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1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3年高考考点分析与命题规律-2017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7.1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3年高考考点分析与命题规律-2017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一、2014-2016年高考考点分析
考点1
文化与生活
考纲内容回顾:文化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近3年高考考查情况如下。
高考卷别
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
全国卷
1.
2016年高考全国2卷,39
【文化和经济关系】2.
2015年高考全国2卷,20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北京
1.
2016年高考北京卷,26
【文化的表现形式】2.
2014年高考北京卷,25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
天津
1.
2015年高考天津卷,10
【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江苏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19
【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2.
2016年高考江苏卷,20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
2016年高考江苏卷,21
【文化对人的影响】4.
2015年高考江苏卷,18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5.
2014年高考江苏卷,20
【文化对人的影响】
浙江
1.
2016年高考浙江卷,34
【文化对人的影响】2.
2015年高考浙江卷,34
【文化对人的影响】3.
2014年高考浙江卷,41
【文化的社会作用】
其他省份
1.
2015年高考安徽卷,8
【文化对人的影响】2.
2015年高考安徽卷,38
【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3.
2015年高考山东卷,32
【文化对人的影响】4.
2015年高考重庆卷,12
【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5.
2015年高考海南卷,25
【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6.
2014年高考安徽卷,8
【文化对人的影响】7.
2014年高考山东卷,32
【文化对人的影响】8.
2014年高考福建卷,39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文化与生活”在近3年的高考在地方卷中考查的尤为频繁,以江苏卷最为典型,全国卷基本每年也会涉及到。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稳定,具体来讲,就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在2017高考备考中,要对以上两个热点考点引起足够重视。
考点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纲内容回顾: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近3年高考考查情况如下。
高考卷别
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
全国卷
1.
2016年高考全国3卷,19
【文化创新、文化传播】2.
2014年高考全国1卷,19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
2014年高考全国2卷,19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北京
1.
2016年高考北京卷,41
【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天津
1.
2015年高考天津卷,11
【大众传媒及网络语言】
江苏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23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
2015年高考江苏卷,2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
2014年高考江苏卷,24
【文化多样性】4.
2014年高考江苏卷,32
【文化多样性、矛盾的观点】
浙江
1.
2014年高考浙江卷,31
【文化多样性】
其他省份
1.
2015年高考福建卷,28
【大众传媒的重要性】2.
2015年高考海南卷,18
【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3.
2014年高考福建卷,30
【走进文化生活】4.
2014年高考福建卷,29
【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5.
2014年高考重庆卷,13
【文化交流的意义】
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在全国卷和地方卷中基本每年都会涉及1道题,江苏卷考查的最多,主要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的题目还会综合考查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等知识。备考过程中,要对近年高考的热点考点进行扎实的复习,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考点3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考纲内容回顾: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近3年考查情况如下。
高考卷别
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
全国卷
1.
2016年高考全国2卷,19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
2016年高考全国3卷,39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
1.
2016年高考北京卷,25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
2015年高考北京卷,26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
2014年高考北京卷,24
【传统文化的作用】
天津
1.
2016年高考天津卷,11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江苏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22
【传统文化的特点】2.
2015年高考江苏卷,20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
2014年高考江苏卷,2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浙江
1.
2015年高考浙江卷,40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待其的正确态度】
其他省份
1.
2015年高考广东卷,32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2.
2015年高考山东卷,31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3.
2015年高考福建卷,39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
2014年高考安徽卷,7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5.
2014年高考四川卷,7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全国卷和地方卷中属于高频考查考点,北京卷、江苏卷每年都涉及1道题目,全国卷在2016年更是出现了2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分散,包括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其的正确态度。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对以上考点的内容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地予以掌握。
考点4
文化创新
考纲内容回顾: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近3年考查情况如下。
高考卷别
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
全国卷
1.
2016年高考全国1卷,19
【文化创新的途径】2.
2014年高考全国1卷,39
【文化创新】3.
2014年高考全国2卷,39
【文化创新的途径】
北京
1.
2014年高考北京卷,38
【文化创新的载体与途径】
天津
1.
2014年高考天津卷,10
【文化创新的途径】
江苏
1.
2016年高考浙江卷,40
【文化创新、文化自信】2.
2014年高考江苏卷,19
【文化创新】3.
2014年高考江苏卷,23
【文化创新】
浙江
1.
2016年高考浙江卷,41
【文化创新、文化自信】
其他省份
1.
2015年高考山东卷,
30
【文化创新】2.
2015年高考四川卷,13
【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交流】3.
2014年高考山东卷,42
【文化创新、中华文化】
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文化创新”在高考中出现的次数总体相对较少,在全国卷和地方卷有间隔考查的趋势。考查的考点较为集中,主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有的题目还会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等考点综合考查。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居多。备考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要重视对文化创新的考查内容和解题方法的梳理总结。
二、命题规律
通过对近3年全国卷和地方卷对本专题考查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命题有以下规律:
1.
从考查的重点上看,集中在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其的正确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
2.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常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择题以体现类、意义类和原因类为主,非选择题主要立足社会发展,明确文化“走出去”的意义,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和措施,有的题目还结合文化和哲学的相关考点进行考查,对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
三、备考指导
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来把握。“是什么”即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什么”是指为什么发展文化,强调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怎么做”即怎样发展文化,应从文化交流、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来分析。
2.一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两个影响: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三种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三条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四个特点: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典例1】(2016年高考全国2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名师点睛】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典例2】(2015年广东卷3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强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都注重文化的精神传承,不但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传承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同时也说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可以逐一排除,“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材料中显然没有相应的信息。
【典例3】(2016年高考北京卷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
【答案】
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解题技巧】
文化交流传播,其意义既在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繁荣,也在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创新。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进行知识拓展,如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文化交流的意义:(1)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3)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