是;澳大利亚所在的大洲为_______。(2)写出序号中的大洲:A是,E是,F是,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运河;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运河;C、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海峡。(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面积最大的是。(4)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大陆和大陆。2.读亚、欧、非的分界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大大洲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2)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洲分界线地理事物。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2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课本31页第三自然段,结合海陆分布图,完成1~2题。1.洋是_____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____面积_____,深度多在____________。海是大洋的__________与大洋相比,海的面积和深度就_______。它们一般靠近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与大洋隔离开来。2.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位于亚、欧、非三洲之间的海域是________,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洋之间的通道叫做_________________海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通道叫做____________运河,该运河是________与_______的分界线。任务二:阅读课本31页第一、二自然段和32页,完成1~3题。1.看图2-35写出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大小写出四大洋的名称。观察四大洋的形状,试着总结四大洋的特点。2.太平洋跨_____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_____,在四大洋中最、最深、岛屿也最多;大西洋也跨_________,形状略呈“____”,是世界第______大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_______半球,是世界第___大洋。北冰洋大致以______为中心,介于______、____________和大陆之间,是四大洋中最_________、最__________的大洋。3.结合教材P32,用“绘图本”铺在图2-36上进行描绘,并填出七大洲的名称。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2课时)编写:周伟静审核:周长青编号:708年级班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海、洋、海峡的概念,区别海和大洋。2.记住四大洋的的名称、及各自的特点,并能在地球上识别四大洋的位置。3.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来表示地理事物。【重点难点】四大洋的的名称、位置及各自的特点。【导学达标】活动一: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区别海和洋。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完成下表。3.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第8页第2题第1小题,填出四大洋的名称。活动二:根据海陆分布图,认识四大洋。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2.动动手: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四大洋,认识轮廓及位置。3.合作探究:①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和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①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位置、面积、轮廓、深度等方面入手。②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欧洲、亚洲、北美洲(逆时针),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4.拼图游戏:用硬纸片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图,在课桌上拼成世界地图,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活动三:绘制海洋与陆地的简图绘图比赛:模仿图2-36快速绘制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并在相应位置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看看哪组绘得最快、填得最准。(绘图时要注意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大洲的位置。)【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亚洲、太平洋 B.欧洲、大西洋 C.非洲、印度洋 D.南极洲、北冰洋2.下列各组地理事物,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A.苏伊士运河、京杭运河B.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C.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D.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3.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A.红海和印度洋 B.大西洋和地中海 C.地中海和红海 D.太平洋和大西洋4.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南美洲、北美洲、欧洲C.亚洲、欧洲、非洲 D.亚洲、欧洲、南美洲5.被五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有()A.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大西洋C.北冰洋、大西洋D.太平洋、印度洋6.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A.亚洲、欧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非洲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D.大洋州、非洲、北美洲7.面积最大的大洲和面积最大的大洋分别是()A.大洋洲、北冰洋B.亚洲、太平洋C.非洲、大西洋D.北美洲、印度洋8.亚洲濒临的大洋有()A.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B.北冰洋、太平洋、南海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9.关于世界各大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D.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10.关于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平洋位于亚洲、非洲与南美洲、北美洲之间B.印度洋分布在东半球,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C.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绕D.大西洋完全位于西半球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2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周伟静审核:编号:708年级班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亚洲、太平洋B.北美洲、大西洋C.南极洲、北冰洋D.欧洲、印度洋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A.北美洲、亚洲B.亚洲、欧洲C.北美洲、大洋洲D.北美洲、欧洲3.下列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重大B.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北美洲C.七大洲中,北美洲是唯一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D.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4.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的海是()A.里海B.黑海C.地中海D.红海5.(2011泰安)关于右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岛B.海峡C.岛屿D.群岛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1.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名称:①洲;⑥洲;⑦洲。(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A洋,B洋,C洋D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洋。(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洲,和欧洲组成世界上最大的大陆。(4)就东西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在东半球上描出20°W经线;就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5)①⑤大洲的分界线为。①②大洲的分界线为。第三节世界地形(第1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1~2题。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五种基本类型。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3.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学会归纳的方法地形类型主要特征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共同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任务二:阅读教材35页,完成1~4题。1.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观察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结合右图试着说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2.在课本35页划出世界上两大山脉带,大声读一读。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山脉。4.对号入座,试着把你记住的世界之名称最填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节世界地形(第1课时)编写:周长青审核:周伟静编号:709年级班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重点难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世界两大山脉带。【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学生理解总结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3.结合图2-38,学生准确说出图中A、B、C、D、E五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4.小组交流,教师小结。活动二:地球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1.学生结合景观图判读陆地地形的五种类型,并填表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考我们家乡的地形是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说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形类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2.