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94张PPT。中国古代史(备注:本动画地图适用于Powerpoint2003以上版本;下划线文字、箭头为按钮)动画地图集目 录中国古代史·动画地图集1.我国境内主要远古 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2.商朝形势3.周武王伐纣4.周初形势5.春秋五霸6.齐桓公称霸7.城濮之战8.吴越争霸9.战国七雄与战国时
期的变法10.围魏救赵11.长平之战12.都江堰水利工程
平面示意图13.秦灭六国14.秦朝疆域15.秦末农民起义16.张骞通西域17.西汉与匈奴的战争18.东汉反击匈奴19.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20.官渡之战21.赤 壁 之 战22.东晋前秦形势23.淝水之战24.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5.隋朝大运河26.唐朝的建立27.安史之乱28.文成公主入吐蕃29.唐朝的中外交往30.鉴真东渡31.玄奘西游32.宋辽交战形势33.金灭辽、北宋34.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 建立35.明朝的建立36.靖难之役37.满洲的兴起和清朝
的建立38.郑和下西洋39.戚继光抗倭40.郑成功收复台湾42.平定准噶尔部贵族的
叛乱41.雅克萨反击战43.平定大小和卓叛乱44.清朝疆域南海诸岛南海黄河辽河江长珠江原始人类遗址北京西安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河北北京市辽宁山西西陕河南南湖湖北西江江苏安徽东山渤海黄海东海黄河江长河水渭水水淮水江周商郑州荥阳定陶曲阜内黄邢台安阳西北岐山朝歌淇县牧野商朝势力所及区域都城及迁都顺序今省界注:亳,今河南郑州,另有河南商丘北等说;邢,今河北邢台,另有河南温县东等说。(约公元前1600年)(殷或殷商)(公元前1046年)商朝形势岐山丰周盟津朝歌殷牧野河水汉水水渭×周武王进兵方向各部落会兵方向羌濮公元前1046年周 武 王 伐 纣河北辽宁山西东山渤海黄海东海西陕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南湖西江浙江四川黄河河水江长水江水淮渭水汉水周镐京西安西南洛邑济水翼城西商丘南三星堆淄博东北北京淇县洛阳苏州犬戎周朝势力所及区域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晋主要诸侯国都城其他诸侯国今省界前1046年晋卫鲁宋吴齐燕周 初 形 势秦晋卫燕齐鲁宋楚吴越周河渭济淮汉江水水水水水水周王城各诸侯国都城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五霸另一说春秋五霸秦晋卫燕齐鲁宋楚吴越周葵丘河渭济淮汉江水水水水水水周王城各诸侯国都城齐国扩张路线山 戎狄 人楚国扩张路线齐桓公称霸河水水水淮濮济大野泽商丘陶丘城濮商丘南鄂城西南定陶齐军进军路线晋军诱敌路线楚军溃败路线楚丘晋卫曹宋水城濮之战秦晋卫燕齐鲁宋楚吴越周河渭济淮汉江水水水水水水周王成各诸侯国都城吴军进兵路线越军进兵路线吴越争霸秦楚鲁越卫韩赵魏周中山洛邑晋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秦楚韩赵魏燕齐乐毅改革胡服骑射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战 国 七 雄 与 战 国 时 期 的 变 法赵齐卫魏宋邯郸大梁桂陵河水齐军进攻路线魏军进攻路线魏军撤退路线马陵围魏救赵秦赵邯郸长平周(公元前260年)赵军进攻路线秦军进攻路线廉颇率军坚壁固守40多万 赵军降秦河水水水汾洛长平之战都江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离堆江岷分水堰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寿春临淄邯郸大梁郑蓟勃海海东河水水汾咸阳秦 灭 六 国匈 奴东 胡羌南 越东 越渤海河 套辽东郡陇西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咸阳河河水黄水水水水湘江淮离临洮秦蒙恬秦朝都城秦收复河套地区及统一越族路线秦朝疆域秦始皇嬴政像秦朝疆域渤海黄海水淮水江江长黄河河水济水漳水渔阳密云西南巨鹿平乡西南戏咸阳咸阳东北荥阳淮阳大泽乡宿州东南武关丹凤东南灵宝北陈胜吴广起义地点陈胜吴广进军路线张楚陈胜吴广建立的政权及地点陈胜吴广活动地区响应起义的地区重要战役陈南阳函谷关前207年前206年秦末农民起义葱岭南山昆仑山山山前138年前126年匈奴前119年汉西长安陇西敦煌阳关楼兰鄯善若羌临洮西安西北于阗和田南莎车疏勒喀什龟兹罗布泊西北天大宛塔什干东南玉门关蓝氏城巴尔赫番兜城达姆甘海里河水水江乌孙康居安息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往返路线河西走廊咸海张骞通西域匈奴西汉长安西安西北庆阳西北北地郡陇西郡临洮张掖郡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朔方郡杭锦旗北河套赵信城燕然山山爱杭居延泽祁连山河西走廊白登山平城大同东北漠大单于庭瀚海呼伦湖贝尔湖辽水勃海黄海河水河黄匈奴南下进攻方向汉军第一次出击匈奴方向汉军第二次出击匈奴方向汉军第三次出击匈奴方向西汉战胜匈奴后的疆界西汉设置的河西四郡西汉骑兵俑匈奴骑兵西汉与匈奴的战争酒泉郡燕杭然爱山山北匈奴南匈奴东汉鲜卑五原郡稽落山洛阳洛阳东鄯善若羌乌孙山天浦类海河河黄水汉代骑兵俑匈奴骑兵东汉反击北匈奴路线北匈奴西迁路线东汉反击匈奴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鄯善阳关玉门关于阗疏勒大宛葱岭塞琉西亚西汉大月氏安息秦大匈奴乌孙丝绸之路西安西北和田南若羌巴格达(古 罗 马)海里海黑咸海(波斯湾)喀什敦煌西丝 绸 之 路佛教的传入路线道教的传播地区大月氏天竺(身 毒)东汉疏勒喀什莎车于阗和田南鄯善若羌龟兹库车葱岭西域敦煌敦煌西长安汉中蜀郡成都青城山洛阳东洛阳河水河黄长江江水佛祖释迦摩尼像道教太上老君像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水河水濮水济水鸿沟白马黎阳(浚县东)(滑县东南)白马津延津(延津北)阳武(原阳东南)乌巢(延津东南)官渡(中牟东北)袁军进攻路线曹军进攻路线曹军撤退路线曹军偷袭路线袁军追击路线袁军败退路线官 渡 之 战襄阳江陵乌林夏口樊口柴桑(襄樊)(荆州)(洪湖东北)赤壁(赤壁西北)(九江西南)(鄂州西)(汉口一带)刘备孙权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刘军退却方向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曹军败退方向主要战场孙、刘联追击方向水水汉江赤 壁 之 战建康长安西安洛阳彭城徐州剧县寿光东南寿阳寿县南京洛阳东前秦军80多万东晋军8万河黄江长淮水渤海海东海南前秦(351 - 394年)东晋(317 - 420年)夷洲前秦军进攻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东晋前秦形势水淮沘水芍陂水淝洛涧水颖颖口洛口383年寿阳寿县硖石凤台西南八公山前秦军进攻路线前秦军溃逃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布防线前秦东晋淝 水 之 战建康南京长安西安长江河黄渤海东海海南陈隋隋灭陈路线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7年,隋灭后梁。