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2014-2016年高考考点分析考点1文化与生活考纲内容回顾:文化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近3年高考考查情况如下。高考卷别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全国卷1.2016年高考全国2卷,39【文化和经济关系】2.2015年高考全国2卷,20【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北京1.2016年高考北京卷,26【文化的表现形式】2.2014年高考北京卷,25【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天津1.2015年高考天津卷,10【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江苏1.2016年高考江苏卷,19【文化的内涵、文化对社会的影响】2.2016年高考江苏卷,20【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2016年高考江苏卷,21【文化对人的影响】4.2015年高考江苏卷,18【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5.2014年高考江苏卷,20【文化对人的影响】浙江1.2016年高考浙江卷,34【文化对人的影响】2.2015年高考浙江卷,34【文化对人的影响】3.2014年高考浙江卷,41【文化的社会作用】其他省份1.2015年高考安徽卷,8【文化对人的影响】2.2015年高考安徽卷,38【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3.2015年高考山东卷,32【文化对人的影响】4.2015年高考重庆卷,12【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5.2015年高考海南卷,25【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6.2014年高考安徽卷,8【文化对人的影响】7.2014年高考山东卷,32【文化对人的影响】8.2014年高考福建卷,39【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文化与生活”在近3年的高考在地方卷中考查的尤为频繁,以江苏卷最为典型,全国卷基本每年也会涉及到。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稳定,具体来讲,就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在2017高考备考中,要对以上两个热点考点引起足够重视。考点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纲内容回顾: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近3年高考考查情况如下。高考卷别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全国卷1.2016年高考全国3卷,19【文化创新、文化传播】2.2014年高考全国1卷,19【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2014年高考全国2卷,19【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北京1.2016年高考北京卷,41【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天津1.2015年高考天津卷,11【大众传媒及网络语言】江苏1.2016年高考江苏卷,2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2015年高考江苏卷,2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2014年高考江苏卷,24【文化多样性】4.2014年高考江苏卷,32【文化多样性、矛盾的观点】浙江1.2014年高考浙江卷,31【文化多样性】其他省份1.2015年高考福建卷,28【大众传媒的重要性】2.2015年高考海南卷,18【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3.2014年高考福建卷,30【走进文化生活】4.2014年高考福建卷,29【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5.2014年高考重庆卷,13【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在全国卷和地方卷中基本每年都会涉及1道题,江苏卷考查的最多,主要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的题目还会综合考查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等知识。备考过程中,要对近年高考的热点考点进行扎实的复习,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考点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纲内容回顾: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近3年考查情况如下。高考卷别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全国卷1.2016年高考全国2卷,19【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2016年高考全国3卷,39【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1.2016年高考北京卷,25【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2015年高考北京卷,2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2014年高考北京卷,24【传统文化的作用】天津1.2016年高考天津卷,1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江苏1.2016年高考江苏卷,22【传统文化的特点】2.2015年高考江苏卷,20【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2014年高考江苏卷,2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浙江1.2015年高考浙江卷,40【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待其的正确态度】其他省份1.2015年高考广东卷,3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2.2015年高考山东卷,3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3.2015年高考福建卷,39【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2014年高考安徽卷,7【文化的继承与发展】5.2014年高考四川卷,7【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全国卷和地方卷中属于高频考查考点,北京卷、江苏卷每年都涉及1道题目,全国卷在2016年更是出现了2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分散,包括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其的正确态度。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对以上考点的内容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地予以掌握。考点4文化创新考纲内容回顾: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近3年考查情况如下。高考卷别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全国卷1.2016年高考全国1卷,19【文化创新的途径】2.2014年高考全国1卷,39【文化创新】3.2014年高考全国2卷,39【文化创新的途径】北京1.2014年高考北京卷,38【文化创新的载体与途径】天津1.2014年高考天津卷,10【文化创新的途径】江苏1.2016年高考浙江卷,40【文化创新、文化自信】2.2014年高考江苏卷,19【文化创新】3.2014年高考江苏卷,23【文化创新】浙江1.2016年高考浙江卷,41【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其他省份1.2015年高考山东卷,30【文化创新】2.2015年高考四川卷,13【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交流】3.2014年高考山东卷,42【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文化创新”在高考中出现的次数总体相对较少,在全国卷和地方卷有间隔考查的趋势。考查的考点较为集中,主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有的题目还会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等考点综合考查。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居多。备考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要重视对文化创新的考查内容和解题方法的梳理总结。二、命题规律通过对近3年全国卷和地方卷对本专题考查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命题有以下规律:1.从考查的重点上看,集中在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其的正确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2.从命题的形式上看,常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择题以体现类、意义类和原因类为主,非选择题主要立足社会发展,明确文化“走出去”的意义,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和措施,有的题目还结合文化和哲学的相关考点进行考查,对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三、备考指导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来把握。“是什么”即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什么”是指为什么发展文化,强调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怎么做”即怎样发展文化,应从文化交流、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来分析。2.一个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两个影响: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三种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三条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①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四个特点: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典例1】(2016年高考全国2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名师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典例2】(2015年广东卷3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题技巧】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强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都注重文化的精神传承,不但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传承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同时也说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可以逐一排除,“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材料中显然没有相应的信息。【典例3】(2016年高考北京卷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解题技巧】文化交流传播,其意义既在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繁荣,也在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创新。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进行知识拓展,如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文化交流的意义:(1)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3)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