合作探究: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教师精讲点拨】(1)教师出示平原与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平原与高原的相同与不同。(2)教师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3)教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区别。(4)教师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盆地的形态,学生总结。3.根据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查找世界上主要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尤其是世界之最,让学生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4.完成36页活动题1-4题。【当堂检测】――我参与,我快乐一.选择题(共10分)1.关于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起伏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B.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C.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获高原环绕,中部相对较低。2.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A.东北平原B.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巴西高原3.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按一定的走向有规律的分布C.海拔高,相对高度低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4.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起伏较小的地形是()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A.10380米B.1532米C.7320米D.8380米6.我们学了五种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下列四种,你能依次说出它们的名称么A.盆地、丘陵、高原、山地B.山地、丘陵、高原、盆地C.丘陵、盆地、高原、山地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A.绝对高度B.相对高度C.海拔D.平均高度8.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9.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A.亚洲的喜马拉雅山B.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C.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D.中国的大兴安岭10.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亚马孙平原—北美洲B.刚果盆地—非洲C.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D.科迪勒拉山系—亚洲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节世界地形(第1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周长青审核:周伟静编号:709年级班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7分)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8789千米B.8699米C.8999米D.11103米2.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3.纵贯南北美洲的山系是()A.喜马拉雅山B.阿尔比斯山C.科迪勒拉山系D.阿特拉斯山4.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欧洲B.南极洲、欧洲C.南极洲、大洋洲D.亚洲、大洋洲5.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峭的广大地区,称为()A.山地B.平原C.高原D.丘陵6.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A.地面起伏小B.海拔较高C.边缘比较陡峻D.地面崎岖不平7.小明说:“我的家乡遍布着上百座梯田,既古老又年轻,矗立了650多年的龙胜梯田如今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名副其实的‘致富天梯’”。你认为最适合开垦梯田的地形是()A.丘陵B.山地C.平原D.高原二.综合题(13分)1.连线(5分)A.山地a.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B.平原b.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C.高原c.海拔较高,一般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D.盆地d.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E.丘陵e.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2.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A山脉,B山脉E山脉,C是山脉、D是山脉⑵以上山脉属于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的有,属于横贯亚欧大陆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的有。(填字母)(3)将填青藏高原、填入图中相应位置。第三节世界地形(第2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课本36页,完成1~3题。1.结合海底地形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和海底的其它地形。2.填一填:海底地形由、、、、大洋中脊组成。坡度最低缓的是,最深的地方是,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3.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任务二:阅读课本37、38页及图2-45--2-49,完成1~3题。1.查阅资料,理解等高线或等深线的概念和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2)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的等高距。(3)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例外)。2.在不同的等高线或等深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的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底的。3.根据下图,能不能判断出等高线上的地形类型,(试试自己的能力,孩子们加油!)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节世界地形(第2课时)编写:周长青审核:周伟静编号:710年级班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海底地形结构;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激情投入,自信人生。【重点难点】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海底地形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合作探究:大陆架是海洋还是陆地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指导学生绘制海底地形剖面图,并能准确地在下图中填写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中脊、洋盆。 3.作品展示:活动二:等高线地形图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了解两个概念:等高线(等深线)。(1)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2.动动手:在图2-46等高线地形图中用笔描出400米的线,想一想:(1)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米?(2)如何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多媒体课件演示)。3.形象演示: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4.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参与演示,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5.巩固练习: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当堂检测】――我参与,我快乐一.选择题(6分)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1~2题。1.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峰 ②山谷 ③山脊 ④盆地 B.①山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谷 C.①盆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峰 D.①盆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山峰2.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部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3.大洋底部面积最广大的是()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洋盆 4.海底地形多种多样,属于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海水不深的是()A.大陆架B.海沟C.海盆D.大洋中脊初一(10)班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说:“这就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要注意”。完成5~6题5.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注意,请你判断是哪个地方()A.B地B.C地C.D地D.E地6.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是()A.200米B.400米以上500米以下C.300米D.300米以上400米以下二.读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共4分,每小题1分)。(l)图上最高处的海拔在 米以上。(2)图上a、b两条虚线中,表示山脊的是 ,表示山谷的是 。(填字母)(3)图上A、B、C三处,表示陡崖的是 处,表示鞍部的是 处。(填字母)(4)图中的等高距是米。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节世界地形(第2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周长青审核:周伟静编号:710年级班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2012年泰安)。1.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A的海拔高度是A.400米B.500米以上C.400—500米之间D.400米以下2.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距离是()A.3千米B.30千米C.300千米D.4千米读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2011年泰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B.甲处的海拔约为258米C.小河的流向是西北到东南D.小河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4.乙、丙两村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地距离约为2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B.1:100000C.1:10000D.5.