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讲)-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讲)-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4)

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哲学的含义。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
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对世界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3.
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比较,懂得哲学具有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含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难点:世界观的含义;哲学的含义。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哲学的含义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以要了解哲学的含义,就必须首先理解世界观的含义。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2)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灵奶奶”为她生病的小孙子降福,并保佑她八十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临下山时,留下一百元钱,专门嘱咐说,这钱是“修庙宇、塑神像”的。这位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冒雪爬上高山之巅,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她的心目中,“神”支配了她一家人的命运。
那位登高山的老太太可能压根儿没有听说过“世界观”三个字,因此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受某种世界观的支配。由此可见,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是有自觉和不自觉的区分。
虽然我们这位可爱的老奶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世界观,不过,她却真真实实地存在有世界观,同时在这个世界观的指导下,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和我们不同。
【课堂探究】:(1)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 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1)什么是方法论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图所示: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1.
具体知识的内容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图示为:
2.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提示:如何看待“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命题,正确的一面是看到了“反思”在哲学思想的形成中的作用;缺陷是认为哲学思想来自于主观的“精神”和“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思想来源于人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课堂探究:教材第9页(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人混乱和失败。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课堂探究】:(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 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知识小结】
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本课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哲学的概念。从知识逻辑上讲,围绕哲学概念,主要讲了三个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