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 人口的分布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 人口的分布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世界的夜景世界的夜景世界的夜景中国的夜景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
1.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2.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并掌握我国的人口
分布特点。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
主要指人口数量的地域差异。

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
上,人口密度相同的两个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
不尽相同。
⑴、两地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⑵、两地人口分布的格局有何差异?都是5人/ KM2左图人口西多东少,右图人口分布均匀。二、世界人口分布阅读课本P17活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读表1—3—1,找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半球
及纬度范围?
(2)读表1—3—2,找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地
带?
(3)读表1—3—3,找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
地形区?
(4)读三个表,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1、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规律
(1)由下表可以得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半球及纬度
范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2、世界人口的海陆分布规律
(2)从表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地带?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3、世界人口的地形分布规律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4)根据以上三个问题,用一句话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世界人口密度图思考:
找出图中的人口分布密集区,分析其人口密集的原因。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世界人口密度图思考:
找出图中的人口分布稀疏区并分析原因自然条件恶劣阅读课本P18~19知识窗,找出“胡焕庸线”
并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三、我国人口分布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
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
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面积占47﹪人口占94﹪面积占53﹪人口占6﹪爱辉(黑河)腾冲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我国
人口
分布
特点:1、东西差异:东多西少2、自然差异:平原多,山区少3、经济差异: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4、民族差异:汉族多,少数民族少胡焕庸线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各民族分布图活动活动问题:
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1、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
河网密布、土壤肥沃。2、经济实力雄厚开发历史悠久,
农业发达,
交通便利,
近代工业和科技集中之地3、政策因素改革开放最先获益的地区1、人口地理分界线2、分布特点——极不平衡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1、地势低平,多平原;
2、沿海,季风气候区,暖湿
3、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西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1、多高山、高原,地势高;
2、内陆,气候干旱或高寒。
3、经济落后,交通条件差;P22 活动:请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河网稠密,水源充足。
社会条件:开发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水陆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教育、医疗条件优越,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所以人口增长较快。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 (1) 地形
  (2)气候
   (3)水资源和土壤
(4)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 如战争、政府政策等因素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1.南纬20°~40°地带和北纬20°~40°地带的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差异悬殊,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海陆分布 D.经济水平2.六大洲中,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洲总人口的比例是最低的。关于其原因的分析非洲是高原型热带大陆,低地闷热,居民和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2)从表1-3-2看,六大洲中,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原因是什么?
(3)从表1-3-3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而热带宜居地分布在高原和山区的原因是什么?
(4)从图1-3-2看出,亚欧大陆内部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什么?
提示:(1)20° N~60° N。南半球同纬度地
区海洋面积广阔,故人口较少。
(2)非洲海岸线平直,海湾少,距海岸200千米
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且
非洲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内陆高原地区的气
候条件比沿海低地更适于人类居住。
(3)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地区人口分布
往往集中于高原和山区。①在热带多雨地区:山区和高原由于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且高
于疟蚊的分布线,适于人类居住。②在热带干旱地
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适
于人类居住。
(4)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差。
3.我国的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不平衡。
①_____________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最显著特点)。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________地区人口多,
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东部地区平原经济发达、交通便利④________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自
_______至_______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
西以北,人口稀疏。
汉族黑河腾冲图表解读
2.教材图1-3-4“中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对比(1990年)”、图1-3-5“中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对比(2000年)”,据图分析:
(1)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两图,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是怎样的?中部和东部地区人口增长状况如何?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1)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2)西部地区人口呈负增长,主要是人口向中、东部迁移所致。中部地区人口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人口总量大为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