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9探究技能:制作模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可以通过研究模型来研究原型的形态和特征。(2)知道地形模型能够表现某种地形原型的特征。2科学探究(1)能利用简单的材料根据地形原型的特征制作模型。(2)能通过地形模型来了解地形原型的特点。3、科学态度(1)激发探究地形的兴趣。(2)乐于尝试用多种材料完成制作。二、教学重难点利用简单的材料,根据地形原型的特征制作模型三、教学准备报纸、液体胶水、颜料、毛笔、橡皮泥等四、教学过程1、了解认识地形模型地形模型能够形象地表现某种地形原型的特点,让人们能对地形产生直观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以盆地为例,一起学习并制作盆地地形模型,通过盆地地形模型的构建,加深同学们对利用制作模型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2、确定主题制作地形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地形原型的类型。这节课我们就以盆地为主题开始研究。3、研究原型确定地形原型后,我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手机相关地形的信息,了解原型的特征。在确定地形原型后,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分析其中的信息,充分了解原型的特征。教科书呈现的示例是塔里木盆地的卫星遥感影像图,教师或学生还需要收集更多的资料,如地形实拍图,地形航拍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在结合资料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盆地原型的地形特征。(资料的收集适合课前进行)盆地地形原型的特征:4、构思模型知道地形原型的特征,但如何体现出来,还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思考,教科书上的任务对话也提示了要从模型的大小、采用什么材料、怎么制作、怎么体现原型的特征等方面去构思如何制作这个地形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建议模型以A4纸大小为范围,可利用纸张、橡皮泥、沙土等材料为主体,用胶水、白乳胶等为粘合剂,把材料捏成设计好的形状,粘合后再进行涂色处理,其中山体的颜色一般以褐色或深绿色为主。5、制作模型制作模型的基本步骤:①、先按照原型的特征制作地形主体(或者制成零件再粘合成主体);②、再利用颜料涂成和原型相似的颜色;③、和原型进行对比,及时修改;6、模型应用制作地形模型后和同学交流,介绍自己制作的地形模型,是如何体现原型的特征的。通过交流,同学间能了解更多的地形原型的特征。班级课后反思四A四B四C四D四E四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