589年,隋灭陈,
南北重归统一。隋 朝 的 建 立 与 统 一涿郡北京江都余杭杭州长安洛口仓广通渠扬州洛阳洛阳西安西新开凿的大运河河段都城在天然河道和旧运河基础
上修建的大运河河段洛阳涿郡余杭渤海东海605年605年608年610年605年开始开凿各段运河的年代隋朝大运河黎阳仓兴洛仓(洛口仓)东都(洛阳)长安西安涿郡北京瓦岗扬州杭州余杭江都长白山太原(晋阳)隋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地区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地点隋炀帝被杀地点李渊起兵地点李渊率军攻占长安路线隋唐江都渤海东海河黄江长唐朝的建立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唐、回纥军反击路线唐玄宗入蜀路线安史之乱长安逻些黄河长江日月山唐吐蕃西安拉萨海青海柏文成公主入吐蕃唐洛阳扬州敦煌曲女城玉门关高昌平城京葱 岭拂菻大食波 斯天 竺日本流求渤海东海海南日本海太平洋洋度印阿拉伯海海红海黑海中地海里非洲亚洲新罗阿拉伯半岛(东罗马帝国)广州湾斯波长安陆路交通线海路交通线唐朝中外交往长安西安海东海南南海( 涨 海 )(涨 海)南海洋平太唐唐新罗本日河黄江长(扬州)绍兴九江吉安广州桂林广陵会稽浔阳庐陵南海始安延德流求台湾海峡岛群球琉冲绳岛平城京奈良九州岛海南岛第五次路线第六次路线鉴 真 东 渡海东河黄长江唐吐蕃竺天斯波海里咸海长安逻些城吐火罗狼揭罗广州洛阳幽州拉萨北京秦州凉州瓜州敦煌高昌龟兹碎叶怛罗斯城迦湿弥罗飒秣建喝盘陀活路城钵伐多罗萨他泥湿伐罗钵罗耶伽阿点婆翅罗奔那伐弹那那烂陀王舍城迦摩缕波建志补罗跋禄羯占婆苏剌侘印度孟加拉湾阿 拉 伯 海阿拉伯半岛阿曼湾洋度印去回玄奘西游路线唐 玄 奘 西 游契 丹 的 兴 起幽州云州上京黄龙府农安临潢府女真韦室鞨水黑靺巴林左旗南黄河河辽河土河潢江龙黑海渤海本日契丹(辽)后晋海东高丽943年契丹(辽)疆域幽云十六州地区阴山木叶山海渤海东河黄潢河河辽江花松会宁金完颜部黄龙府农安上京巴林左旗南辽临潢中京宁城西南东京南京大定辽阳析津北京西京太原应天东京开封商丘南阿城南大同金军进攻路线辽五京金 灭 辽、北 宋东海海南河黄大江江龙黑斡难河鄂嫩河大翰耳朵中都临安中兴银川北京杭州温都尔汗西南金部等蕃吐南京蔡州襄阳长江开封厓山蒙古军进攻金、西辽、西夏、大理路线元军进攻南宋路线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大都临清济南汴梁开封颍州阜阳凤阳东北应天南京杭州潼关蕲水浠水大同上都正蓝旗东渤海海东黄河大江江长濠州刘福通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起义军活动地区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明军北伐路线元顺帝北逃路线明朝的建立京师应天济南北平真定河间德州馆陶东昌徐州灵璧扬州郑村坝白沟河海东海渤河黄河沱滹河干桑正定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1399年1400年1401年1400年1402年燕王起兵时控制的地区明政府军主攻方向靖难军进攻方向靖 难 之 役河辽鸭绿江明朝鲜渤海京师(北京)沈阳(盛京)赫图阿拉萨尔浒山海关宁远兴城新宾建州部明代辽东边墙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明黄河江大亚洲洲非洋度印东海海南太平洋榜葛剌孟加拉印度越南占城暹罗泰国吕宋锡兰孟加拉湾湾斯波苏门答腊浡泥文莱南洋群岛苏禄伊朗阿拉伯半岛南京占城撒地港吉大港柯枝古里忽鲁谟斯霍尔本兹阿丹天方麦加木骨都束三宝垄新村刘家港满刺加马六甲哇爪科泽科德阿拉伯海斯里兰卡摩加迪沙亚丁郑和的航海路线郑和航海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华侨的主要聚居区文莱郑和下西洋日本明朝鲜京师(北京)海渤东海海南广东福建浙山东登州徐州淮安南京芜湖徽州义乌金华台州蓬莱临海横屿仙游牛田平海卫广州河黄江江大大江倭寇侵扰地区倭寇侵扰路线戚家军反击路线戚家军歼灭倭寇主要地点戚继光抗倭厦门南安淡水鸡笼基隆(热兰遮)安平(普罗文查)台湾岛福建台湾海峡海南台湾城台南赤嵌楼金门1662年2月收复台湾郑成功抗清根据地郑成功收复台湾路线包围圈郑成功收复台湾俄罗斯外兴安岭尼布楚涅尔琴斯克雅克萨庙屯尼古拉耶夫斯克岛页库黑龙江城爱辉漠河布克村齐齐哈尔吉林乌拉宁古塔宁安吉林国中(清)黑龙江江里苏乌花松乌第河河纳古尔额湖儿海柏西伯利亚江格尔必齐河河第乌黑龙江江里苏乌尼布楚阿巴该图雅克萨黑龙江城(瑷珲)庙屯库页岛沙俄侵略中国路线清军陆军进军路线清军水军进军路线中俄《尼布楚条约》边界雅 克 萨 反 击 战河拿勒河丹尔阿贝加尔湖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阿克苏叶尔羌打箭炉喀什噶尔巴里坤和阗伊犁阿天尔泰山山黄河乌兰布通峰多伦昭莫多京师贝加尔湖巴池什喀尔巴尔喀什湖拉萨喇萨霍城南漠西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北京)噶尔丹东侵路线康熙帝亲征路线清军平叛路线阿睦尔撒纳败逃路线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进攻西藏和败退路线1690-1696年中国(清)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准噶尔部宁夏俄斯罗喀什银川和田莎车平定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伊犁阿克苏叶尔羌喀什噶尔和阗葱 岭天 山库车乌什塔里木河新疆维 吾 尔 族巴达克山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清军平叛路线叛军溃逃路线主要交战地点葱 岭巴尔喀什湖巴勒喀什池西 伯 利 亚库页岛台湾岛钓鱼岛赤尾屿东沙南 海南海岭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盟旗省辖区西 藏新 疆乌里雅苏台唐努乌梁海科布多黑 龙 江吉林盛京古蒙内直隶东山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陕西青海甘肃河黄黑龙江长江中俄《尼布楚条约》
