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地震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0课 地震 教案

资源简介

第30课
地震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了解地震危害和影响。
(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2.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活动,准确描述地震来临时的感觉。
(2)能够收集整理、汇报地震危害的有关资料。
(3)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设计出合理的地震逃生路线。
3.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体验地震的感觉
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地震来临时的感觉,并能够描述地震来临时的感觉
实验、观察、比较和分析
活动2
地震的危害
搜集地震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知道发生在海底的地震可能会引起海啸
分析、综合和概括
活动3
抗震避险
知道地震时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分析和概括
2.活动指引
任务驱动页
生活情境:四个小朋友在看地震知识宣传栏,
( http: / / www.21cnjy.com )琪琪对地震威力所发出的感叹和彬彬提出的问题,引出了本课将要重点学习的三个内容:一是地震来临时的感觉,二是地震的现象和危害,三是如何紧急避险?
产生问题:大地震动时感觉是怎样的
任务驱动: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地震时的感觉。
活动1
体验地震的感觉
活动1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害现象,了解地震的危害、懂得避震的一些基本常识。当地球内部岩石受到强大的力的作用计。会产生断裂、错位,一时间出现地动山摇的现象。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地震。地震是目前人类社会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
由于学生知道地震这种自然现象,但不是都亲历过地震。所以首先设计了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地震时的感觉。
实验时,先让学生思考,再做实验,最后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自己的感受得出结论。这个实验非常简单,用身边的常见材料,如木板和细铁棒就能完成。通过实验,学生体验地震来临时的感觉并描述。同时,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想象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在瞬间倒塌的情景,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2
地震的危害
活动2先介绍了地震现象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利用示意图形象地把震源、冲击波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地震的现象后,通过搜集资料的手段对地震的危害展开讨论。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对地震现象和危害进行研究与讨论,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地震发生时地面会发生什么现象 地震的发生过程是怎样的 提示学生寻找资料的途径和有效性。
教科书呈现地震危害的两个例子:地震引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房屋倒塌和被震裂的大地。地震引起的大部分破坏是房屋、桥梁的倒塌以及道路的断裂塌陷。而对于居住在海岸附近的人们来说,地震还可能引起另一种破坏。所以,让学生了解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会引起巨大的海浪,也就是海啸,并通过资料的形式,介绍了海啸来袭的信号,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活动3
抗震避险
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地震是地球能量的一种释放,是无法避免的。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活动3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后进行的,该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地震时如何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引领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抗震避险能力。
教科书呈现在室内避险方法的两个例子。
这部分可让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避险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是否合理,学习避震知识。同时,让学生知道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特点,两次震动之间有一短暂的停息。根据这一特点,应怎样从建筑物内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地方,并及时提出的设计地震逃生路线任务
在学生设计前,组织学生讨论:①在地震发生时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②在学校或人多的公共场所,怎样才能有序迅速逃生。让学生认识当地震发生时要沉着冷静,有序地撤离就能避免由于拥挤、踩踏而造成的伤亡,自然引出根据避震知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逃生路线的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