右图是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10分)(1)右图中C点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m,a点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m,B和a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m。 (2)图上C点大约位于D点的________方向,A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方向,D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3)A到D点的地形属于(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4)若右图中比例尺为1:30000,用尺子量得ab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_____m。(5)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________,表达的内容越___。第三节世界地形(第3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结合下列资料,能准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任务二:阅读课本39页图2-50,完成1~3题。1.猜一猜A、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哪个坡度缓?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别 2.归纳山顶和鞍部、山脊和山谷、陡崖的判读方法。3.想一想: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瀑布容易在山地的什么部位形成?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节世界地形(第3课时)编写:周长青审核:周伟静编号:711年级班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复习海拔和相对高度,及世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与特点2.复习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3.学生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4.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复习回顾1.回顾海拔和相对高度,小组内相互检查,如何判定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及相对高的计算方法。2.小组内检查世界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以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比赛哪组说出的世界之最多,并能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位置。4.小组内检查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并说出如何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方法。活动二: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读2-47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小组内讨论,如何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活动三:等高线地形图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二”。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2)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何不同。【教师精讲点拨】3.归纳总结:(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3)判读陡崖的方法: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8月10日,小明的爸爸随医疗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到了舟曲的A地,他们要就被泥石流困在B地受伤的村民。请你们组设计一条从A地通往B地的安全道路。【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当堂检测】――我参与,我快乐一.选择题(10分)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6分)1.图中点A的海拔高度可能是()A.小于260米B.大于260米C.240~260米之间D.260~280米之间2.从图中()处登山相对容易A.B处B.C处C.B和C两处都一样容易D.B和C两处都不容易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所示地形属于()A.高原B.平原C.山地D.丘陵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7题(4分)。4.点B的海拔高度最可能是()A.500米B.600米C.550米D.650米5.C处的地形部位是()A.山顶B.山脊C.山谷D.鞍部6.图中代表山脊部位的是()A.A处B.B处C.C处D.H处7.图中可能有河流发育的地点()A.A处B.B处.C.J处D.H处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节世界地形(第3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周长青审核:周伟静编号:711年级班姓名______一.选择题(10分)读图完成1~2题。1.在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A.a线B.b线C.c线D.d线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的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60米B.240米C.370米D.400米读右图,完成3~5题。3.图中周村所在的地形名称是()A.山顶B.山谷C.鞍部D.山脊4.图中周村位于刘村的()A.东北B.正北C.正南D.西北5.图中甲山与刘村的相对高度是()A.500米B.1150米C.800米D.650米二.综合题: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图中甲地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2)某同学发现图中有一条河画错了,你认为是A河还是B河? 。(3)图中乙处和丙处的相对高度是 米。(4)该地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你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帮助选择大坝最佳坝址,并在图中用“‖”标注出来。2.阅读材料回答(2分)小明说:“我的家乡遍布着上百座梯田,既古老又年轻,矗立了650多年的龙胜梯田如今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名副其实的‘致富天梯’”。你认为最适合开垦梯田的地形是()A.丘陵B.山地C.平原D.高原第四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地表形态变化阅读课本第40—41页,思考:完成1~4题。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之中。2.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______。3.______和___________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4.你听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吗?讲给同学听听,然后解释下列现象。(1)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任务二:大陆漂移假说阅读课本第41—42页,思考:完成1~2题。1.观察世界地图,你发现非洲的西岸和南美洲的东岸有什么奇妙的现象?2.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什么假说?这个假说的内容是什么?在课本41页划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编写:侯绪霞 审核:王丽丽编号:712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变化之中2.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培养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难点:“大陆漂移假说”。【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地表形态的变化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熟记相关内容。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请解释下列现象,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活动二:大陆漂移假说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你有什么好的证据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吗?(2)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3.简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4.结合42页活动题,分组动手制作大陆拼合图并动手演示大陆漂移的过程。5.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12页一、二题。【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10分)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A.地形是静止不动的B.地形是不断发生变化的C.农田不能变成大海D.高山是永恒不变的2.下列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岩层的褶皱B.河口三角洲C.蘑菇石D.沙丘3.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仍在不断扩张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4.魏格纳是从哪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A.亚洲与大洋州B.非洲与南美洲C.南美洲与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洲5.下列四个小图中表示当今世界海陆分布的是()6.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的()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7.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8.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水中9.下列海陆变迁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A.香港填海造陆B.红海的形成C.大西洋的形成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10.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两亿年以前()A.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B.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C.地球上还没有陆地D.地球上还没有海洋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四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侯绪霞 审核:王丽丽编号:712年级班姓名一.选择题(10分)1.能说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成语是()A.翻天覆地B.日新月异C.历久弥新D.沧海桑田2.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3.(2012山东泰安)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了()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4.