待议地区清京师乌里雅苏台伊犁喇萨清朝疆域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
内容提要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大地上,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广泛分布着远古人类的遗迹。我国中部偏东的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远古人类的遗迹最为集中的地区。位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市的河姆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市的半坡遗址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商朝形势
内容提要
商是一个古老的部落,传至成汤任首领时,发展成为黄河下游一带实力强大的夏的属国。成汤重用贤良干练的伊尹处理军政事务,对内“以宽治民”,对外争取不满夏桀统治的属国和部落,积聚灭夏的力量。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率军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商朝前期,政局动荡,都城曾多次迁徙。第20位商王盘庚在位期间,迁都至殷。他仿效成汤进行统治,王权得到加强。此后,商朝不再迁都,逐渐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或殷商。
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在商都郊外的牧野,被周武王率领的周军打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伐纣
内容提要
商朝末年,国势衰微,渭水流域的属国周迅速崛起。
周文王励精图治,发展农业,任用有才干的姜尚,为灭商积蓄了力量。
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即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率军在盟津会和各路诸侯,并联合西南等地的部落,在商都郊外的牧野与商军决战。商军士卒纷纷倒戈,带领周军攻入攻入商都。商纣王败逃,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初形势
内容提要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为了统治新征服的广大的地区,西周初年大行分封,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最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齐、晋、卫、鲁、宋、吴等。周王自称天子,封自己的亲属和功臣为诸侯,赐给他们土地与人民。受封的诸侯要忠于周王,为周王镇守疆土,并交纳贡赋,率军随周王出征作战。通过分封,形成了天子、诸侯、请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诸侯国形成众星拱月、“屏藩”周王室的局面。西周的疆土向边远地区扩展,成为幅员辽阔的强盛王朝。春秋五霸
内容提要
周王室东迁洛邑后,控制的地区不断减少,也逐渐丧失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力。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乘机扩张势力,争夺土地和人口,成为号令一时的霸主。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号称“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
内容提要
春秋时期,最先起来争霸的是齐国的齐桓公。
那时候,周边的少数民族时常侵扰小诸侯国。山戎攻打燕国,齐桓公亲自领兵援救燕国。征战中,齐军误入“迷谷”,靠老马识途,才摆脱困境。狄人攻破卫国,齐桓公把卫国余部人民安置在楚丘,并为他们建造新城。楚国吞并中原小国,连年伐郑。齐桓公率领鲁、宋等八国军队讨伐楚国,指责楚国对周王不恭敬,迫使楚国订立盟约,遏制了楚国北上中原的势头。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盟会,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给他送来象征拥有征讨四方权力的弓和车。齐桓公成为称霸中原的首位霸主。城濮之战
内容提要
公元前633年冬,楚军攻宋,宋求救于晋国。晋不直接救宋,而是先讨伐楚的属国卫、曹两国,同时与齐、秦结成联盟。晋迫使曹、卫与楚国绝交,激怒一向狂妄自大的楚将子玉。楚军北上。晋军主动后撤90里,退避三舍,退至城濮,表面上是报答以前楚国款待晋文公的恩惠,实际上是运用“卑而娇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引诱子玉再次上钩。城濮决战时,晋军再用计谋,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城濮之战,遏制了楚国的北上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吴越争霸
内容提要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相继争霸。
先是吴王阖闾建立城郭,垦田植桑,请军事家孙武训练军队,国力倍增。吴军发楚,五战五胜,攻破楚国都城。后来,越国趁吴国大军远在楚国,后方空虚,乘机起兵攻吴。阖闾兵败而死。
吴王夫差即位后,发愤图强,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服侍吴王。
