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一《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浙江省龙泉二中 徐 洁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1.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做
。表示地面
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
或绝对高度。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
米,甲地比海平面高出
米。
2.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
线。在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表示的高度之差,叫

3.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
地形
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我画我析
合作探究
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100
200
300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100
200
300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
100
200
300
100
200
300
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
等高线

坡陡的地方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密集
稀疏
山顶
175米
150米
100米
50米
B
C
A
从B、C两地登山到山顶A,哪一侧比较省力气?为什么?
从B地到山顶比较省力,因为B到山顶的等高线比C到山顶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平缓。
陡坡
缓坡
(1)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设色原则
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深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地方。
分层设色地形图
说一说越野地区沿剖面线地带地面起伏的特点
从E点出发,地势逐渐升高,坡度平缓,到达海拔900多米的第一个高峰时,地势逐渐下降,坡度变陡峭,下降到480米时到达一个山谷,地势又逐渐上升,仍然比较陡峭,最终到达海拔1150米左右的山顶,之后地势逐渐下降,坡度由陡变缓。
路线:
设计理由:
注意事项:
1.从山麓甲、已到山顶丙怎么走最省力?怎么走最安全?怎么走最近?
2.A、B、C、D、E各表示什么?
3.图中小河F和I支流,请分析判断哪条绘制正确,哪条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4.丙、丁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5.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6.山顶丙在山顶丁的    方向。



I
当堂检测
查漏补缺《带着地图定向越野》导学案
浙江省龙泉二中 徐 洁
【学习目标】
1.判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各种地形。
2.能从地图中获取固定点的海拔、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
3.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4.通过比较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识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使用。
【课前自学与当堂检测】
一、课前预习
1. 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作__________。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__________或绝对高度。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__________米,甲地比海平面高出__________米。
2.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条线就称为__________线。在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表示的高度之差,叫__________。
3.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__________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二、当堂检测
【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教学设计
浙江省龙泉二中 徐 洁
一、课程标准
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二、教材分析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是人教版《历史与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七年级上)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中的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判读,使用地图,而且增加了绘制地形剖面图的要求。内容形式多样,激发兴趣,也锻炼了能力。重点是对等高线地形图展开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三、学情分析
通过《我的家在哪里》这部分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地图,对地图有了粗略的、浅层次的了解。对于具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而且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将立体的山脉转化为封闭曲线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比较难理解。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只要创设适当的情景就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可以激发求知欲的情景,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和材料中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但是由于本部分内容比较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兼顾学生的接受力,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无趣,也不能拔得太高,让学生丧失信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 学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海拔关系。
3. 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4.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识别坡度的陡缓。
2.通过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颜色深浅与海拔的对应关系。
3.通过绘制和阅读地形剖面图,概括剖面线地带地面起伏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
分析等高线地形图。
六、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使用。
七、教学方法
绘图、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爬山(出示:山脉模型)。如何将这么笨重的模型变得简单易携带呢?但是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区域。
思考。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这问题走进新课学习。
我画我析合作探讨
1.对绝大多数同学提出的导学案疑问部分给予解答。2.出示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方法。3.师生共同在黑板上绘制山脉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4.问:在模型中找到山峰、鞍部、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脊、山谷、陡崖、缓坡、陡坡,分析它们表现在等高线地图中,各有什么特点?河流出现在哪?(出示各种地形及特点)5.问:说说在现实的爬山中爬缓坡和陡坡的感受。从地形图角度分析爬山问题(指导学生一定要从等高线疏密角度进行判断)。6.在地形图上填上颜色及图例。7.教师在已有的地形图上画一直线,示范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1.学生对课前预习部分进行相互交流,提出疑问点。2.看视频。3.绘图、提问。对师生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能出现的错误之处以及自己的疑惑)。4.“玩”模型,谈感受、读图、析图完成课本P17第2.3两个箭头的题目。5.对老师绘图进行提问。完成课本练习。6. 独立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小组合作分析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势以及确定越野路线。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依靠集体解决问题。通过视频,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有一个大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了解。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的听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自己动手,他们对本部分内容理解会加深。通过模型教学,让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让学生更好理解。通过讲练结合,不仅能起到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也是对知识的巩固。
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教师个别批改。
自主完成、合作交流。
通过知识运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教师个别批改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

九、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