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传统科技的总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②通过对长城、北京城和在特定情况下的观察和鉴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审养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审美能力。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建筑取得的杰出(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以八人小组为单位,课前通(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北京故宫和长城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其它实物资料(如邮票、门票等等)学习收集、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引导学生从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中感悟到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③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认(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而且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学习三位科学家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明长城;明北京城及其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难点:通过本课学习体会科学家的优良品质。【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学习法相结合,探究性学习方法。【课堂组织形式】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②学生以八人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方法】结合课件图片,利用学生互助学习,教师加于辅导来突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幻灯片长城和故宫图片导入新课。新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解读:教师带学生解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引起学生对目标和重难点的重视,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导学案完成情况反馈:对学生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进行批阅,评出优差等级并针对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合作探究:结合学生情况给定时间让学生合作完成导学案探究部分。1、教材提到的三位明朝科学家请任选一位为其设计个人名片?教师:学生设计名片花样图案不一,但名片上必须包含以下几项:姓名、生活朝代、身份(从事哪方面研究)、贡献(代表作),其他可自由发挥。2、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的哪些优良品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三位科学家的学习,从他们身上找出其优秀品质,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答案要点: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毅力坚定等。【当堂检测】共五小题引导学生边看边做,五分钟之内完成。答案参考:1、明朝时,北京城的城中心是(A)A.宫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2、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的科学家是(C)A.贾思勰B.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3、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C)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4、“万里长城第一关”中的第一关是指(A)A.山海关B.嘉峪关 C.居庸关 D.函谷关5、连线题:人物与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天工开物》农业百科全书宋应星《农政全书》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小结】借助课件大括号知识结构图带领学生合上课本一起完成。教师:本课主要学习明清的科(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技术,要求掌握明清在建筑方面的科技成就:长城和明北京城;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卓越智慧,学习科学家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板书设计】第20课明清的科学技术明长城一、建筑技术明清北京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二、科技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教学反思】上课结束后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