勾践回国后,立志强国雪耻。在贤臣的辅佐下,越国君民上下一心,国力迅速强大起来。不久勾践乘吴国北上中原称霸之机,突然发兵攻灭了吴国,称霸江淮。战国七雄与战国时期的变法
内容提要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三个诸侯国,雄踞中原地区。齐国田氏卿大夫取代姜氏国君,齐国逐渐发展为东方大国。南方越国衰落,为楚国所灭,楚国最终发展成为南方大国。秦国向西发展,成为西方大国。燕国发展为北方大国。战国初期,较大的诸侯国就只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燕有“乐毅改革”,赵有“胡服骑射”军事改革,齐有“邹忌改革”,魏有“李悝变法”,秦有“商鞅变法”,韩有“申不害变法”,楚有“吴起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坚决、彻底。围魏救赵
内容提要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认为这是与魏国争雄的有利时机,派军救赵。
齐军主帅准备领军直奔邯郸,攻击魏军。军师孙膑说:现在魏军的精锐都在赵国,国内空虚。我们领兵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然回救。我军埋伏在半路截杀,定能获胜。
齐军按照孙膑的计谋,在桂陵一举打败回救大梁的魏军。后来齐国在马陵再次打败魏军。魏国从此衰落下去。长平之战
内容提要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战于长平。赵国老将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双方对峙三年。后来,秦国施用反间计,诱使赵王撤换主帅,改派只会空谈兵书,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为将,赵军轻易出击,结果中计被围,40多万士兵降秦后被杀。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示意图
内容提要
都江堰是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工程主要分作三部分:
1.分水堰。分水堰是在岷江中的天然滩脊上,修筑一个形似鱼嘴的卵石沉积建筑作堰。分水堰前端尖,从远处看像个大鱼嘴,所以又叫“分水鱼嘴”或“都江鱼嘴”。分水堰的作用是把岷江水一分为二,东边的水称内江,西边的水称外江,内江引渠灌溉,外江沿岷江故道流入长江。
2.宝瓶口。内江流玉垒山处开凿一人工河道口,称宝瓶口。内江水通过宝瓶口流经灌渠灌溉农田。玉垒山被凿开岩石孤立于内、外江之间的地方称“离滩”。
3.飞沙堰。从分水鱼嘴到“离滩”之间又用竹篓装石筑堤修成溢洪道,叫飞沙堰。飞沙堰比较低,当洪水太大时,内江的水就可以溢出飞沙堰流到外江。这个办法既保证了内江灌区有水,又不会因水大泛滥成灾。
因都江堰选址恰当,整个灌溉系统可以自流。都江堰有分支河渠520多条,渠道长1100多千米,可以灌溉300多万亩农田。秦灭六国
内容提要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用了10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最终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
内容提要
战国时期,中原战乱频繁,匈奴骑兵不断南下,占地扰民。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大军反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并从内地移民垦田戍边。为长久防范和抵御匈奴,秦始皇又下令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还派兵征服岭南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在进军岭南时,为转运粮饷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秦朝疆域空前辽阔,西达陇西,东到大海,南到南海,北至长城一带。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末农民起义
内容提要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多名贫困农民被征发去戍守渔阳,行至大泽乡,遇上大雨,无法按期到达。依照秦朝法律,误期要被处死。形势所逼,陈胜、吴广杀死押送军官,率众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迅速壮大。陈胜在陈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并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号召天下反秦。起义军主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由于起义军配合不力,在秦军反扑下,陈胜、吴广的队伍失败了,二人被部下杀害。
陈胜、吴广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点燃的反秦烈火却越烧越旺。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力量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西入咸阳。秦朝陷入穷途末路,秦二世被身边的宦官杀死,新立的秦王投降刘邦,秦朝灭亡。张骞通西域
内容提要
汉朝时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初年,西域共有36国,为匈奴所控制,汉朝与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汉武帝为了截断匈奴的后方援助,联络西域大月氏(大月氏原居住与河西走廊一带,为匈奴所迫,被迫西迁)共同夹击匈奴,下令招募去西域的使者。张骞毅然应募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进入河西走廊。 当时,河西走廊在匈奴控制下,他们在路上被匈奴所俘。张骞被囚禁了10年,但是他始终不忘使命。后来,他设法逃出,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经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重建了国家,不愿再回旧地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动身返回长安。返回时,张骞又被匈奴抓去关了一年多,后趁匈奴内乱逃脱。张骞回到长安时,使团中只剩下他和一个随从。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却增进了汉朝对西域的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及其副使到达了西域很多国家,其中许多国家都派出使者带着礼物到长安答谢。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内容提要