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 )A. 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B. 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C. 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D. 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5. 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说明(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6.下列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岩层的褶皱B.河口三角洲C.蘑菇石D.沙丘7.下列关于地球上海陆轮廓形成的叙述,符合“大陆漂移学说”是( )A.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由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分离形成的B.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C.地壳是一个整体,不能够移动D.全球的大陆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所以大陆在海浪的推动下处于不断运动之中8.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海陆分布状况将来要发生变动C.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海底地壳稳定D.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西洋面积在不断缩小9.魏格纳是从哪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A.亚洲与大洋州B.非洲与南美洲 C.南美洲与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洲10.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A.大西洋两岸有着相似的古生物化石B.大西洋两岸有着共同的动物:鸵鸟和海牛C.赤道附近的亚马河流域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D.南极洲有着丰富的煤炭。二.综合题(10分)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第四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板块构造学说 阅读课本第42—43页,思考:完成1~5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拼合而成,全球共有大板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版块。看图2-55六大板块示意图,指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2.在六大板块中,板块几乎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又包括。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的。3.一般来说,板块的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地带,地壳比较。4.“→←”表示板块作运动,“←→”表示板块作运动。5.用硬纸片代表板块,演示板块之间的运动,感悟大西洋及高大山脉的形成过程。任务二:火山与地震 阅读课本第43—46页,思考完成1~3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全球现有_______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2.读课本图2-55,记住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观察,喜马拉雅山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3.想一想: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编写:侯绪霞 审核:王丽丽编号:713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知道火山地震及其分布,并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说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原因,并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板块构造学说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板块构造学说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喜马拉雅山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2)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还是板块张裂形成的?(3)有人说,岩石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曾像煮熟了的鸡蛋蛋壳那样破碎过,形成了一些边缘呈锯齿状的板块。读图2—55,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合理?请谈一谈你的看法。【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3.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13页第三题。活动二:火山与地震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在图2-56上找出两大火山地震带,想一想,为什么这里多火山、地震?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火山地震灾害频繁发生,我们的家乡也处在地震带边缘。请列举近几年来国内外比较严重的地震和火山灾害。当地震来临时,你如果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你应该怎么办 【教师精讲点拨】:重点对地震的预防与应对措施与学生进行一下交流。【探究结论】:【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10分)一.选择题(6分)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 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2.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3.下列地区多火山、地震的是()A.亚欧大陆东部沿海B.亚欧大陆内部C.大西洋内部D.太平洋中部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地球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5.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B.板块内部C.日本D.中国6.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A.扩大B.缩小C.不变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二.读“六大板块示意”,完成下列各题(4分)。(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六大板块。它们分布是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F板块。(2)板块碰撞挤压用表示;板块张裂拉伸用表示。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四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巩固练习案(20分)编写:侯绪霞 审核:王丽丽编号:713年级班姓名一.选择题(10分)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A.板块犹如七巧板形状固定不变B.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当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根据板块购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A.红海B.大西洋 C.地中海 D.印度洋3.关于东非大裂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板块张裂运动造成的B.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C.裂谷将成为新的大洋D.裂谷中多火山和地震4.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5.下列地区多火山、地震的是()A.亚欧大陆东部沿海B.亚欧大陆内部C.大西洋内部D.太平洋中部6.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A.碰撞B.张裂C.分裂D.隆起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下列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8.亚洲的印度半岛位于()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9.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B.板块内部C.日本D.中国1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地球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二.综合题(10分)。1.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1)自编序号,将六大板块名称填入图中适当位置。(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板块,(3)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洋周围。(4)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板块、板块、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5)我国处在板块、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第1课时)预习案【预习新知】―――我自信,我能行任务一:阅读教材P48、49,完成1~3题。1.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此后,世界人口进入的时期。到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的速度在持续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表明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它是由和决定的。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任务二:阅读课本P50—51,完成1~2题。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程度,用来表示。算一算:澳大利亚人口约0.22亿人,面积774.1万千米,则其人口密度约为。2.读图3—3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有的地方,有的地方。(2)指图说一说:世界人口密集区有哪些?世界人口稀疏区的地区有哪些?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第1课时编写:侯绪霞 审核:王丽丽编号:714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2.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并掌握其方法。3.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原因【重点难点】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难点:各种统计图的判读;人口分布的成因【导学达标】―――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熟记相关内容。2.合作探究:(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精讲点拨】:【探究结论】:3.巩固练习:地图册14页第一题1、2题。活动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