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17年中考社会思品专题特训系列——发展的选择(A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填入题后相应的位置上,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版权所有:21教育】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 )21*cnjy*comA.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B.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C.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D.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2.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自强”与“求富”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民主”与“科学” ④“和平、民主、团结”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3.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①启蒙运动 ②新文化运动 ③洋务运动 ④西安事变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www.21-cn-jy.comA.鸦片战争——睁眼看世界 B.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发展 D.九一八事变——毛泽东思想形成5.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6.民国时期,新式邮政业得到发展。下列与右图邮票发行同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开始 B.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共二大召开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7.右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井风山革命道路的开创C.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D.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8.对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八路军臂章 ②黄埔军 ③南昌起义 ④解放南京 ⑤遵义会议旧址A.⑤④①②③ B.②⑤①③④ C.①②③⑤④ D.②③⑤①④9.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对于抗日战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民族抗战是取胜的根本原因 ②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日本开始全面侵华④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21cnjy.com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新中国的成立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序号 历史事件 标志着① 1949年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④ 1997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江西省永丰县潭城乡龙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村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4.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30多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风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2·1·c·n·j·y( http: / / www.21cnjy.com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有关中国人口问题的探究学习,其中一个学习小组在网上找到了以下一份表格。据此回答16—17题。www-2-1-cnjy-com年份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60岁以上百分比 11.7% 15.5% 21.9% 25.1% 27.4%16.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某一现状是( )A.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人口素质偏低C.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D.农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平衡17.上述人口问题将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发展社会生产力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8.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任何物种都可为我所用②动植物可以为人类利用,但要合理文明地利用③人类可以不择手段地维护自身的利益④我们要善待自然界的大小生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9.下表中的内容都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史实 结论①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揭开冷战序幕②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经济全球化开始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④苏联解体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20.右图所示反映了( )A.世界经济全球化B.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D.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1.(10分)【新力量 焕然一新】材料一:(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二:大会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1·cn·jy·com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的杂志是谁创办的?高举了什么大旗从而掀起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2)请列举一个史实印证“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一奋斗目标的最终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哪一革命的胜利?(4分)【来源:21cnj*y.co*m】(3)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移到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并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二:1956年,我国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继续谱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出处:21教育名师】(1)材料一中“正确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在这条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2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材料二中“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历史的伟大转折”、“民富国强的道路”又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3)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材料二: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1)材料一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基”分别指什么事件?后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有何伟大意义?(4分)(2)发展第二个巨大跃迁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中1989年中苏关系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也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怎样的外交政策?列举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两例。(4分)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的工业园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1教育网材料二: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材料三: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1)材料一出自中共的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该政治路线的确定有何意义?(4分)(2)从材料二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的实质是什么?这次全会召开两年后,邓小平把飞乐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美国客人,说明我国经济改革进入一个怎样的局面?(2分)(3)材料二、材料三的会议中都有一个转变,即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请说出这种转移的不同点。(2分)(4)上述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25.(10分)解决好人口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二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图(1)观察上图,说说我国出台“全面二孩”政策的客观依据。(2分)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8930人,高中文化程度14032人。文盲率4.08‰流动人口增长81.03%。我国人口素质依然不高,流动人口在增加……要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提高人口素质……(3)依据材料二,运用人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的认识。(4分)材料三: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3)联系材料三,从人口对资源、环境、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确性。(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D D C B D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D D D C B C A A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1.(1)陈独秀。民主、科学。(2分)(2)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分)(3)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分)22.(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具体的事件皆可3分)(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分)(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立足国情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等。(2分)23.(1)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2分)结束了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 ( http: / / www.21cnjy.com )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从这一刻起,中华民族朝着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断前进。(2分)21·世纪*教育网(2)依法治国(2分)(3)主要原因: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1分)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外交成就: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任意两点即可2分)24.(1)会议:中共“八大”(1分) 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意义:为探索社会上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2分)(2)实质: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分)以城市为重心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1分)(3)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1分)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分)(4)认清国情,及时调整、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2分)25.(1)我国存在人口结构性矛盾,呈现老龄化趋势。(2分)(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提高人口素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人口素质较低,给自然、社会和经济都带来沉重压力,给失业人口再就业增加了难度。解决我国人口问题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解决好人口流动等问题。(4分)2-1-c-n-j-y(3)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是关键。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中央改革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启动二孩政策,调整人口结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21*cnjy*com(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