汉初,强大的匈奴经常南下侵扰西汉的北部边境。
汉武帝时,西汉国势强大,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将军卫青出云中以西,迂回到陇西,收复秦时的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并在此建立了朔方等郡,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数万人,两次从陇西出击,大败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地区。汉朝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切断了匈奴与羌族的联系,为汉朝通西域提供了重要通道。
公元前119年,匈奴各以数万骑兵攻入汉朝,杀掠惨重。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步兵数十万,分别越过漠北,需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率军出塞千余里,与匈奴主力相遇。双方鏖战到黄昏,卫青趁大风骤起,派兵包抄匈奴军。匈奴单于仓皇逃跑。足智多谋的霍去病率兵北上追击匈奴2000多里,胜利回师。从此,匈奴主力向大漠以北远迁,北方草原出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东汉反击匈奴
内容提要
东汉初年北匈奴强大起来,对东汉北部边郡造成严重威胁。东汉明帝时,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丝绸之路
内容提要
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丝和丝织品,通过大致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出阳关、玉门关过西域(今新疆境内),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至西亚、欧洲的横贯东西商路,运至大秦(即古罗马) 。这条横贯东西的商路,被人们誉为“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
内容提要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臣来到长安,口传佛经,从此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植根于中国、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官渡之战
内容提要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乘机扩大武装,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袁绍、曹操是当时北方两个最大的军阀。
200年,袁绍发兵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率军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半年多,粮食渐渐匮乏,后方不断出现骚乱。曹操仍坚守不动,静观待变,寻找破敌的机会。不久,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多次献策不被采纳,赶来投奔曹操。他告诉曹操“袁军无严备”,建议袭击袁绍的粮草集中地乌巢 。曹操果断采纳了他的建议。
曹操亲率5000兵马,连夜 奔袭乌巢,放火烧到袁军粮草。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曹操乘机全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只带少说骑兵逃回河北。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
内容提要
208年,曹操为统一全国,率20万大军南下,试图消灭南方的刘备和孙权。
刘备只有1万多兵,寡不敌众,被迫退却,一直退至樊口。
在曹军压境的形势下,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促成孙、刘结盟,共同抗曹。
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决战,并用火攻战术大败曹军。 东 晋 前 秦 形 势
内容提要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
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又襄阳等郡,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大举南下,意欲消灭东晋,但在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 水 之 战
内容提要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 8 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 。十一月 ,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 ,斩梁成等秦 将 10 名,歼敌1.5 万 。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又望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西)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 。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加以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兵败了,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隋 朝 的 建 立 与 统 一
