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1 当代国际社会近3年高考考点分析与命题规律-2017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6.1 当代国际社会近3年高考考点分析与命题规律-2017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考点1
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
考纲内容回顾: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近3年高考考查情况如下。
高考卷别
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
全国卷
1.
2014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8
【联合国】2.
2014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8
【国际竞争与合作】
北京
1.
2015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31
【国际组织的作用】
天津
近3年未出现
上海
1.
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0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2.
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7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3.
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1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
江苏
1.
2015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6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2.
2015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7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3.
2014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8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浙江
2.
2014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35
【联合国】
其他省份
1.
2015年高考安徽卷文综政治,6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2.
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综政治,6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3.
2014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政治,29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该考点是全国卷和地方卷中的常考点,在近3年的高考中均出现1-3次,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考查的最多,属于高频考点,在2017年的备考中,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学的注意。
考点2
时代主题与世界多极化
考纲内容回顾: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近3年高考考查情况如下。
高考卷别
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
全国卷
1.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38
【世界多极化、我国的外交政策】2.
2016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8
【时代主题、中国的国际地位】
北京
近3年未出现
天津
1.
2016年高考天津卷文综政治,3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
上海
1.
2015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0
【时代主题】
江苏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政治,37
【国际竞争】2.
2014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7
【时代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
浙江
1.
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33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其他省份
1.
2015年高考重庆文综政治,9
【时代主题】2.
2015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4
【国际新秩序、我国的外交政策】3.
2014年高考重庆卷文综政治,13
【国际新秩序、我国的外交政策】
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除北京卷外,该考点在近3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主要集中时代主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国际新秩序,题型包括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有较高的分量。值得注意的是,该考点通常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综合考查,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注重备考的针对性和综合性,灵活作答。
考点3
我国的外交政策
考纲内容回顾: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成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近3年考查情况如下。
高考卷别
高考示例及考点分布
全国卷
1.
2015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9
【外交政策】2.
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文综政治,35
【国家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
北京
1.
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31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天津
1.
2015年高考天津文综政治,3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
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综政治,9
【我国的外交政策】
上海
1.
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32
【我国的外交政策、时代主题】
江苏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7【我国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浙江
近3年未出现
其他省份
1.
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政治,29
【我国的外交政策】2.
2015年高考福建文综政治,27
【我国的外交政策】3.
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政治,28
【我国的外交政策】
考点分析总结:统计发现,除浙江卷外,该考点在近3年的全国卷和地方卷中,均涉及1-2道题目,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通常是综合考查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对我国的外交政策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全面掌握、灵活运用。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坚持了以我为主,凸现国家意志,宣传我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以选择题为主,我国的外交政策偶尔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从考查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包括:主权国家;联合国的作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代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此外,我国对国际社会承担的责任、我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是近年考查的热点,注意结合热点材料理解这一问题。
结合国际合作和国际冲突的国际重大热点问题,理解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相关知识。备考过程中,要把握:
一个核心:维护国家利益;
一个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个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化发展;
一种实质:综合国力的较量;
一种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两个主体: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两个主题:和平与发展。
【典例1】(2016年高考上海卷政治10)主权国家拥有的独立权是指
A.管理人口、领土、政权的权力
B.行使对内、对外的国家职能的权力
C.自主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的权利
D.保卫国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答案】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的相关知识。对于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的区分,我们可采用以下“关键词法”来区分:(1)独立权:“自己意志”“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自主决定”等。(2)平等权:“不分大小国家享有投票权”“使用本国语言文字”“法律地位平等”等。(3)自卫权:“国防建设”“建筑要塞”“还击入侵”“捍卫主权”等。(4)管辖权:“管理本国公民”“保护本国公民”“维护侨民权益”“管理驻外使馆”等。
【典例2】(2016年高考江苏卷政治37).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许多国家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6分)
【答案】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机器人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技术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都想抓住和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解析】
(1)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这体现了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机器人技术可以维护国家利益,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解题思路】
回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技巧:1.认真阅读材料,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即主题。2.认真阅读后面的提示,如主题,至少几个方面等。3.根据阅读材料时找到的主题确定要阐述的主题后回顾教材观点,一般来讲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所有内容都要想到,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4.组织答案。一般格式为:感悟点+材料+理由(特点、表现、原因、影响、必要性、重要性、危害等)所有感悟点完成后最后谈做法。谈做法时每个感悟点的做法都要涉及到,不能再出现小序号,同样注意角度。如果做法既要谈国家也要谈个人,一般国在前个人在后。
【典例3】(2017届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材料二:围绕本次峰会的主题,明确二十国集团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了杭州共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既要做好短期风险防范,也要注意挖掘中长期潜力,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构建互联互通格局,深化我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首先要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特别是要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的理论依据。
【答案】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围绕本次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二十国集团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共识。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体现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②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既要做好短期风险防范,也要注重挖掘中长期潜力,有信心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③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互联互通格局,深化我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既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解题方法与答题规范】
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回归教材)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