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课件

资源简介

第三课第一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平湖新埭中学 孙丽敏
【课标】1-1-13 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及其分布,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事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理解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在地图上指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3.能简要说明环境对人种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世界人口、人种的分布特点。
2.合作探究,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简要说明环境对人种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种族观,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难点: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等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前面探究世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世界的人文环境。世界大家庭的主角是人,本框学习人口和人种。
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连贯性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展示图2—37,
提问: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怎样的?
学生仔细读图,
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2)继续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少的?从而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
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精神
(3)读图,说一说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疏?
读图,指出人口分布稠密和稀疏的地方
(4)让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讨论:一个地方人口的疏密程度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完成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小结,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等条件也有密切的联系,自然环境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不同的人种
(1)展示:三大人种的图片,提问:各属于什么人种?
学生仔细读图,
畅所欲言
认识世界上不同的人种
(2)让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归纳三大人种的肤色、头发及面部特征。
?
学生完成表格。
?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3)展示图2-38《三大人种的分布》,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讨论完成
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4)出示图片:思考: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人种?
展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不同人种的照片和贡献。
学生讨论,回答。
感受不同人种都为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小结,布置作业
?
?
?
【板书设计】:
人口: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稠密、稀疏地区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人文环境
人口与人种
人种:体质特征:黄、白、黑
人种分布
正确的种族观

课件20张PPT。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人口与人种时间:2011年10月31日1秒
地点: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非贝拉公立医院
姓名:达尼卡·卡马乔
分布特点:分布是不均匀的,
有的地方人口稠密,
有的地方人口稀少。
读图
思考怎样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读图:说说世界上的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为什么?世界人口稠密区12341 .
2 .
3 .
4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南部“四密”世界人口稀疏区 45321 .
2 .
3 .
4 .非洲的北部、大洋洲的中西部青藏高原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北部亚马孙平原“四疏”
“一无”5 .南极洲地形和气候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地势平坦(平原地区)和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人口较多
而高寒地区、热带雨林地区、高山地区、沙漠地区等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较少社会、经济因素:开发历史久远、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而资源尚未开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口比较稀少。 人口的分布除了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呢?
世界大家庭的主角—— 三大人种黄色种人黑色种人白色种人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眼睛蓝绿或灰褐色,鼻梁高而直,脸庞颧骨高,嘴唇薄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眼睛黑或棕色,鼻短而平,脸庞扁平,嘴唇中等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眼睛黑色,鼻翼宽,脸庞平,嘴唇厚注:从皮肤颜色,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等方面分析思考:(1)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世界人种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的东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黑种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州的西北部、美国部分地区  我们白种人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鼻子高而狭窄,使冷空气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肤色浅白,可使皮肤少受冻伤。  我们长期生活在热带地区,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热带地区自然环境的生理特征,黑色的皮肤可保护其免受日光的灼伤,浓密的卷发可防止散热。 黑人的故乡在非洲南部,北美洲也分布着不少的黑种人,这是什么原因呢?思考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人种?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生存环境的差异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黑人也生活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是黄种人阿拉伯人,印度人是--白种人印第安人是黄种人如何看待不同人种及人种间的交往? 正确的种族观
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