内容提要
581年北周的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7年隋灭后梁,589年,隋派50万大军渡过长江灭陈,结束了南北方长期分裂的局面。 隋朝大运河
内容提要
为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随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西经广通渠连同关中盆地,北达河北平原,南抵江浙平原,使我国东部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运体系。
唐朝的建立
内容提要
611年,隋朝山东长白山的农民首先揭竿而起,起义烽火迅速扩展到大江南北,黄河上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统治结束。617年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长安,隋亡后建立唐朝。安史之乱
内容提要
755年,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率边镇15万士兵在范阳起兵,南下攻唐。承平日久的唐朝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叛军长驱直入,相继攻占洛阳、长安。唐玄宗等西奔四川,宦官李辅国挟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不久,李亨称帝,是为唐肃宗。后来唐朝集合西北各军,并借回纥兵,才将长安、洛阳收复。安军大将史思明也随之降唐。不久,史思明起兵再反,直到763年唐朝才最终平定此次叛乱。
文成公主入吐蕃
内容提要
7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向往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请求联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经过两年多的长途跋涉,到达吐蕃。松赞干布亲自率大队人马迎接文成公主。唐朝的中外交往
内容提要
唐朝的中外交通四通八达,向东可以到达今天的朝鲜、日本;向西西亚、欧洲的大食(即阿拉伯帝国)、拂菻(即东罗马帝国);向南可以到达今天南亚、东南亚等地。沿海路,过今天的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可以到达波斯湾。唐朝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交往。 鉴真东渡
内容提要
唐朝时,日本僧人仰慕唐朝高僧鉴真的学问,邀请他东渡日本传播佛法。鉴真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其中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
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受到热烈欢迎。
玄奘西游
内容提要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只身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求取佛经。他战胜千难万险,于631年末,到达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该寺主持印度的佛学权威——90岁高龄本已不再收徒的戒贤法师,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特收玄奘为弟子。玄奘用了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接着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一路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战胜许多学者,声誉满天竺。 641年返回那烂陀寺,主持寺内讲座。戒日王曾会见玄奘,向他问起唐太宗和中国音乐。玄奘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情况,称颂唐太宗的功业。引起戒日王极大兴趣,随即遣使至长安通好。 643年,玄奘谢绝戒日王的一再挽留,回国。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回国后的玄奘谢绝唐太宗的招用,潜心翻译佛经。宋辽交战形势
内容提要
916年,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五代时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取得辽的支持做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
北宋建立后,为收回幽云十六州,曾多次出师伐辽,结果一败再败。
1044年,辽对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很快逼近黄河岸边的澶洲城,直接威胁北宋都城东京。宋真宗在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勉强亲征。皇帝亲临前线,使宋军士气大振,重创辽军。当时,辽军孤军深入,处境不利,转而议和。第二年,宋辽达成和议,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金灭辽、北宋
内容提要
女真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善骑射,崇尚武功。辽兴起后,在其控制地域的女真人备受歧视和压迫。1114年,阿骨打率领女真人进行抗辽战争。1115年,阿骨打建金,定都会宁,当年占领辽的重镇黄龙府。辽天祚帝率大军亲征,号称70万,被金军打得大败,主力全部丧失。1116年,金攻占辽东京辽阳府;1120年,攻占上京临潢府。同年,宋金结成“海上盟约”,相约攻辽。1122年,北宋出兵伐辽,大败。金则对辽展开新的攻势,连续攻占辽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辽天祚帝率卫兵逃入夹山。1123年阿骨打去世,其弟即位,是为金太宗,继续攻辽。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兵俘获,辽灭亡。
