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测试题(A)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割占了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B.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C.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2.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曾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奴隶贸易主要针对的是非洲黑人,而鸦片贸易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人B.奴隶贸易中奴隶的身体还是健全的,而鸦片既摧残人的精神又摧残人的身体C.奴隶贸易中欧洲人赚的钱少,而鸦片贸易中欧洲人赚的钱多D.奴隶贸易中黑人奴隶没有人反抗,鸦片贸易中中国人民不断地反抗3.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在谈到为什么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一位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指的是( )A.广州B.台湾C.香港岛D.辽东半岛5.1896年的某一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D.《马关条约》的签订6.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民族工业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民族工业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C.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官府压制D.对外开放,中外合资7.“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这首歌谣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①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主张 ②抵抗外国侵略的主张 ③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主张 ④推翻君主专制的主张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下列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19世纪60-90年代,我国历史上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10.历史学习要做到论从史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活动1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讲述了清政府派遣詹天佑等一批留学生赴美求学的故事。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鸦片战争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1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度被废除 ②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④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13.下列属于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有( )①奕? ②曾国藩 ③李鸿章 ④康有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4.维新派和洋务派的共同主张有( )①创办新式学堂 ②鼓励建厂开矿 ③实行君主立宪 ④建设军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下面各项活动,属于洋务运动中开展的有( )①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②创办新式军事工业③创建新式海陆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C.精简机构D.裁汰冗员17.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的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8.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境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D.义和团运动举起“扶清灭洋”的旗号19.某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B.B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C.C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D.D战争所签订的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20.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这表现在他曾( )A.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B.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C.率兵收复被沙俄侵占的新疆D.担任钦差大臣期间开展禁烟运动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6分)连线题。将下列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其影响用直线连起来。1842年 《马关条约》 1901年 《南京条约》 1895年 《辛丑条约》 22.(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二)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三)割香港岛。材料二 从五口通商至甲午之战,为中国受外力压迫之时代。自甲午之战以后,可谓中国受外力压迫而起变革之时代。革新之原动力有二:(一)士大夫,(二)平民也。前者侧重于政治改革,后者则较易注重于社会方面。(1)材料一中的“烧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个“烟”来到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2)依据材料一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它还曾是哪一个统一王朝初期的都城?(2分)(3)根据材料二回答,“革新之原动力”中的“士大夫”“平民”分别侧重于哪方面的改革?19世纪,为挽救中国危亡,中国的“士大夫”“平民”分别发起了什么运动?这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谁?(4分)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旧称“癸卯学制”)……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材料三 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被废除,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建于哪年?与它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的是什么?(2分)(2)科举制始于何时?请你简要评价一下科举制度的兴废。(4分)(3)为什么说“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4分)24.(8分)梁启超曾说:“欲知中国近代者,不得不曰李鸿章。”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其为“卖国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序号年份主要大事①1863年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人才②1865年创办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③1872年创办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④1875年着手组建北洋海军,加强海防⑤1895年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⑥1901年代表清政府与英、美等国签订《辛丑条约》(1)史论需要证据支撑,侧重不同的史实,有时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表中支撑李鸿章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的依据有____________(填序号);贬其为“卖国贼”的依据有__________(填序号)。(2分)(2)作为改革者,李鸿章的变革行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何推动作用?他又被贬为“卖国贼”,其外交行为的结果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3)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何种观点? (2分)25.(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材料二 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8分)(2)材料一中“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4分)(3)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4)八国联军侵华带来了什么后果?(3分)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注:都)以分中国为言……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注:心中害怕国家危机),不知死所(注:地方)。”材料二 “敌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己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材料摘自《上清帝第五书》,“清帝”指何人? (2分)(2)材料一中所说的“瓜分豆剖”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中所说的“揭竿斩木”又指的是什么?(4分)(3)紧随其后,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4分)【参考答案】1.C 2.B 3.B 4.C 5.D 6.A 7.A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C 15.D 16.B 17.A 18.B 19.D 20.A 21.略。 22.(1)虎门销烟。打开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南京。明朝。 (3)士大夫:侧重政治改革;平民:侧重社会改革。士大夫:维新变法运动;平民:太平天国运动。士大夫:康有为;平民:洪秀全。 23.(1)1898年。商务印书馆。 (2)隋朝。评价:科举考试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 24.(1)①②③④ ⑤⑥ (2)推动作用: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消极影响: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3)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观点。 25.(1)《马关条约》。此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日本投资设厂等,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外国侵略者。 (2)义和团敢于同列强展开血战,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义和团在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对西方的一些文明成果也加以抵制。 (3)清政府和列强的联合镇压。 (4)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6.(1)光绪帝。 (2)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太平天国运动。 (3)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没有势力,又不能发动群众,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并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自上而下的改革自然不会成功;顽固派势力强大,不允许改革祖宗之法,这个阻力是维新派无法克服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想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的道路走不通。(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