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1)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运用 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3)运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重难点“精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本知识点首先应弄明白主、次矛盾的含义,其次理解掌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1)主、次矛盾的含义。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课本中毛泽东的名言说明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就是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如:在学校有许多矛盾,但这些矛盾的中心是教学工作,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各学校都必须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抓好;但各种次要矛盾也要处理好,否则,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再如,在一个班级中,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要任务、主要矛盾,这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前途,也是评价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志。但班级中的纪律、卫生、班风等,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学习有重要影响,因而,也必须抓好。②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第一,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例如,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这个矛盾基本解决了,于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问的矛盾就成为主要矛盾了。第二,有的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例如,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看,而国内的阶级矛盾则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原来的主要矛盾变成次。【课堂探究】:(1)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2)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引导,导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该知识点主要讲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二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重点)【知识拓展】: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虽然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但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首先,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其次,两者的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为主次矛盾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再次,两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最后,两者的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叉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这就是说,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表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中,而且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那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二者相互排斥。主要表现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这一问题也是本框题的难点。为此,把握这一问题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a.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占优势,在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居于支配地位。b.正是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规定该事物的性质中,能起主导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在矛盾中的力量对比上处于劣势,其地位和作用都居于被支配地位,所以,在规定事物性质中不起主要作用。c.复杂事物或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这些矛盾也是不平衡的,其力量、地位、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直接起着决定的作用。这时,事物的性质不是由其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而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例如,每一种社会形态中有许多矛盾,而决定该社会性质的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再如,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因特网的发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等。②二者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固然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但不能由此而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的影响和作用。因为构成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说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就是指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对立双方力量的对比关系。倘若离开了相互依存的条件,所谓对立双方力量的平衡或不平衡,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矛盾的次要方面,对规定事物的性质不是不起作用,只是不起主要作用罢了。例如,人的生命运动,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矛盾所引起的。其中吸收养料,促进细胞生长的因素居于主要地位,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但是,即使在这时,排除废料和一部分旧细胞死亡的因素也绝不是不起作用的。倘若人体内没有排除废料和一部分旧细胞死亡的因素存在,则生命中新陈代谢的矛盾运动就停止了,生命运动也就停止了。所以当我们认识事物的性质,或在促进事物转化的时候,既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主要作用,也决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该知识点是上面所学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本部分知识的重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坚持两点论:①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首先,从理论角度看,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主、次矛盾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如果只抓主要矛盾,甚至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次要矛盾,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其次,从社会实践角度看,我们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观点,这是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同时又要善于围绕中心抓好其他工作,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单打一”。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尽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把握事物的性质,就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因为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支流对主流的发展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而对次要方面也不可掉以轻心,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我们分析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光明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问题和困难的一面。分析我国的形势,我们就可以看到,建国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新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发挥出来。这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这是支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坚持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这是由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中心、抓住关键、抓住重点。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等等。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可能把事情办好。教材中毛泽东同志这段名言的意思是,研究复杂事物,首先要找出主要矛盾。如果找不到主要矛盾,问题将无法解决。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看问题、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是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要把握事物的性质,就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要准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才不至于混淆事物的性质,或者不分主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正确分析形势、认识事物、评价个人。活中,要注意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2)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①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联系。二者是紧密相联的。①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②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③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 探究提示:(1)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包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思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2)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了。教材中毛泽东同志的名言特别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基础性的东西,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各种事物的质的区别。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解决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因此,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果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企图用一种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注定要失败的。思维拓展: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你能说出几个蕴涵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吗 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量人为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看菜吃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等。【课堂探究】: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析相反的成语和俗语有:“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纸上谈兵…‘画蛇添足”“草木皆兵”“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粗枝大叶”“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坚决反对不重视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的错误做法。【知识小结】:本课共分两框四目,每一框每一目都是从具体的事例人手提出问题,起到统领本框的目的。本课主要讲矛盾分析法,而矛盾分析法先从矛盾含义讲起,接着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这些内容始终离不开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