1125年10月金军大举攻宋。宋徽宗惊慌失措,匆忙传位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南逃避难。1126年,金军兵临东京,宋钦宗惧战求和,接受金提出的条件,向金献地献财物。金军暂时退去。这年冬天,金军再次大举南下,攻破东京。1127年,金军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数千人北返,并掠走大批典籍和珍宝器物,北宋灭亡。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内容提要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12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族各部。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成吉思汗。
蒙古汗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5年蒙古军队攻占金中都;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1253年灭大理。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孙子忽必烈最终继承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该中都为大都,并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残余力量,最终统一全国。明朝的建立
内容提要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灾害连年,农民无法生存,爆发了反元大起义。
1351年,刘福通等人在颍州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1351年,徐寿辉在蕲州、1352年郭子兴在濠州起义。出身贫寒,曾为游方和尚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由于作战勇敢、足智多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称为这支义军的领袖。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四处征战,实力不断增长。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当年秋天,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明朝又用了20多年的时间,最终完成统一。靖难之役
内容提要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1399年,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
建文帝多次派政府军前去剿杀朱棣,双方激战两年,燕军虽屡战屡胜,但明政府军兵多势盛,攻不胜攻,燕军所克城邑旋得旋失,不能巩固。能始终据守者,不过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
正在朱棣为此而苦恼之际,南京宫廷里不满建文帝的太监送来了南京城空虚宜直取的情报。朱棣听从谋士之计,越过山东,以迅速行动直趋首都南京。南下途中,燕军抓住时机,大败政府军于灵璧。1402年,燕军攻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满洲的兴起与清朝的建立
内容提要
女真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后期,女真的建州部强大起来,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建金后,兴师反明。1619年在萨尔浒大败明军主力,从此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几年之间,攻占辽东70余城。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负伤,不久病亡。 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其后,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占北京。不久清朝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郑和下西洋
内容提要
明清时期,把今天的文莱以西各地和印度洋沿岸称为西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派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出示西洋。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航行至非洲的东海岸。戚继光抗倭
内容提要
从元末明初开始,一些在国内失意的日本武士、商人纠集一批无赖,聚在海上进行武装走私和海盗抢劫,被称作“倭寇”。他们与中国一些走私商人和不法豪绅狼狈为奸,长期侵扰中国沿海,被称为“倭患”。
1555年抗倭名将戚继光被朝廷调到浙江抗倭。他从浙江的金华、义乌招募了3000名以勇敢著称的矿工和农民,经过严格训练,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劲旅,人称“戚家军”。
1561年,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一带九战九捷,很快平息了浙东的倭患。接着,他与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又铲除了福建和广东的倭寇。
郑成功收复台湾
内容提要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朝海防松弛,窃据台湾为殖民地。
1661年,郑成功带领25000名将士,数百艘战舰进攻台湾。经过近一年的围困、攻击,荷兰总督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雅克萨反击战
内容提要
俄罗斯历史上是个欧洲国家。17世纪40年代,俄罗斯帝国越过乌拉尔山,征服了西伯利亚以后,把侵略矛头指向了黑龙江流域,先后在尼布楚、雅克萨筑成盘踞,并以此为据点不断进行扩张。他们在中国境内屠杀人民,掠夺财富,甚至杀人食肉。
为巩固祖国北部边疆,康熙帝决定以武力彻底驱逐沙俄侵略者。1685年,清军分水路两路进攻雅克萨,以战舰封锁江面,用大炮猛烈轰城,迫使侵略者投降撤走。第二年,俄军再度强占雅克萨。清军被迫再次围攻雅克萨,并击毙侵略军头目,几乎全部歼灭被围俄军。沙俄的侵略气焰受到沉重打击。
两次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双方通过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中俄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到海为两国东段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东以南为中国领土,以西以北为俄罗斯领土。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
内容提要
明清之际,居住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蒙古族分为漠西、漠北、漠南三大部。其中漠西蒙古又分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
1671年,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在争夺准噶尔部汗位的斗争中获胜。继承汗位的噶尔丹,袭扰和吞并天山北路漠西蒙古各部,随后占据天山南路,又打败漠北蒙古,公然割据分裂。
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侵入漠南蒙古,深入到距北京仅350千米的乌兰布通。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取得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噶尔丹败逃科布多。1695年噶尔丹再次南犯。康熙帝二次亲征噶尔丹,取得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噶尔丹只带几十个起兵逃跑。1697年为彻底击败噶尔丹,康熙帝第三次亲征,进抵宁夏。兵败后的噶尔丹走投无路急病而亡。
1698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成为准噶尔大汗。准噶尔故地尽归其所有。 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兵入侵西藏,在全藏建立了统治。
1718年,清庭自四川出兵西藏,但是被击败。1720年,清庭再度出兵,策妄阿拉布的军队败逃,清朝建立了对西藏的直接统治。
1755年,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公开反叛 。清庭两次派兵平叛,阿睦尔撒纳败逃沙俄,病死异国他乡。在清政府的严正交涉下,沙俄最终将其尸交给清政府。 至此,准噶尔部平定 。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内容提要
清朝时,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区被称为回部。乾隆年间,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企图在新疆南部建立割据政权。清朝政府派兵平叛,大、小和卓兄弟兵败,同往西边的巴达克山,为当地首领擒杀。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清朝疆域
内容提要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到乾隆年间,中国的疆域西夸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抵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达太平洋,东南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及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课件设计说明及作者简介
课件设计说明:
本套动画地图集基于Powerpoint2003技术,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通过地图语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中自“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至“清朝疆域”的一系列疆域变迁、重要战役、重大历史事件等内容。本套动画地图集充分运用了PPT课件制作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源进行集成,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目标有机整合。本套动画地图集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弥补了传统的课本插图、纸制地图册和挂图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加深了学生对的历史空间概念理解和掌握。
作者简介:
张永新,北京市房山区电业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多年来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有五十余课教学设计及相应课件被多家网站刊载、转载,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动画地图、教学设计30余个,获得全国、市、区教学竞赛奖20余项,多次被评为区级教育创新标兵。
陈小云,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担任历史教研组组长。多次获得全国、市、区教学竞赛奖。(备注:本动画地图适用于Powerpoint2003以上版本;下划线文字、箭头为按钮)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